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习惯上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称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一月约30天,一年约365天。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上,上述结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地球诞生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一年则为2191天,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逐渐变慢的。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使地球越转越慢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地球自转变慢的历史事实吧!  相似文献   

2.
<正>斑尾塍鹬飞万里一只阿拉斯加西部冻原上的斑尾塍鹬,从2022年10月13日到24日,不间断地飞行了11天零1小时,里程达13560千米,打破了2021年由另一只斑尾塍鹬创造的13050千米的世界纪录。那么,13560千米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地球赤道的周长是40075千米,相当于这只鸟在11天内飞越了三分之一个地球。可以说,这是相当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将出现“全球星” 受美国空军委托,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研究所提出了“军用卫星通信”(MILSATCOM)的方案。它由几颗重126千克的小卫星组成星群,采用周期分别为6小时和24小时的闪电型卫星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  相似文献   

4.
黑洞具有许多奇异的特性。假如有种魔法,让你乘坐宇宙飞船进入黑洞,那么,在黑船接近黑洞时,时间将会变慢,船体则将被拉伸变长。接着,飞船在被黑洞吞没之前被强大的引力撕得粉碎,当然,你也在劫难逃。这个引力有多大呢?科学家推算出,对一个质量与太阳相当大的黑洞来说,一个70千克重的人在进入黑洞底部的途中,要承受相当于地球引力10倍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将粉身碎骨,被最终被抛入奇点。在奇点位置,现有的科学定律都不再发挥作用。浩瀚而神秘的宇宙,处处充满着新奇和怪诞。你可曾想过,在整个宇宙上千亿个星系中,几乎每一个星系…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们认为地球历史的变迁是物种王朝的更替时,就错过了对生命真正运作机制的认识。整个地球历史中最糟糕的一天发生在北半球春季。那一天是地球恐龙时代的最后一天,一块直径大约11千米的大岩石在太空中飞奔数百万年后终于撞上了地球中部地区,白垩纪随即终结。这场天地大撞击的后果实在太过可怕,以至于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在撞击后的几小时内是否能存活下来完全取决于运气。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9,(7):7-7
2008年。天文学家测到一颗代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在被发现19个小时以后,它与地球大气层相撞,并在苏丹北部努比亚沙漠上空约37千米处爆炸。有目击者后来称,他们看到了一个火球,但这个火球不久即消失。  相似文献   

7.
时间对谁都很平等,都是“一天24小时”。在这24小时中做什么?怎样做?将对你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之所以能有作为一个人的实在感和价值就是因为“我们醒着,并正在活动”,而决不是“正在睡觉”和“做梦”。即五感在充分发挥作用、大脑记忆中枢的活动十分活跃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去年9月26日,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生态工程美国"生物圈2号"的首次试验宣告结束。4男4女8名科学家在与世隔绝的人造"世外桃源"中过了731天封闭式的生活之后,终于在这一天走出那个密封的世界,重新返回被称为"生物圈1号"的地球。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3,(6):31-31
以后地球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的最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种旅行,目的地——火星,人数——2男2女,回归期限——无。你没看错,这就是在国际上声名大噪的火星一号计划,它将在全球20多万报名人选中挑选4名志愿者去探索火星,并终其一生不得返回地球。这趟史无前例的单程旅行,你敢挑战吗?在太阳系中,没有哪颗行星能像火星那样让地球人着迷。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火星的半径比地球的一半略多一点(3397千米),其自转轴倾角和自转周期(24小让地球人着迷的火星  相似文献   

11.
“飞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世界上究竟是谁最先记下了“飞碟”在地球上的行踪呢?“飞碟”这个名称是三十六年前出现的。第一个给“飞碟”命名的是美国人肯尼斯·阿诺德。那是1947年6月24日的事。这一天,当他驾着私人飞机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顶附近飞行的时候,发现了九个飞得很快的发亮的碟状飞行物,以“一蹦一蹦的、飘忽不定的姿态”在高山之巅转来转去。在俄勒冈州彭特尔顿,阿诺德把他的发现告诉一个新闻记者时,说这些物体“象一个碟子掠过水面那样飞行”。由于这个比喻,第二天一些通讯社向全国播发的电讯中,宣布了发现“飞碟”的惊人消息。从此,“飞碟”这个词便不胫而走,传遍了全世界。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12.
Haze.  RM 《世界科学》1996,(1):19-21
超高压和新材料──新时代的“炼金术”RobertM.Hazen著朱雄摘译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每天感受到的身体上的压力是相对适中的。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到超过48千米的空气柱会对每个人或每件事物施加每乎方厘米1千克的力,这个力被定义为1个大气压或压强的单位...  相似文献   

13.
笑容背后     
●春天清新的泥土味阵阵扑鼻,播种之后,收成的日子也指日可待了。报纸的体育版曾刊载了一段评论,由在加州大学任职篮球教练的欧文所写,内容叙述他所带领的球队所经历的一次惨败。他细致地叙述了那次失败的经过,的确,他的球队一败涂地。你曾有过很惨的一天吗?或一个星期?或一年?如果有,你会产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其实,危机、失败正是每个人生命历程必经的一部分,迟早总需面对。遭遇到危机和失败时,我们到底能从中体会多少,从而转化成幸福呢?在英文Grisis这个字的中文意思(危机)中蕴藏着精义,这两个中文字一个是“危”,…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16.
<正>恐龙曾经主宰地球,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陆生动物。然而,6500万年前,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突然结束。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面貌。有证据表明,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曾撞向地球,留下了近200千米宽的陨石坑。猛烈的撞击导致大量灰尘和碎片抛上天空,弥漫在大气中,使地球被黑夜笼罩长达数月,并引发了其他灾难  相似文献   

17.
<正>定价:198元/套订书电话:0571—85172999《科学24小时》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浙江省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重要载体。杂志社整合优质科普资源,精选一批优秀作品,策划出版"科学24小时丛书"一套5册,包括《宇宙奥秘》《太空探索》《地球故事》《青春密语》《生物奇趣》,立足科技前沿,内容涵盖天  相似文献   

18.
国外曾有过许多人类远征并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科幻作品,而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 长篇佳作却不多见。但当我们读罢青年科幻作家杨平即将出版的《冰星纪事》之后,会发现他做了 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是一群前往火星旅游的地球人因遭遇时空震荡误入外星文明世界——“冰 垦”的故事。在冰星上生活着被称为“哥克人”的外星种族,飞船上的科学家对“哥克人”进行了考素 并与之交流。在随后发生的飓风和星震等事件中,两个不同文明的垦系的人们终于实现了沟通。在“冰星”即将发生灾变之际,在另一外星文明“飞龙”的帮助下.“哥克人”终于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地球人也顺利地返回自己的家园。 我们征得作者杨平的同意,在此节选其中一小部分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周围有很多看起来和拖延症不搭边的人,也哭着喊着要混进拖延症的队伍。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访者,他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可是他来咨询的目的,是要摆脱自己的拖延症。在表达完对他的景仰之情后,我小心翼翼地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太忙了,时间不够用?"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是说,我有拖延症。"他做的工作并不少,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满了。如果非得说有病,与其说他有拖延症,倒不如说他有强迫自己工作的"强迫症"。  相似文献   

20.
空中的重像     
如果你在70年代初碰到卜索柯洛夫(DmitrySokoloff),问他在做什么,你就会以为他的神经出了毛病。那时索柯洛夫正在筛选遥远星系的编目,想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星系。他要从那个星系里寻找我们所在的地方——不过那是属于过去久远的年代的:在这个相距大约数十亿光年的星系的重像里,有一个叫地球的行星,行星上的人类生命最终会进化;两次世界战争会殃及全球;据说一个神话中的预言家诞生lpes年之后,一个叫法兰西的国家会赢得足球世界杯。索柯洛夫一直没有找到年轻时代的银河像。但是年轻银河像的观念并不像它听起来那样远不可及。从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