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身”技术实质上是电磁波与分层媒质的相互作用问题,而波在分层媒质中的传播历来是波传播理论中的一重大问题,因此,对“隐身”技术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对平面电磁波以任意角度入射到无限大平面三层分层媒质(实际情况就是空气、涂层介质、金属三层)中电磁波场的分布,得出了电磁波在媒质Ⅰ(空气)中的反射条件,从而对隐形飞机外壳设计以及雷达天线罩等工程问题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徐阳 《科技潮》1994,(11):51-5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科技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学家们和军事学家们预测,21世纪的激烈战场上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式武器。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新式武器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它们将在未来战争中唱主角、挑大梁。隐形武器隐形武器将是未来战争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国外目前已经出现了隐形飞机,主要有隐形轰炸机、隐形战斗机和隐形直升机。隐形飞机能够躲避对方的雷达探测而出其不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飞机的行踪,科学家们研制出了隐形飞机。可是,这么大一架飞机它是如何隐形的呢? A: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指飞机飞到头顶了还不会被发现,其实,它只是指飞机从号称“千里眼”的雷达上隐去了踪影,不容易被雷达发现而已。隐形飞机的机身和机翼用  相似文献   

4.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对电磁波隐身”这一研究领域的由来和发展,指出它必将对雷达技术引起一场革命。对于作战用飞行器,本文以美国隐形飞机F─117为例,详细分析了其隐身原理和设计思想。并指出,对飞行器的有关水平宜用两个技术指标加以描绘,即“迎头散射截面平均值”(σa)和“侧向散射截面平均值”(σb)。讨论了吸波材料的作用和应用方法。指出了近年来理论工作的某些动向;特别讨论了导波理论研究对RCS计算(以及降低RCS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达的频域和空域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论述雷达的频域反隐身与空域反隐身技术并以F - 117A飞机为例探讨了隐身飞行器的雷达可探测性。  相似文献   

6.
雷达散射截面的分析与预估是隐身/反隐身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改变目标的几何外形是减小雷达散射截面有效途径之一.从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出发,采用交替隐式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以及时域卷积完全匹配层技术.研究了表面波纹对金属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给出了一表面加波纹金属圆柱雷达散射截面.结果表明当波长和波纹宽度相近时,金属圆柱表面加波纹可以在很大的空域角度内使其RCS明显减小.该方法及结果对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未来战场,将是隐身武器的较量,不论是有人机、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都朝着隐身化方向发展.传统雷达在对付这些隐身目标时存在无法突破的性能极限.笔者将被动雷达与量子技术结合,提出被动量子雷达,分析其对隐身目标探测的机理.采取超导电路技术实现对微波光量子转换处理,并使用SVI和PSA量子增强接收技术,以及JPA技术实现高灵敏度微波信号接收,被动量子雷达可将系统灵敏度最大提高大约4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被动量子雷达的隐身目标探测原理可行,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讨论了连续波体制双基地雷达反隐身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实验系统框图。  相似文献   

9.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对抗隐身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推导了雷达观测误差与目标距离及隐身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对雷达组网的反隐身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论述了数据融合技术对抗隐身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隐身技术的重要性及国外的发展水平,着重研究了雷达波隐身技术及其在空间、频段、吸波材料等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对反隐身研究的可能途径,提供了依据。文末提出发展我国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段刚  王哲  彭志刚 《科技信息》2009,(33):T0051-T0051,T0081
本文通过分析反辐射武器的特点和弱点,从雷达技术和运用战术方面得到了雷达对抗反辐射武器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米波雷达探测作为反隐身手段时,经典的RCS起伏模型无法精确描述隐身飞机的RCS统计特性。首先仿真分析了典型隐身飞机侧站盘旋时的动态RCS;其次采用经典起伏统计模型分析了头向RCS的统计特性,并通过分布检验方法比较了统计建模结果在VHF频段和L频段的差异;最后提出了采用高斯混合分布来实现米波段RCS的精确统计建模,将有助于提高反隐身效果。研究成果将为雷达总体设计和反隐身作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岩 《科技资讯》2011,(19):62-62
飞行器隐身技术在提高武器的突防能力和纵深打击能力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讨论了雷达隐身的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14.
曲卫  刘孝刚  潘显俊 《科技信息》2011,(34):271-272
本文从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子对抗中雷达对抗与反对抗中的潜在优势出发,论述了将其应用于雷达信号分选和识别、自适应信号处理、识别反辐射导弹、探测隐身目标和抗人为干扰等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仙侠小说中有隐身法之说,那是虚妄之词。但在高科技发达的今日,则真发明了隐身技术,并首先运用到军事上。目前,世界上已经装备或正处于研制中的隐形兵器有如下几类: 隐形飞机 1980年,美国政府首次透露了隐形飞机的存在。1989年12月,美国空军首次动用F—117A隐形战斗机入侵巴拿马,小试牛刀,一举成名。隐形飞机成功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的机体设计,控制雷达回波的方向和在机体表面涂覆雷达吸波材料。因此,在现代战争中,  相似文献   

16.
隐身坦克     
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已出现隐身的产物,这就势必要求在陆上作战的坦克的“隐身”加快步伐。坦克隐身的最初技术,是将坦克的表面涂上保护色,军事上叫作“迷彩伪装”。这以后,有的国家又为坦克涂上一层能够反射红外线,或者吸收红外线和雷达波的新型涂料,还根据不同的需要加入不同的颜色,不仅能骗人眼,而且能逃避雷达、红外线夜视仪等人造“千里眼”的侦察。施放烟幕也是坦克常用的隐身手段,这是由一种施放热烟幕的特效装置来完成的。它是使柴油经过电动烟雾泵、喷油器,形成油雾喷入坦克的排气管中。雾状柴油在排气管中受到高温废气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17.
超宽带雷达以其高距离分辨率、强抗干扰性、反隐身等优良特性受到各国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宽带雷达的特点,阐述了光导开关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复杂目标散射近区RCS特性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物理光学法(PO)和等效电磁流法(EMC)分析和计算了平板、多面体及某船体等复杂目标的近区单站RCS。作为例子,文中给出了一些目标的“近区”和“远区”单站RCS的比较。数值结果表明:目标“近区”和“远区”的单站RCS特性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目标形体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近区单站RCS特性亦变得复杂起来。该结果可为军用目标近区RCS的预估、雷达截面的减缩、隐身与反隐身、对抗与反对抗、目标别识、目标散射特性的缩比研究和远近场变换等相关的电磁工程技术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隐形飞机融现代高科技于一身,自面世以来可谓是出尽风头,隐形飞机通过降低自已的声音,红外线特征和雷达显示面积,笔而达到大大降低自己被发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飞机尾流是空气动力飞行器飞行时产生的特有流体力学特征,具有强烈、稳定、持续时间长、空间尺度大等特点,因此可被雷达、激光雷达、声纳等传感器有效探测。飞机尾流的湍流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电磁散射特性,尾流的雷达探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本文从尾流的电磁计算与模拟、尾流的测量实验、尾流探测的理论体系3个方面,梳理了尾流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该项技术在民航飞行、反隐身探测、雷达抗干扰、航母起降、目标跟踪5个方面具有的应用潜力。尾流探测雷达的研制和原理性验证试验的开展,可进一步推动中国在机场航空、雷达反隐身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