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显微组分荧光性的试验研究表明,煤样的处理、保存、测量的方法不同以及测定条件的变化都对测试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变化原因,提出了测定煤显微组分荧光泊样品处理、保存、测量方法及部分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确定手选富显微组分煤及焦的燃烧特性,从显微组分和煤阶的角度描述了反应性的变化,用热天平的燃烧曲线研究反应性,并给出焦的活化能,从活化能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分析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煤和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由液氮等温吸附求得,结果表明,惰性组分的反应性较低,在燃烧过程中焦的活化能是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显微组分的影响不同,对某些煤咱的焦,燃烧后期活化能降低,表明存在扩散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性质有助于了解煤的起源和分子结构,对研究和预测煤的热加工反应性,实现煤的高效洁净和高附加值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煤的岩相显微组分性质的研究,着重介绍了显微组分的化学组成及分离分析技术,显微组分的热解、气化、燃烧和加氢液化特性及显微组分对煤溶剂萃取的影响,并指出了煤岩显微组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药材常温超细粉碎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气流粉碎装置——湍流式粉碎机,并应用2种常用中药材(百合、当归)进行了粉碎实验.研究表明:湍流式粉碎机主轴转速3000r/min以上即产生一定的超细粉碎效果,获得的粉体粒度小、分布窄;同时粉碎腔温升低的特点保证了粉碎过程中中药材物性不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超细粉碎设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超细粉碎设备的类型、特点、性能、适用范围,着重阐述了机械冲击式粉碎机、MGZ-1型高幅振动磨、撞击板式气流粉碎机、湿式、干式塔式磨机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信后发展方向及前景,最后指出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超细粉碎和表面改性相结合的多功能分级配套设备,研究与超细粉碎技术相关粒度控制和检测技术的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湍流粉碎机上,进行了常温低密聚乙烯超细粉碎的转速、入料粒度和入料速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湍流粉碎机对低密聚乙烯进行常温超细粉碎可以达到D50<6μm.同时,分析了低密聚乙烯在湍流场中得以超细粉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热解参数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11个煤样进行了Rock-Eval热解分析,显微组分定量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量定及元素分析,不同方法所评价的煤有机质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显微组分、反射率分布图解以及各显微组分的加热动态和半焦光性的研究,发现影响煤粘结性的关健组分是在某一反射率区间内的镜质组含量,其质量随变质程度变化。在计算配合煤的活性组分时不能等同看待。这为寻求一种活性加权法,计算煤的活性组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细粉碎过程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粉体ζ-电位、矿浆粘度测定及光电子能谱(XPS)和分散率分析,研究了搅拌磨超细粉碎滑石粉过程中助磨剂的助磨行为.分析了六偏磷酸钠与滑石粉的表面作用及吸附特性,提出了助磨剂在超细粉碎过程中的吸附模型.此外,探讨了助磨剂对超细粉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助磨剂通过与滑石粉的吸附作用,降低了矿浆粘度,从而提高了超细粉碎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如何用气流粉碎机制备超细珍珠粉,以及气流粉碎机的参数对产品粒度的影响,并讨论了粉碎的能耗,提出了如何提高气流粉碎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考虑煤粉挥发分释放、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全耦合的单颗粒热解、燃烧瞬态数值模型,并对陕西神木烟煤的着火、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颗粒煤粉的着火始于挥发分,且受氧气扩散速率的控制,挥发分火焰能够到达距颗粒中心约29倍颗粒半径的地方.当煤粉热解完成时,炭粒表面生成的CO被引燃,火焰退回炭粒表面附近而使炭粒快速升温,燃烧进入表面氧化反应控制状态.随着燃烧速率进一步提高,炭粒燃烧又开始受到表面还原反应的控制,火焰再次离开炭粒表面.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与气固两相流动燃烧模型相耦合的飞灰沉积模型.对一台四角切圆锅炉燃用2种典型煤种(神木煤和淄博煤)时的结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的颗粒黏度计算模型,预测了炉膛内不同位置的飞灰沉积量和厚度.模拟结果显示,前墙20~25 m高度附近结渣最严重,燃用神木煤时结渣比淄博煤更多.通过分析认为,采取合理工况,掺烧结渣倾向低的煤种可以有效减轻结渣.  相似文献   

13.
以神木煤灰成分为基础配渣,对煤灰成分渣的粘度和熔化性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煤灰炉渣一般碱度较低,为典型的长渣。二炉碱度为0.8左右时,炉渣熔化性温度最低。渣中Al2O3过多,渣量少,是炉渣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配煤或者配加其他助熔物,降低Al2O3含量。增加Na2O和MgO含量可以明显降低炉渣熔化性温度,改善流动性。增加MgO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复杂的表面结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介观尺度下煤表面特征的研究方法,对煤表面形貌进行了初步观测,获得煤样的二维和三维表面形貌图,并进行了煤表面的粒度、粗糙度及功率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幅度参数是表征煤样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参数之一;利用功率谱密度有助于分析煤表面的分形特征,将AFM用于煤的表面结构特征研究,为研究煤表面介观特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选煤厂浮选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浮选药剂进行改进,探讨一种新型煤泥浮选促进剂CG的制备工艺,将促进剂CG与柴油按比例配制成新捕收剂,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和相关机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发现新捕收剂与煤样作用后,在2 325 cm-1附近出现新的羧基吸收峰,表明新捕收剂与煤样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通过Zeta电位分析,发现新捕收剂对煤样的吸附使煤粒表面Ze-ta电位减小,表明促进剂CG的极性基与煤表面亲水的含氧官能团发生氢键吸附,除去了含氧官能团对煤浮选的不利影响,使煤粒表面的疏水性增大。结果表明,使用新捕收剂比之柴油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试验,在磁化杯中,对淮南洗精煤和北宿煤的成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化杯内磁化水、煤、和水煤浆,对水煤浆的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淮南煤、北宿煤经过磁化杯磁化后,水煤浆均比空白试样粘度低、流动性好。但两种煤磁化后煤浆的析水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该区影响煤层气地面井的布设及提高产能问题,通过对阜新煤田煤层气地质、富集机理及刘家区煤层气地面钻井开采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煤层气井地面开发和高产能主要受控于煤层的埋深、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围岩性质和构造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该区选择地面煤层气井布设的井与方向。该成果对阜新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煤阶形态差异对煤质分级利用的影响,采用热重-质谱联用仪对京隆褐煤、准东煤和阳泉无烟煤进行热解和气化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探究煤焦微观形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煤热解可分为3个阶段:水分析出和吸附气体释放、大量挥发分析出、二次脱气;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热解过程逸出H2、CH4等气体的释放峰向高温处移动,且热稳定性阳泉无烟煤>准东煤>京隆褐煤.对煤焦的气化活性评价表明,气化活性随反应温度的增大而升高;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焦表面杂乱程度降低以及不定型结构和含氧宫能团数量减少,这些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高阶焦炭反应活性的降低.此外,本文还探索了煤热解和气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煤表面与高分子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不同煤阶的煤分子结构模型,结合量子化学方法,对煤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去分布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高分子在煤粒表面的吸附机理,解释阴离子型高分子在带负电的煤粒表面的吸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贝贝  沈军平  金超  刘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4955-14963
为探究邯郸九龙矿构造煤在压力作用下对煤孔隙结构造成产生的影响,选取九龙矿瓦斯突出煤层-山西组2号碎粒煤及碎裂煤为研究对象,对煤样进行加压处理,并利用低温氮吸附仪对加压前后的煤样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利用传统低温氮实验数据定性分析和分形理论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前后煤样孔隙发育规模和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压力对煤中的孔隙结构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压后的碎粒煤孔隙结构变化情况较小,碎裂煤孔隙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碎粒煤孔容贡献基本不发生变化,碎裂煤孔容贡献度会发生变化,且孔容贡献度占比会更倾向于更小的孔径,表明压力在对煤产生影响时,孔径小的孔径对压力反应比孔径大的孔径反应更明显。碎裂煤和碎粒煤比表面积贡献均为较小的孔径,基本在2~4 nm左右波动,比表面积孔径贡献范围有轻微后移,但幅度不大。碎粒煤和碎裂煤在加压前后,微孔的分形维数高,拟合度均为0.99以上,小孔和中孔的分形维数较高,拟合度均为0.94以上。加压后,碎粒煤的煤样微孔复杂情况具有更简单的趋势,中孔和小孔的复杂情况具有更复杂趋势,但趋势均不明显,而碎裂煤在微孔的孔隙情况有轻微的变简单,在中孔和小孔的孔隙情况有变复杂的趋势,且趋势较为明显。九龙矿2号碎裂煤储层改造可以考虑在本煤层或在顶底板围岩进行水力压裂,而碎粒煤则需要通过水力冲孔出煤卸压或在顶底板围岩进行水力压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