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客家妇女"向不缠足",西方人士以此认为客家妇女是汉族妇女中最先得到解放的妇女,"于世界女人最无憾矣".国人也据此认为客家妇女确比外间妇女尊贵得多,幸福得多.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图解读客家妇女"向不缠足"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客家妇女所承受的苦痛与辛酸,说明"天足"习俗并非客家妇女解放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客家妇女“向不缠足”,西方人士以此认为客家妇女是汉族妇女中最先得到解放的妇女,“于世界女人最无憾矣”。国人也据此认为客家妇女确比外间妇女尊贵得多,幸福得多。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图解读客家妇女“向不缠足”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客家妇女所承受的苦痛与辛酸,说明“天足”习俗并非客家妇女解放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为基本原则的旧客家礼教婚俗文化,置客家妇女于受奴役受压迫、被当作财产和工具的"第二性"地位。随着新时代来临,《婚姻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形构了包括客家民系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婚俗文化。由此,客家妇女获得了婚姻自由的权利以及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了新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壮族地区与客家地区类似的生活环境,使壮族与客家的妇女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如不缠足、善唱山歌、能吃苦耐劳、勇于斗争,在生产和生活中承担了比男子更多的劳动等,但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她们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论客家民系人文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因移民、行政区域的变动而变化。客家方言于五代前已形成。“阿姆话”是客家妇女地位及作用的标志。客家民系最典型的人文特征:妇女问题、二次葬、祖先崇拜。妇女精神是由其先婢后妻身份及条件所迫而形成的;二次葬习俗是因要回归故里而形成的;祖先崇拜、宗祠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在客家民系中尤为突出。客家称谓迟于客家民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论福建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服装的款式和材质、服饰色彩、妇女的下装、发型和缠足等方面入手,将客家服饰和闽南服饰、畲族服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客家服饰与畲族服饰有许多颇类似之处,而与闽南妇女服饰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型和是否缠足上,同时客家服饰还展示出其简朴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7.
客家妇女地位与作用之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妇女的地位作用让许多人称赞不已,也使许多学者想究其原因。客家妇女是家庭经营者,是家庭的支柱;是教育者;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者、创造者;是民间习俗的执行者、诠释者、创造者。客家妇女的优秀品质,天下赞誉,形成之原因是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应从汉族大区域角度分析,不能单从闽粤赣小区域分析。要从习俗形成的偶发因素去探源。“角色转换”形成了客家民系中特别明显的“主母之尊”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客家山歌中,梳理客家妇女长期以来被男权文化意识扭曲异化的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9.
客家人具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这突出地体现在客家家教中。在客家家教中,客家妇女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客家家教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教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本民系的鲜明特色。客家家教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对于当今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客家妇女地位与作用之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妇女的地位作用让许多人称赞不已,也使许多学者想究其原因。客家妇女是家庭经营者,是家庭的支柱;是教育者;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者、创造者;是民间习俗的执行者、诠释者、创造者。客家妇女的优秀品质,天下赞誉,形成之原因是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应从汉族大区域角度分析,不能单从闽粤赣小区域分析。要从习俗形成的偶发因素去探源。“角色转换”形成了客家民系中特别明显的“主母之尊”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客家是迁入闽粤赣边的中原汉民与当地土著相融合而于宋时形成的中华民族支系.客家人历经一次次迁徙,又散布于海内外.客家人虽历经沧桑,但仍守望着中原祖地文明,还融汇了沿途丰富多彩的文明因子,终于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民间信仰作为客家社会意识形态,居于客家文化的较高层次,定光公信仰即是其中的代表.定光公信仰是宋代的崇佛环境与福建客家移民社会广泛的精神需求互相影响所激起的造神运动的产物.自元以降,定光公信仰又与客家乡族社会相结合,发展成为乡族整合、社会教化和感情维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2.
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客家人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客家文化的有力表现。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客家谚语意义构建来探讨客家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东著名客家籍作家程贤章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以反映客家的社会历史、表现客家人的的社会生活、弘扬客家文化为己任,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以客家为题材的小说描绘了居住在山乡和侨乡的客家人,特别是客家妇女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客家文化的价值观念,表现了客家人既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闽西客家武术是闽西客家文化的奇葩,是客家先民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迁徙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闽西客家武术及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进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客家武术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强身健体,娱乐观赏,体验传统,感受文化及传承客家武术的当代价值,对促进闽西客家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客家武术的传承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牛栏是多语社群,主要的语言大牛栏方言是一种独特的台湾闽南语方言。过去,大牛栏方言是低阶语言、弱势语言,仅在家庭、氏族内使用;而客语是高阶语言、强势语言,也是语族之间的沟通语言。大牛栏社群在不同领域的语言使用并不相同。他们在外遇到客家人讲客语,这是一种语言聚合(convergence);在家庭中对婚姻移入的客籍妇女讲大牛栏方言,这是一种语言背离(divergence)。两种不同的语言选择显示大牛栏社群在家庭内、外与客家人对话时,彼此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不同,也显示他们在公、私领域心中运作的社会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客家妇女历来以勤劳俭朴闻名于世,她们在教育方面也颇具特色:内容上凸显生活劳动教育,表现了客家女子的"劳作"、"精明"和务实;形式上,独特的山歌戏剧和生活教育折射出客家民系的精神内涵,宗族和家庭教育则是儒家教育的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类型入手,侧重分析客家土楼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作为客家人群共同体聚族而居的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体现了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又在与原住民的互动中再生出新的地域性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反证了客家人是由中原汉人、闽南人和畲等族群在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土楼成了这一人群共同体文化遗产的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19.
与“客家民系的形成时期为五代至赵宋年间”的看法不同,本文认为汉民族客家民系的渊源和形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因为客家人的祖先就是中原汉族先民,至今先秦两汉的古汉语仍活在客家方言之中,相关的中原民俗文化仍活在南方的客家民间。这以彭祖文化为参照,可以看得很分明。毛泽东论及的彭祖,是黄帝的八世孙,他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养生文化,在客家人心中有着长久的影响。用客家话阅读与《彭祖经》相关的养生学著述,特别方便,因而彭祖养生文化在客家民间形成一定的习俗,西方学者视为“中国种族和文化长期绵延的原因”。“客家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与“彭祖是中国的麦修彻拉”这两个比喻,有着深刻的内涵,表明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命根子,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客家传统手艺所蕴涵的独特文化艺术是一个民系的基本标识和发展的源泉。客家传统工艺流传了千百年,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特别是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业所取代,传统工艺的流失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和痛心。我们希望籍此引起有关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