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悬索桥隧道锚围岩岩体质量较差,均为软岩,围岩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流变特性是设计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采用中剪伺服仪对岩石-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胶结面剪切流变试验,得出了隧道锚胶结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时程曲线.通过对胶结面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岩石的长期剪切强度参数,与岩石常规快速剪切试验的抗剪强度相比较,长期抗剪强度有所降低.本文采用剪切流变试验曲线,对岩石-混凝土胶结面剪切流变模型进行了反演分析,得到了胶结面黏弹-塑性剪切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胶结面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拖挂车荷载作用下长大上坡沥青路面的剪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层软件3DMove Analysis建立了拖挂车的全车模型及长大纵坡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层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长大纵坡的坡度、车辆载重和变速运动之间的关系及拖挂车各车轴作用于沥青路面结构面层剪应力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标载下,纵坡坡度的增大对最大剪应力的影响很小;随车辆荷载增加,路面结构内最大剪应力增大显著;车辆加速或制动会导致沥青路面内最大剪应力峰值增长较大;最大剪应力峰值均出现在路表下0~4cm处,因此提高长大纵坡沥青面层上部的抗车辙性能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探讨水平与竖向耦合近场强震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相对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双向加速度峰值比、构件剪跨比、结构竖向自振周期及框架柱初始轴压比与框架梁、柱的抗剪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峰值比及竖向自振周期的增加对梁、柱抗剪性能有明显的削弱作用;梁、柱抗剪性能系数随着剪跨比及初始轴压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水平与竖向近场地震作用下,对常规的抗震设计工况,出现了混凝土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的剪切失效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内最大剪应力被认为是导致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原理,以沥青路面内最大剪应力的变化为主要研究目的,以多层弹性层状体系为基础理论计算分析在水平力荷载为500kPa时,路面参数对最大剪应力在沥青面层内峰值的位置及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力的添加使得最大剪应力的峰值位置及大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水平力较大的地方应着重注意路面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击实法、静压法分别对黏土和粉质黏土制备重塑土样,研究不同重塑方法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静压法制备出的重塑土样在抗剪切性上整体要强于击实法所获得的重塑土样;粉质黏土抗剪主要依靠剪切面土粒之间的摩擦力,而非土粒之间的粘聚力,当法向应力变大时,粉质黏土的抗剪切性增长快,土粒之间摩擦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可拆卸钢-混凝土组合梁中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性能。【方法】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推出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板强度、螺栓强度和螺栓预紧力大小对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推出试件的最终破坏模式为螺栓剪断,同时混凝土受压破坏;试件的抗剪过程包括摩擦抗剪、螺杆承压抗剪和塑性三个阶段;混凝土板的强度对试件的抗剪性能影响较小;提升螺栓的强度可以显著提升试件的极限抗剪承载力;试件的抗滑移荷载随螺栓预紧力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提升螺栓的强度和预紧力大小来获得更加优异的抗剪性能。  相似文献   

7.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加铺后设计年限内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不出现各类病害,包括结构性破坏和路表使用功能病害.加铺层结构设计是针对结构性病害而进行的.欲解决的结构性破坏形式包括:接缝(裂缝)处加铺层的开裂,加铺层剪切滑移破坏,车辙.  相似文献   

8.
路面结构是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使用的沥青路面存在寿命较短、造价不断上升等问题。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又存在着施工麻烦、接缝多、行车舒适性差、维修难度大、汽车油耗、轮耗及货损较大、噪声污染较重等问题。“长寿命路面结构”是一种“刚柔并济、优势互补”的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PCC AC)复合式路面结构。其从上到下的结构分别为:4cm厚的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cm厚的应力吸收层;28cm厚的水泥混凝土面板;1.5cm厚的防水联接层,18cm厚的二灰碎石基层。路床顶面20cm厚度范围内,还用石灰、水泥或固化剂进行了处理,并在它之下进行了冲击碾压。该路面结构能缓和行车对混凝土板的冲击,减少破坏。根据计算,在满足路面上面层一般功能性养护情况下,尉许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0年以上。若按尉许高速公路64.28公里使用30年计算,其建养费用可比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节约资金1.6亿元左右,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为达到上述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尉许高速公路在施工中大规模采用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已成功实践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一、冲击压实技术路基上路床采用了冲击压实施工技术。根据试...  相似文献   

9.
研究近断层轴向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对钢筋混凝土(RC)柱抗剪性能的影响.以竖向和水平向恒定振动周期的单个RC柱为分析对象,采用台湾集集地震中3组断层距18条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记录,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断层距、竖向与水平加速度谱值比、柱初始轴压比和剪跨比对RC柱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向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对RC柱的抗剪性能有很大影响;抗剪性能系数随反应谱比值增大而减小,中等初始轴压比与断层距,以及剪跨比与近断层距(0~10km)对柱抗剪性能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分析带钢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机理.以一幢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原型,根据支撑在平面上沿结构横向和纵向布置方式不同以及在结构立面上布置于第二层或中间层柱间建立了5种有限元模型,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并考虑构件失效持时的影响,根据底层柱失效位置的不同分为4种工况,对每种工况下的5种模型进行了动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柱失效后,沿结构平面横向和纵向布置钢支撑均可有效提高整体拉结力,从而显著减小破坏部位竖向位移,避免造成破坏范围的扩散;钢支撑改变了框架梁的抗连续倒塌机制,使框架以桁架机制提供抗连续倒塌能力;由于水平分布钢支撑形成了加强层,为兼顾抗连续倒塌性能和抗震概念可将加强层设于结构中间楼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