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4,(2):44-45
<正>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苗族服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是当今民族服饰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根据性别、年龄、婚否等不同情况,以及地区差别,苗族服饰分类众多。总的来讲,苗族服饰可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都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苗族男装又可分为便装和盛装。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4,(2):42-43
<正>苗族服饰的发展离不开代代为之努力奋斗的传承之人,它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是历史变迁中传承人不舍不弃的见证。历代的苗服制作人将传承之重责置于心间,倾其心血,才使它沿袭至今,也才能让我们有幸目睹这一件件经典的创世佳作。王钊,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诠释着那份厚重的乡土亲情和民族大爱。她是湘西苗族服饰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以传承苗族服饰的手工制作为重任,并薪火相传。王钊说: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4,(2):33
<正>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历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堪称一朵奇葩。苗族,在历史上就有"百苗"之说,所以其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多,为中国56个民族之最。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尤其赞誉苗族妇女服饰为"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其绚丽多彩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正>苗族服饰是绽放在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世人的青睐。苗族服饰做工精致独特,制作者巧夺天工,用一针一线织绣历史和文化,它凝聚了苗人的智慧,承载着苗人浓厚的情缘。苗族服饰是融织、染、绣、刺、挑花于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它是立体的绘画和软质的建筑,是移动的雕塑和变体的书法,更是直观的史诗和无言的奏章,炫彩夺目,光彩照人,传承历代。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14,(2):41
<正>在那些古色古香、保存完好的苗寨里,最让人心醉的风景便是苗家女子身着的那些流光溢彩的服饰。苗族服饰堪称是人间最美丽的彩虹,它种类繁多,款式多样,有的雍荣华贵,有的古朴庄重,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精致优雅……当然,尤以女装最为丰富多彩。苗族人在自己的服饰上用斑斓的彩线,为本民族的文化做了最精湛的注解。在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可谓是最为华丽的服饰,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尽管多年来人们一直未弄清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4,(2):46-47
<正>苗族服饰,绝不仅仅像我们穿的衣服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它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银饰品。如古老而原始的歌乐舞一样,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祟,能防阴气戕害,所以,银饰在苗族服饰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银饰具有久远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14,(2):34-35
<正>苗族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和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早在4 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高辛氏(即帝喾,黄帝曾孙)时代,史籍中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了苗族的先民。古史传说中与黄帝、炎帝合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苗族的发祥地之一,其苗族文化底蕴深厚,风情浓郁淳朴,苗族服饰成为最具外在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特征。湘西的苗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先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至明清,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古人根据漆器的特性和一些自然原料,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部分漆器制作工艺今已失传,有些还延续着古老的根脉,漆彩纷呈,依然光辉,比如稷山螺钿漆器。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1):22-25
正她从事民族工艺行业,把"弘扬民族工艺"作为创业宗旨;她让手工制作走进千家万户,带动农村妇女在家致富;她走进老年大学和养老基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立足于科技教育,把手工制作纳入到学校实践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她放眼于国内外市场,立志要把中华民族工艺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旅游学的角度,将山西民间服饰的特征与山西现代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阐明了山西民间服饰所蕴含的旅游价值;在剖析山西民间服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三大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山西民间服饰旅游价值的5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旅游学的角度,将山西民间服饰的特征与山西现代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阐明了山西民间服饰所蕴含的旅游价值;在剖析山西民间服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三大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山西民间服饰旅游价值的5项策略.  相似文献   

12.
1981年7月,"中国贵州民间工艺品展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展出,以苗族蜡染为主体的图案集<蜡花朵朵>被丹麦国家博物馆作珍品收藏.1982年5月,"中国传统技术展览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安大略科学中心隆重开幕,大厅中央蜡染制作技术最富有艺术性和独创性的一道工序--蜡画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相似文献   

13.
<正>在面点制作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水调面团,那么什么是水调面团呢?水调面团就是将各种粮食的粉料掺入适量的水后,经调制而成的相互黏结的面团。由于粉料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它具有与水、油、蛋等结合在一起的条件,加上掺和、搅拌、揉、搓等调制工艺,形成水调面团。面团的调制好坏,在面点制作中决定着面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晋作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其制作技艺起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晋作古典家具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使其极具地域特色和工艺价值。本期传承,我们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运建的带领下,感受晋作文化传承的血脉之情,领略古典家具重获新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以阳泉市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为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的"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填补了山西省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陶瓷技艺类的空白。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山西省平定黑釉刻花瓷在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在平定这块黄土地上,悄然隐匿。直到20世纪60年代,历经无数次磨难,在山西省古陶瓷研究专家水既生的带领下,才成功地将这一失传近千年的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重放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14,(5):22-25
<正>蓝夹缬制作工艺极其考究,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整个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繁琐的程序,且各个程序均讲究技巧、工艺精细、要求高。  相似文献   

17.
正万荣面塑的制作工艺包括传统土法制酵、蒸笼、捏形、着色等工艺,深入民间,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型、着色等,都是精益求精。8道工艺,道道有讲究。制作原料:小麦粉、红枣、核桃、黑豆、红豆、食用色素等。制作工具:擀杖、刀、剪子、筷子、梳子、竹签、面盆、发面褥、灶火、蒸笼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太原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联合钢平台制作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制作工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本工艺更具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不同条件支吊架制作安装要求,提出工艺创新、改进措施及具体制作方案,提出一套快速、安全、可靠制作安装支吊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不同条件支吊架制作安装要求,提出工艺创新、改进措施及具体制作方案,提出一套快速、安全、可靠制作安装支吊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