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生只活了35岁,令人扼腕叹息。他生平屡遭不幸,年幼时亲人相继辞世,成年后科举考试又接连败北,贫病交加,诗作时有凄凉之音,最后命丧异乡。其诗倍受人称道,其命运却如此惨淡,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人们为了缅怀那些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在他们逝世后往往树碑立传,以示追悼和怀念.笔者认为,为科学家树赫赫科学成果之碑,立勤奋创新之传,将会承远昭示和鼓励后人奋备发图强,锐意进取,创造未来和奇迹.一位哲学家在他已故的朋友墓前曾说过:今天我们在他的墓前,不仅仅是缅怀他的人品和功绩,而是学习他.无论你的祭文如何……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的一生,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科学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今,斯人虽已故去,但他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与执著追求的精神,将永远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的一生都在寻求自己的理想之地,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逃遁者大多都发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却无力解决,在社会中找不到自我或是由于当时的生活所迫,于是以逃遁的方式来进行抗争,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从他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们的逃遁方式来看,他无疑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他讨厌当时工业文明带给社会及家庭的负面影响,他想要逃离出去,寻找自己理想之地以取得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4.
蒋经国自从当上赣南专员以后,平步青云,到最后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在他的官场生涯中,赣南是他初练拳脚的地方。期间,他被称之为"蒋青天",取得了良好的官誉,成为后期国民党的楷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他这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一个刚从苏联滞留长达12年的青年,为何有如此能耐,不禁令人难以置信,文章试图从其思想渊源方面来进行探究,便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楚蒋经国,使人们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励人们从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工作,那他的全部才能将发挥80%以上;反之,如果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那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激发学生“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名言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就上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反之,则沉闷且无生机,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6.
徐小明 《科技知识动漫》2010,(15):111-111,126
教学片段: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终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比尔·盖茨曾经指出,“Internet没有摩擦”,他在《未来之路》中如此描述:这意味着它为有效的市场和企业运作提供了机会。“信息高速公路将扩大电子市场,并且使之成为最终媒介,一个无所不包的中介场所。……任何一个连入信息高速公路的计算机都能获得有关卖者和他们的产品以及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汲黯有辅国之才却不为武帝所重视的一生,他一生信守黄老思想,与以武帝为代表的"革新派"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使其一生徘徊于政治中枢之外,他的命运也是当时一些黄老之士命运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四十余年饱经磨难,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愈挫愈奋,『最后一搏』惊天下。岁末,正当人们欢天喜地准备辞旧迎新之际,韩国政界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最大在野党领袖金大中也迎来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选韩国第15届总统。金大中从政40年,先后3次遭受牢狱之苦,2次被迫流亡国外,长期被软禁,3次面临死亡的威胁,6次当选国会议员,4次竞选总统,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立志从政百折不回  相似文献   

10.
朱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叔祖,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人。他的一生有两次大的转折,一是年少时遇见晁说之,一是中年时自告奋勇出使金国。贯穿他一生的思想便是忠君爱国和中兴大宋。  相似文献   

11.
张九龄是唐玄宗李隆基王朝的最后一位清忠贤相,又是盛唐前期的著名诗人。他出生在岭南,也是长江以南入朝作相的第一人。他一生的理想抱负,在政治上追求王霸之业,致君尧舜,齐衡管乐,忠耿直率,见识卓越,不卖公器,为苍生谋,与奸邪斗,为“开元之治”作出了贡献。他和张说等人,是当时文士所敬仰的文宗和时哲,对开  相似文献   

12.
作家是时代之子,何其芳一生的文学活动与特定时代有紧密联系.对于主流性文学,他划下了从远离到汇入的运行曲线.他为时代奉献了有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与诗歌,但其文学评论却明显具有双重性.总结其成败得失,对于建设新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家是时代之子,何其芳一生的文学活动与特定时代有紧密联系。对于 主流性文学,他划下了从远离到汇入的运行曲线,他为时代奉献了有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与诗歌。但其文学评论却明显具有双重性,总结其成败得失,对于建设新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红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1):81-84,160
余阙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主要生活在元代后期,特别是元顺帝在位时期。在元末农民起义发生后,他奉命镇守安庆,与之抗衡,直到城破殉国。他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读书与授徒时期、累迁官职与两度辞官时期、坚守安庆时期。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奴役中的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他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当作通往自由之途。超越的精神拯救既上仍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曹玲 《科学世界》2006,(7):4-10
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际弦理论大会”上的报告引来6000名听众的热情参与,创下了国际物理学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卓别林曾经说过,人们为他欢呼是因为懂得他的艺术,人们为爱因斯坦欢呼是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的理论。正如当年的爱因斯坦一样,霍金在中国也获得了空前热情的欢迎,尽管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宇宙理论。那么,弦理论究竟为什么如此诱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生都始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在其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将实践历练与心理感悟作了新的提升,形成了他丰富而独特的学习思想。  相似文献   

18.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之际,研究傅山一生学行与儒学的关系,对认识其思想很有意义。明末时,他志在社会改革,中兴天朝,甚富儒者风范。清初时,他坚苦持气节,兴亡着意拚,从而由反清进入反专制意境,思想中显露着人文关爱的早期启蒙精神。之后他专注于总结古学、综合创新的学术研究,依古今常变之理而多所发明。文中着重揭示他精辟的自得之见,却多得益于依经离经,以及对孔孟之学的继承发展;而其为人又多体现儒学所重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明清之际,酷尚子学,儒学式微,此时傅山对儒学能持如此公允理性态度,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曹操身处汉末社会变革时期,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曹操的一生,还是其诗歌创作,都体现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乏志者也”的豪迈精神,暗含了他“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相似文献   

20.
正这位看起来"不太冷"的杀手赖恩,就是这么样将自己推上了"人生巅峰",如此可恶、如此可悲,也如此可怕。2008年底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当地法庭,一位31岁的年轻人正接受最后审判,他面容清秀、一对漆黑眼眸宛若夜空,周身散发着蓝色忧郁气质。法官一锤定音,宣称他"已经失去了活着的资格",这团宁静的"蓝"终于受到死神眷顾。正当旁听席传来一片释怀的感叹之声,已被定罪的年轻人突然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