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厚远 《科学通报》1989,34(19):1485-1485
植物硅酸体(Plant opal、Opal phytolith)是充填于高等植物细胞组织中的非晶质硅酸体(SiO_2·nH_2O),不同种属的植物有不同形态结构的硅酸体组合。它颗粒小(<2—  相似文献   

2.
关中盆地黄土地层中竹子植物硅酸体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厚远 《科学通报》1994,39(24):2257-2257
在对我国黄土地层各种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中,仅在半坡遗址堆积物中发现过靠吃竹根而生存的中华竹鼠(Bhizomys sinesis)的骨骼残片,但至今尚未发现过竹子植物化石的直接证据.近年来植物硅酸体的研究逐渐弥补了花粉分析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关中盆地的渭南剖面(3万年来)、宝鸡剖面(13万年来)的黄土地层样品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并与现代竹亚科、芦竹亚科、画眉草亚科等几个禾本科亚科植物硅酸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在渭南S_0地层及宝鸡S_1地层发现竹亚科植物硅酸体.  相似文献   

3.
C3,C4植物和现代土壤中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现代植物和表层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表明:C3,C4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素值与C3,C4植物的碳同位素值具很好的对位关系,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可以明确地区分出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C3,C4植物和现代土壤中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现代植物和表层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表明:C3,C4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值与C3,C4植物的碳同位素值具很好的对位关系,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可以明确地区分出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现代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碳同位素值的变化范围在-23.8‰~28 ‰左右,最高值分布在34°~40°N的华北和华东地区,最低值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南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碳同位素值为低→高→低的趋势.在大致相同的纬度地区,采自林下草丛土壤中的硅酸体碳同位素明显低于没有树木生长的草地土壤样品,两者相差 1‰~2‰左右.  相似文献   

5.
冲绳海槽岩心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永吉 《科学通报》1997,42(13):1421-1424
植物硅酸体(以下简称硅酸体)在海洋沉积学中的应用始于Smithson对Leigwy湾海底沉积物的分析。后来他又对日本九州的Ariake湾浅海沉积物做了硅酸体分析。Dumitrica在1973年对地中海沉积岩心做了硅酸体分析,深海钻探第47航次(1979)、第54航次(1982)都做了钻孔岩心的硅酸体分析,据钻孔岩心硅酸体分析结果,推测了中新世~上新世的古风向和北非的古植被。我国从1989年开始对海岸带堆积和近浅海沉积做了一些硅酸体研究工作,冲绳海槽C1孔岩心硅酸体分析是我国第一次在半深海做硅酸体分析工作,该岩心位于冲绳海槽中段水深1600m处,位置为126°10’E,27°02′N,岩心长6.25m,岩性以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为主。  相似文献   

6.
所谓化石,就是古代生物死后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种子蕨(封底)是一种古代植物,大约生活在3亿年之前,产在英国萨默塞特地区。三叶虫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大的有70厘米长,小的只有几毫米长。这只完整的三叶虫(封底),生活在4亿年之前,产在英国伍斯特希雷河中。无颌鱼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α-FeOOH和γ-FeOOH为原料,经化学沉淀-局部规整法制备了棒状BaFe12O19,通过XRD,FT-IR,SEM及VSM技术对两种FeOOH制备BaFe12O19的形成历程及磁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形成历程可归纳为:以α-FeOOH和γ-FeOOH为原料制备的前驱体α和前驱体γ均为针状结晶态BaCO3包覆FeOOH复合物,前驱体在焙烧过程中经过FeOOH脱羟基反应、中间相α-Fe2O3和BaFe2O4生成反应及两中间相反应得到终产物BaFe12O19.然而,前驱体α焙烧中间相α-Fe2O3直接由α-FeOOH脱羟基形成,而非γ-FeOOH脱羟基生成的γ-Fe2O3再经相转变而形成,因而其结晶有序程度相对较高;这进一步引起发生BaFe2O4生成反应时,前驱体α焙烧物中BaCO3的结晶有序程度较高且其焙烧中间相BaFe2O4生成速率略低和结晶有序程度略高.这些差异导致前驱体α1000℃焙烧物的结晶有序程度和纯度均低于前驱体γ1000℃焙烧物,但颗粒长径比却较高,进而引起前驱体α1000℃焙烧物呈现较高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8.
<正>釉,也称釉汁、釉药,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与玻璃有着某些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古代制瓷工艺中,陶瓷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经过湿式球磨调成釉浆,用浸、喷、浇等方式,施加于陶瓷坯体表面,再经焙烧而成。陶瓷表面的釉层有很多作用,可以增加陶瓷制品的强度、硬度、耐热性、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降低吸水率和透气性等。当然,最重要的作用是它光润悦目的装饰效  相似文献   

9.
吴照华 《科学通报》1957,2(3):113-113
近年来,甾体皂素已被認为是合成很多甾体药物,如副腎皮素、性激素等的基本原料。我国植物資沅丰富,所以在可能含甾体皂素的国产植物方面,应进行調查研究工作。我們从国产植物絲兰Yucca filamentosa L. 中提得一种混合物。分离結果証明是含gitogenin、tigogenin及另一种含量較少尚未証明构造式的甾体皂素。用Brockmann氧化鋁分离此混合結晶,以苯冲洗,最初得結晶(B),熔点204—206℃,后来得未  相似文献   

10.
黃鳴龙 《科学通报》1956,1(12):12-12
一甾族化学的范圍 一切化合物,無論是天然的或是人工合成的,如果它的基本骨架是1,2-Cyclopentano-perhydrophenanthrene(Ⅰ),我們都称它为甾体,说它是属于甾族(Steroid)。按照现在已知的甾体来講,可以说甾族包括七大类,即固醇(Sterols)、  相似文献   

11.
突兀的沙包,密集直立的木杆,诡秘的木雕人像,奇特的多层墓葬,数量众多的干尸……有考古学家曾这样评价:小河墓地古代遗存的保存情况是举世无双的,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哪一次考古发掘工作,给我们展示的古代遗存都是支离破碎的,小河墓地却把古代人类在埋葬时的所有信息都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杨小菊  张武  郑少林 《科学通报》2010,55(32):3158-3161
简要报道辽宁北票长皋乡侏罗纪髫髻山组的一块保存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解剖构造的真蕨类紫萁科植物化石. 标本为一块高约50 cm、直径35~41 cm的柱状体, 其中保存了根茎、营养羽片和生殖羽片及原位孢子等器官. 通过对茎的切片观察发现该化石应为紫萁科的Ashicaulis. 紫萁科的根茎化石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辽西及周边地区的中生代地层中时有产出, 但同时保存了根茎、营养羽片、生殖羽片及原位孢子的紫萁科化石迄今还未见报道. 这样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化石对正确恢复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的整体面貌, 全面研究这类植物的生物学性质、形态演化以及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变迁都提供了重要和可靠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剑  华洪 《科学通报》2014,59(4-5):351-354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及早寒武世磷酸盐化球形微体化石的生物属性及个体大小所体现的种属特征一直存在争议, 现代人工模拟磷酸盐化动物卵实验可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实证.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埋藏条件, 发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卵可以在不同环境中保存, 而且在不同环境下, 这些鱼卵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大小保存趋势以及巨大的形态差异, 因而仅仅根据上述特征无法将其判定为同一物种. 实验结果期望能为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鉴别提供参考, 并为其成因探讨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的铝一直是人们在讨论的一个问题,从注意酸雨对鱼类和植物的影响,一直到与人的骨疾和痴呆病的关系.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硅酸形态存在的硅,在生物体系排铝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考察这两种元素(特别是羟基硅铝酸盐)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探讨铝的输送、结合、利用和毒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 關於草炭的一般情况北緯40°—60°亞寒帶地區的沼澤濕地中,古代就生長着許多種植物,如苔蘚植物以及莎草科、禾本科、木贼類和楊柳科等植物。這些枯死的植物體在未腐爛前,  相似文献   

16.
沼泽环境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践发 《科学通报》1992,37(22):2080-2080
对不同环境中现代生物和现代沉积物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国外做了许多工作,研究发现植物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4到—34‰,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不同沉积环境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太平洋沉积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δ~(13)C值分别为—20.4‰和—22.3‰。滨海沉积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δ~(13)C值分别为—24.1‰和—25.1‰。而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沼泽  相似文献   

17.
北疆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文启忠 《科学通报》1988,33(10):771-771
北疆晚更新世的黄土、湖泊、河流及冰川等沉积物都保存有清楚的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根据其所含生物化石及沉积特征,可以有效地重建12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这段地质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是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迁及其对生产布局影响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59,4(2):56-56
今年6月中旬,我們开始了輻射合成“666”的研究。在党的领导下,我們破除了迷信,經过兩个多月的工作,开始摸索到提高“666”γ異構体(丙体)含量的一些初步規律。下面想簡要地敍述这一段工作的一些基本內容和主要的結论。一、沒有催化剂存在时“666”的輻射合成:在20°—50℃的溫度范圍內,大致可肯定,溫度愈低,γ体含量愈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旱作农业黍、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硅体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沉淀在细胞内的非晶质二氧化硅矿物,在其沉淀过程中能够封存部分植物细胞的有机碳,植物死亡、腐烂、燃烧后,植硅体及其封存碳会被长期保存于土壤或沉积物中,而这一部分碳封存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计算.黍、粟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以来典型的旱作农作物,是研究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碳循环平衡的重要材料,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8种现代黍、粟植硅体并对其植硅体封存的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了粟、黍干物质产量、植硅体产量及碳封存量,结果表明:(1)黍和粟的植硅体碳含量分别占其干物质量的0.136%±0.070%和0.129%±0.085%;(2)根据黍和粟近10年平均粮食产量计算,中国的黍和粟植硅体碳封存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020±0.010和0.023±0.015tCO2hm-2a-1,以粟植硅体的高碳封存速率0.038tCO2hm-2a-1以及目前全国的旱作农业62.4×106hm2的种植规模计算,每年将通过旱作植硅体封存约2.37×106tCO2;(3)1949~2008年间,尽管我国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仅粟植硅体累积封存了约7×106tCO2.植硅体碳有可能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丢失碳汇的...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防御性次生性物质与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次生性物质是决定昆虫取食的重要因素,因而是昆虫化学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地说,可以认为所有植物的某些器官,尤其是幼叶、幼茎和成熟的果实、种子,都具有昆虫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因而,德赛尔(Dethier)、费内(Feeny)、简申(Janzen)、范·恩登(Van Emden)等都认为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专化性,是由植物中含有可以成为毒素的化学物质所决定的.这些化学物质都是植物的次生性代谢物,或称次生性物质.一种昆虫要能成功地利用某种植物作为食料,就必须具备克服其中毒素的解毒机制.当然,这同昆虫的取食特性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同翅目、半翅目,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输导组织中吸取食物,而在输导组织中极少含有毒素,所以这些昆虫通常不大理会毒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