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1,(12):11-12
3年来,蚌埠市抢抓战略机遇。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型产业培育、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3%,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18.8%.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65.3%,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年均增长64.1%。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8,(1):15-16
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花落合肥;科技部与安徽省共创奇瑞名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2007年突破2000亿元;2003年以来.我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发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开发数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创新环境从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7位,创新能力由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创新推动”战略,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相似文献   

3.
日前,芜湖市获批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城市",并被省政府推荐上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芜湖市占三分之一,较上年新增6家;今年以来,19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其中新认定64家,重新认定88家,复审40家,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31.5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加值320.1亿元,同比增长13.1%。组织开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第一批48家企业正在按程序办理委托贷款.迈出了创新芜湖建设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芜湖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芜湖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城市,芜湖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芜湖市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3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0,(12):6-7
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十二五”是合肥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努力向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合肥市将继续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依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紧紧围绕“加快形成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改革成果”的要求,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0,(4):5-6
日前,马鞍山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马鞍山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家,专利申请量超2000件,授权量超100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0亿元,均较2009年增长2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9,(11):13-13
马鞍山市以组织实施创新基金项目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道路。10年来,全市共有3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创新基金计划。累计获得经费支持4300多万元,带动企业新增投入近3亿元,培育了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基金申报服务机构。20家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27.4%。天源科技、惊天液压、华琪环保、菲利特流体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为马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创新基金从“点”到“面”扶持企业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蚌埠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值增速、发明专利占比、省以上科技平台数等均位居全省前列,获批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并被省政府推荐申报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一、持续快进,皖北科技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新认定93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起,我市将围绕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大力实施以“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为主题的“三自”创新战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完善创新体系为中心.以健全创新机制为动力,以优化创新环境为基础,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突出两个抓手:  相似文献   

10.
陈军 《安徽科技》2008,(1):22-25
“十五”以来,芜湖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自主创新”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十五”期间、芜湖市GDP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6年的38%。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6,(2):26-27
本刊讯 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50亿元,增长24%;营业总收入1100亿元,增长23%;利税130亿元。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13.9亿美元.增长42.5%。全省高新技术企业682家,其中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128家。营业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4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8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0家。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合肥高新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安徽创新型省份试点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创新体系日益健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开启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一年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健康稳定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2578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6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831亿元,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1,(5):10-11
【序曲】建设创新型广东 2009年8月25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会议暨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广东省一些地区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产值、利润大幅增长,充分显示出自主创新带来的强大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作为珠海产学研合作重要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据统计,“十五”期间,珠海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1.4%,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85%。珠海已有德豪润达、威尔科技、东信和平、远光软件等4家民营科技企业相继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威海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威”战略,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9.7%,比年初增加5个百分点。威海市先后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电动汽车试点示范城市”、“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新材料基地”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相似文献   

16.
《太原科技》2011,(3):107-107
2010年.大连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3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达到321家。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78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378亿元,同比增长31%。  相似文献   

17.
华东荟萃     
安徽省:科技创新助推安徽省黄山市高新技术产业逆势飞扬 安徽省黄山市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战略任务,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9.23亿元,实整机遇现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10.86%.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以来,全椒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人才强县"战略,努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36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0.98亿元,增加值18.88亿元。全县拥有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各1家、市创新型企业6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省级重点新产品3个;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试点企业1家。  相似文献   

19.
《合肥科技》2006,(2):19-19
记者日前从省中小企业局获悉,在自主创新的强劲推动下,“十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3%。2005年,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55亿元。新产品实现产值170亿元,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中小企业的6.6%。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1,(12):9-10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合肥市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坚持创新发展。发挥核心作用。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2008—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38.28%、39.85%,分别达到2021亿元和62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7.8%提高到23%.提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