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2.
客家方言的"倒"和"到"语义功能繁多,有的地方语音完全相同。分析和比较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助词"倒/到"作持续体标记和补语标记的用法,并通过与周边其他方言的比较,考察"倒"、"到"在语义上的使用情形,探讨"倒/到"的本字和来源问题,得出:永定、丰顺等客家方言持续体标记应写作"倒",补语标记则应写作"到",但两者都来源于动词"到"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学习中,持续体"テイル"的学习贯穿初中高年级,是个重点的语法项目。其语法功能强大,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结果的状态、反复习惯、经验记录、恒常特征(工藤1995)。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日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中,仍然存在"テイル"和其他时体表达的误用混用现象,可见"テイル"的习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汉语动词缺乏曲折变化,时体的实现主要通过时间副词、个别的时体标记,而主要还是依赖于上下文语境。日语在表达时体时主要依赖于动词的曲折变化。汉日时体表达的差异导致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テイル"的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做实验调查,探寻汉语对"テイル"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来时标记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表示认识情态的用法,这种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存在。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分析英汉语中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发展的现象。分析发现,汉语主要是"将"与"要"这两个词,英语则主要集中在"begoingto、will、shall、should"这几个词。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昊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97-100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由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和Paul Kay提出,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构式语法的特点是非模块性、非转化性、全面性、共性——遗传等级模式。构式语法到目前为止成果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发展到现在,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学者们在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趋向补语“起来”的语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趋向动词起来常用于谓语后做补语,不仅可以表示空间上的位移,即具体的趋向意义;也可表示时间上的位移,一般认为是汉语语法范畴中的表体标记,用以表示动作状态的起始、持续以及完成的结果。分析起来分别加在动词、形容词、个别典型名词以及拟声词后的情况,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对于更深刻理解起来的用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瑾 《科技信息》2008,(29):222-223
时体范畴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汉语属于孤立性语言,缺乏词形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的时体研究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在乔姆斯基(1995)的最简方案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征核查理论,探讨了普通话中"了"这个体标记的句法地位以及它们的句法表现。本文得出结论:汉语中的体标记"了"在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理论下可以得到充分的解释。这有力支持了普遍语法中追求解释充分性的科学性,并向构建普遍语法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及语法方面的理论知识,把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历时和共时相结合,从语法化及词义引申两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生活中"X手"类表人名类词缀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主要有“哒、倒、起、着、在、过”等特定形式,可以表示持续、完成、经历、起始、继续、将然、进行等语法意义。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和其意义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体标记可以表示几种体意义,一种体意义也可以由几个体标记来标示。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了完成、进行、经历、起始、继续、将然、短时、尝试等八种闽南方言潮阳话的"体"和"貌",描述了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同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预见性,从而解决学生母语的干扰问题。汉语的“了”分为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有不同的语法作用,在俄语相关的语法范畴中涉及到完成体过去时、将来时以及未完成体过去时等形式。这就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影响,主要有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相似文献   

14.
"何其"和"何等"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主观程度副词,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比较这两个词作副词时的分布搭配和语用功能的差异。从搭配上看,"何其"倾向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何等"多修饰双音节形容词;"何等"多与强调标记"的"共现。从语用色彩来看,"何其"的主观程度高,多表贬义;"何等"的主观程度低,倾向于褒义或中性色彩。"何其"虚化的程度高,是典型的程度副词,"何等"仍处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描写了武汉方言中的进行体标记“在”。“在”有用于VP之前的“在1”和用于vP之后的“在2”两种变体。构成“在1VP”“VP在2”“在1VP在2”三种结构。揭示“在1”“在2”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并归纳他们的语法意义:“在1”从内部观察事件,标记事件中的动作行为处于正在进行的过程之中;“在2”从外部观察事件,标记事件的整体情境处于持续进行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土耳其语中复数词缀"-ler"在土语语法里有很多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土耳其语中的复数词缀"-ler"和汉语中的"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是想从语法意义上寻找到它们的异同点。希望对学习土耳其语的中国学生以及学习汉语的土耳其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壮语中有一些从属于动词短语的语法标记,它们中的许多皆来自于动词且失掉了词汇意义,而虚化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体”的标记。文章对这些语法标记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来/勒X"形式的复合词,吴方言习见."来大""来同""来夯"是从空间到时间再到体标记的逐渐虚化.与其他吴方言不同的是,其作为体标记时的区别并非来自于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不对称,而是来源于空间位置的远近差别.现通过探讨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及音变形式的不同来印证此说.  相似文献   

19.
焦作方言属于晋语区,保留了晋语特征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中原官话的特点。焦作方言的词法特点主要包括特殊的词缀"圪""卜""骨""慌"、词的重叠式、副词"老""歇""很""将""情"以及动词的体貌系统这四个方面,它们各有其语法形式和语用价值;焦作方言动词的体貌系统,主要包括起始体、持续体、完成体、将行体、进行体、实现体,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严佳  穆连涛 《科技信息》2011,(31):262-262,274
受"汉语易学轮"的影响,许多来华耶稣会士认为,汉语语法较拉丁语法更为简单易学,因此与同时期的汉语语音、词汇研究相比,汉语语法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有两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著作完成,尤其是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来华西方人在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对日后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具有相当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