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词折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翻译就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英译的模因机制,阐释网络新词英译模因的形成过程及传播方式,为汉语网络新词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将模因论应用到网络新词英译的实践中,探讨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中,网络新词翻译重要性凸显而出.网络新词构词相对简单,被误认为翻译时可以不受句子、段落、篇章等较高层面的约束.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会潜意识地选择不同表达形式适应交际需求.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网络新词英译应顺应英语语言系统、英语文化和英语读者心理需求等.  相似文献   

4.
对于原语某一表达的翻译选词所构成的集合,即"译项",会受到词意新旧和语言流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新词模因性的增强使得译者将其用于翻译而纳入译项集合,从而引起译项变化。并非所有新词都能成为译项,也并非已为译项的新词可以永远不发生变化,这都由其模因性所决定。新词和译项的模因性发展变化有其共性的一面,同时又是相互促进,前者制约后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赵健 《科技信息》2010,(13):15-16
科学技术以惊人速度发展,科技产品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新的词汇每天都在涌现,值得广大译者关注。本文讨论了在英语科技新词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一词多译,滥用音译等。因此急需规范科技新词翻译行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科技新词翻译标准,现有的策略也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这些策略太过笼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建立起一系列科技新词翻译的标准来,并且提出了系统化可操作的策略,为规范翻译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文英  王宇航 《科技资讯》2008,(32):232-233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科技新词的涌现。翻译工作者对科技新词给予更多关注,研究成果显著,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多数观点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缺少理论依据。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科技新词翻译策略上,现有的策略主要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太过笼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认为,翻译策略的提出,应建立在洞悉翻译本质的基础之上。本文重点研究了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所指的同一性、意像的扭曲、语境筛”等概念,揭示英语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为翻译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覃金菊 《科技信息》2007,(24):124-125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及时、正确、客观的了解,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汉语新词的来源,指出了目前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八种汉语新词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了汉语新词新语荚译的现状(2001-2010),并指出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新词新语翻译策略,以期对新词新语的有效使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表征结构分析入手,并用等效翻译原则重点分析了汉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认为在隐喻汉译英时,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的过程中典型地表现为:等译、过译和欠译。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早期的科技翻译呈现很大的特殊性.在数学术语翻译过程中,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华蘅芳和傅兰雅翻译的《代数术》,探索和遵循了一些术语翻译规则.通过分析史料,发现主要有沿用传统术语、旧词新用以及创译新词等术语翻译规则,这些翻译规则对近代科技翻译特别是数学术语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艳 《太原科技》2002,(3):18-19
力图在翻译理论和实务基础上,从汉语与英语两种不同文化的角度出发,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所产生的新词新语为例,分析如何把原创文字为汉语的,并具有流语独特表达方式的新词新语,译得既信且雅,旨在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并取得尽可能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博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88-90
从词源和构词法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科技术语创生新词的几种方法:旧词新义、借用外来词和用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并根据各种构词法的特点提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音译法、意译法、音意兼译法、形译法和不译。  相似文献   

13.
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位,它的生长和链接构成了神经网络。新词翻译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方式,一个语言的词汇网络其实就像是一个神经系统,对外来新词进行翻译就是扩大延伸本土词汇网络。新词的引入给译入语带来新的词汇,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语言词汇的相互渗透或相互联系也变得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平 《科技信息》2008,(1):152-153
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位,它的生长和链接构成了神经网络。新词翻译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方式,一个语言的词汇网络其实就像是一个神经系统,对外来新词进行翻译就是扩大延伸本土词汇网络。新词的引入给译入语带来新的词汇,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语言词汇的相互渗透或相互联系也变得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孙珏 《科技资讯》2012,(27):187-187,189
新词,顾名思义,就是"新产生"的词,它的翻译有其独特的规律。新词的产生受文化、地域、语言、政治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字面翻译、音译、自由翻译、直译等方法来对新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学作品风格的可译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翻译中的可译性极其限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可译性存在的根据以及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指出在学翻译中,译应注重把握原作的风格,充分发挥理解力和创造力以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一直都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有学者说,译者的任务是尽可能充分传达各种类型的语义.但翻译时,语义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流失,也就是说,原文中表达的意义在译文中保留得不完全。只能传达一部分。该文从政治、文化交流的需要以及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可译性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不仅使译论界进一步发现结构主义关照下的传统译论所存在的盲点和误区,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它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认为翻译即“重写”,为女性代言,引起了译论界的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翻译英语时,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外来名词,如何翻译这些外来名词,对我们的语言运用,语言交际至关重要,前者较多或过多地使用了音译,使得被译词语在保持了“异国情调”的风味之外,让读者很为其意大惑不解,正确的,合理的译法应该是音译、意译、音意兼译,创造新词和附加说明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梁廷枏《海国四说》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士人以“警醒国人”为目的应时之作,文中在介绍欧美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时,翻译引入了一批法律新词,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新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