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已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抑制农田地表扬尘、减少土壤水蚀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等效益。提出发展我县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县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效益分析,阐述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抑制农田地表扬尘、减少土壤水蚀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等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土壤风蚀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壤风蚀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势在必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土壤风蚀农业区农田防治土壤风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层次决策模型。研究表明,人口压力、农民因素、政府因素与科技因素是制约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最主要的四大因素,它们的权重值依次递减。由此,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策略,对于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将是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保护性农业的概念保护性农业是基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出现的新的农业耕作制度和技术体系,是指以最小的对土壤的结构、成分和天然的生物多样的破坏,实现土壤的最小侵蚀与退化和最小的水污染而采取的土壤管理实践。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可利用的土地、水和生物资源,结合外部投入进行综合管理,以保护、改善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保护性农业包括作物的桔杆处理、轮作、杂草管理、养分管理(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综合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鲍庆红  李东立 《科技信息》2010,(31):I0361-I0361
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抑制农田表土扬尘、提高土壤肥力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土地板结和大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有4项关键技术组成:即免耕播种技术;秸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杂草控制技术;和深松技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新疆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和采用传统机械化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潜在效益。根据国内外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成功经验,结合绿洲灌溉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结合免耕法构成的保护性耕作法,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和抑制土壤风蚀.本文主要讨论了免耕条件下覆盖作物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覆盖作物对微生物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机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机械化保护耕作土壤深松的技术要求和国内外深松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和机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发展,要切实搞好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发展,要切实搞好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与相关参数的测定,分析了耕作土壤入渗能力衰减过程,探讨了耕作土壤入渗能力衰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土壤的入渗能力在农业生产周期内变化较大;耕作土壤由高含水量到低含水量的变化过程中,土壤干容重呈增大趋势,土壤入渗能力呈减小趋势;作物生育期内,耕作土壤入渗能力衰减主要是由于土壤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研究结果可为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革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简要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结合娄烦县实际,总结了技术推广应采取的措施,并对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风蚀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风蚀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影响因子的角度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风蚀危害及防治对策,提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免耕覆盖沃土技术”试验结果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的种田方式日趋严重。这种种田方式对土壤的地力损耗十分严重。长期维持这种状况会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平衡,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经过多年的种植,土壤的有机质消耗殆尽,农业陷入了一个化肥施用量越大,土壤越瘦的恶性循环。为此,国家农业部提倡对稻田进行免耕覆盖耕作。稻田免耕覆盖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又一次大的革命,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禁止秸秆野外焚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农业新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详细论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在山西省的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两茬为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粮食压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水资源有限,从地表水中不可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无限止地供给农业用水。实施保护性耕作既可以减少各项费用,又可以增加土壤的储水能力,是一年两茬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引起了人们对改革传统耕作方法的重视。“保护性耕作”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概念,但它被全世界所关注,它不仅是对传统耕作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美国的保护性耕作起源是为了防止沙尘暴,将保护环境放在了第一位:加拿大的保护性耕作目的是培肥地力.澳大利亚由于土层薄,难以承受长时间的水蚀风蚀,其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国,人均占有耕地、水源不足,保护性耕作既有利于增产增收节约成本,又能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杨莹 《定西科技》2009,(2):30-31
免耕栽培是一项集保护性耕作与轻型栽培于一体的先进适用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促进生态平衡,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大力推广免耕栽培技术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证了创建并实施二年三作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生态环境,提高地力等级,增产幅度较大,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