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壁画艺术要想与建筑艺术形成完整综合体,壁画艺术必需顺应建筑的功能,还要在建筑所形成的空间环境中发挥独特的艺术作用,成为统一的和谐体。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空间、建筑的使用材料,来论述壁画与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天然石材色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装饰的要求。为了改善和增添天然石材的色泽,国内对石材着色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天然石材着色技术的成功开发,使得人们能够按照美的设计来选择所希望的色彩,从而大大提高了天然石材的实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内对天然石材着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天然石材染色的成果及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然石材在室外的大量使用,在这些石材表面出现了“花斑”、“挂白胡”和析出“白浆”的泛碱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的形象.本文分析发现湿贴法铺贴天然石材产生泛碱现象和天然石材本身结构及水泥基粘结材料水化时产生的Ca (OH)2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从阻断石材泛碱的通道,减少Ca (OH)2、盐类等生成物及减少水的侵入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石材是一种高档的装饰材料,如果使用和维护不当,很容易出现各种影响装饰效果甚至破坏自身材质的病变。正确选用石材防护剂是保证石材养护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每种石材防护剂都不是万能的,其性能主要表现在普遍适用性,即对大部分石材有效。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每种产品存在其特殊性,即对某些(某种)石材表现特别优良或表现不理想甚至无效。基于此,针对“镇巴板石”独特石材品种,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安装工艺以及不同的防护要求下进行正确的选择石材防护剂进行了专门研究,使其在防护施工后达到预期的装修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石材为研究对象,无机金属盐为着色剂。研究了石材干燥温度、着色剂浓度、氧化显色温度等对天然石材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200℃~220℃、氧化显色温度280℃~300℃、着色液浓度150~200mg/L时进行着色效果较好;可以调配不同金属离子来控制染色石材的颜色。为了改善天然石材的色泽和纹理,提高天然石材价值,学者们开始了石材表面修饰和石材着色领域研究。本研究以天然石材为研究对象,以无机金属盐为着色剂,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天然石材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重  肖婧  陈瑞康 《天津科技》2010,37(3):110-112
介绍了我国天然石材放射性的主要来源和放射性水平,以及应用天然石材装饰室内所致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正确选择天然石村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对天然石材产品使用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极简主义视域看,市场上的石材茶盘多以传统雕刻为主题,将功能叠加、工艺难度作为价值体现,不符合年轻人的现代审美观。可通过对称、平衡、留白、虚实、对比等手法探索最纯粹的简约形态;选用色彩单纯的石材,利用其本身的色彩、纹理、质感体现产品细节;洞悉使用者的需求及使用逻辑,根据不同场景,精炼功能,以形态语义传递使用逻辑;提高材料及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采用数字化生产加工方式,提升生产效率,设计出满足年轻人需求的,造型简约化、色彩单纯化、功能纯粹化、材料及工艺标准化的极简主义风格的石材茶盘,以促进茶文化与现代生活接轨,实现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真空浸渗天然花岗石红色板材 真空浸渗天然花岗石红色板材由广东真空设备厂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该产品是采用真空离子浸渗将呈色元素渗入到普通天然灰白色花岗石材晶格结构中,然后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使其显色、固定,着色深度达25毫米以上,且石材内外颜色一致。但经着色的天然石材其色彩耐酸性、耐碱性、耐有机溶济、耐沸水性耐日晒等理化性能均不逊色于高档天然红色石材,且不改变着色石材原有的基本特性,既保持原石村优良的理化性能,又改变了色调,提高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周卫星 《科技资讯》2011,(15):46-46
市政园林工程中石材以其拙朴、厚重、沉稳、高贵的艺术特质在园林景观的环境艺术氛围中有其重要的一席。本文主要是对园林景观中的地面铺装石材的分类和工艺做探讨,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0.
灯光是装饰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家庭装饰的重要元素。在进行室内照明设计时,应根据室内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视觉效果及艺术构思来确定照明的布置方式、光源类型、灯具造型及配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雅、协调的室内空间环境,充分体现装修的风格,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姜巍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139-139
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环境艺术的重要视觉元素。首先掌握色彩的重要特性及色彩的配置关系,色彩与造型的形、质关系,综合考虑色与光,色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环境的地域具体位置、功能、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等因素进行建筑环境的创造,让环境通过色彩等视觉元素,来传达环境的信息与情感。  相似文献   

12.
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是指石材含有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不断地进行核衰变,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及放射性气体。石材的放射性辐射一般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二种,外照射主要是铀系、钍系、锕系衰变子体和钾,以γ射线为主,一般不会造成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内照射则主要是铀系、钍系和锕系在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氧(^222Rn)及其同位素^220Rn和^210Rn,除^222Rn外,其它的半衰期均很短,^222Rn是低层大气中天然放射性气体的主要组分,是造成人体内照射危害的主要物质。因此,在使用天然石材的居室只要保持空气流通,就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环境艺术的重要视觉元素。首先掌握色彩的重要特性及色彩的配置关系,色彩与造型的形、质关系,综合考虑色与光,色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环境的地域具体位置、功能、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等因素进行建筑环境的创造,让环境通过色彩等视觉元素,来传达环境的信息与情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外围护幕墙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将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建筑功能融为一体,展现了现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感。外墙干挂石材幕墙是指由天然花岗石板做面板的幕墙。干挂石材幕墙作为一种新型安装工艺,在美观、耐久、不易变色及平整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克服了石材传统湿贴方法的缺陷,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级宾馆、饭店、商业写字楼、办公楼等外墙面的装饰工程。  相似文献   

15.
王娅 《广东科技》2013,(14):251-252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主要阐述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着放射性物质,米易县已开发的饰面花岗石石材也具有放射性,倍受消费者关注。本文在论述米易饰面花岗石石材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岩石成因及其矿物组成与放射性强度的关系,较详细地阐明了米易饰面花岗石石材放射性强度有所差异的原因。经测量其放射性核素含量并与国家相关标准对比,查明豹皮花、冰花兰、米易绿、紫罗兰等序列花岗石都符合国家《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标准》(JC518-93)A类材料标准,其放射性含量低,甚至低于许多陶瓷饰面砖,完全适合应用于室内装饰。  相似文献   

17.
微晶玻璃装饰板是一种新型高档装饰材料。它是由玻璃制晶化得到的多晶固体,具有天然石材的光泽和纹理、颜色多样、色调纯正、质地均匀细腻、各项理化性能指标优于天然花岗岩等特点,是天然花岗岩的理想替代产品。它的推广应用将满足市场对高档建筑装饰的需求。此外,其良好的耐酸、耐碱、耐磨性能,也可将其用于化工及其它行业的耐蚀、耐磨贴而材料。  相似文献   

18.
如何控制钢筋砼地下室处理裂缝的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强 《科技资讯》2009,(13):81-81
本文针对钢筋砼地下室裂缝普通存在的问题,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裂缝发生的对策。随着对地下室空间的综合利用及城市高层建筑和人民防空事业的蓬勃发展,钢筋砼地下室(箱型基础)以其独有的特性和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建设单位和设计者采用。由于钢筋砼地下室永久处于潮湿或地下水环境中,钢筋砼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被人们所关心和重视,而裂缝是影响钢筋砼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方面分析地下室底板、墙体、顶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天然大理石、花岗石饰面石材的色彩单调、品种较少、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其石材中的部分矿物与某些化学药液作用可产生永久性颜色这一基本原理,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了8种可行的染色方法。同一品种的板材,所采用的染色方法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色彩;而同一染色方法,因其板材品种不同,也可得到不同的色彩。这样,可大大增加其花色品种,尤其是人为地改变劣质板材的花纹,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孙德智 《科技信息》2012,(25):431-432
园林景观铺装艺术,是指在园林景观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从而满足功能与装饰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铺装的艺术表达元素(色彩、质感、形状和尺度)以及铺装的设计原则方面,阐述了对如何设计出更优美、和谐铺装景观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