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齐俊 《科技信息》2007,(8):11-12
本文从汉英人名不同的命名方式入手,分析了汉英人名蕴涵的特殊的文化内涵,说明人名的命名会受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俗风情、社会观念等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人名的研究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化在文化生长土壤、民族心理、宗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汉英语言中必然会造成用词、语用和语义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3.
姓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标识码,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本文对汉英姓氏的产生历史、来源、命名习俗及命名原则进行了深入对比,揭示出隐含在这两大姓名体系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将有助于汉英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苗苗 《科技信息》2012,(34):200-200
姓名是汉英文化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姓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汉英姓名的结构和来源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揭示其中隐含着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等各方面的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都承载着深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等,以致汉英词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翻译应是建立在了解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包括音译、直译、释义等。只有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6.
姓名是社会结构中代表一种血缘关系和区别个人的标志符号。它带有某一民族的印记,与该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是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往往又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汉民族和英美民族的姓名就是这样。通过汉英姓名的结构及历史渊源的对比分析,可以使学习者了解中西文化中的一些差异,使其在语言学习中增强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生动地映现出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和社会习俗等的不同,各民族语言间产生了民族文化语义的差异,存在着大量的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迥异的词汇。色彩在各民族人民的心目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不同语言中的色彩词上都附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两种语言中色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中国与英语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 现以词条形式,将汉英两种语言中几个常用色彩词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分述如下: 红色(red):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是吉色,象征喜庆,常用于婚嫁、生子、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旧时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该民族的民族特征、历史文化及其内涵。其中作为语言精华的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但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以部分成语为实例,简要地从文化方面阐述了汉英俄三种不同语言的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高艳侠 《科技资讯》2010,(14):216-216
人名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是社会个体的标记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出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文化以及名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等。中国、日本、韩国都是用汉字作为人名用字,三国人名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在共性之中也出现了差异。研究三国人名使用汉字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日本、韩国悠久的历史和各自的文化特色,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三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的商贸汉英习语体现了中西方不谋而合的商贸文化思想。因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英习语也蕴涵了不同的汉英商贸文化思想。所以,商贸汉英习语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商贸交往与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各具特色,在语义、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比较,力求探寻汉英两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民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死亡委婉语面面观--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委婉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汉英死亡委婉语对比这一角度,分析了中西文化在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传统积淀、社会行为和价值准则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科技资讯》2012,(16):220-220
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色彩是密不可分的,绿色是每个民族的基本颜色。因为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的视觉感知基础上的,因此"绿"在英汉语言民族中的视觉感知和认知反映就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汉英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同样一个颜色词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甚至天差地别的意义。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汉英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个性,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陈培 《山西科技》2007,(6):89-90
通过分析比较植物内涵在汉英文化中的不同,了解汉民族与英语民族由于自然环境、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思维特点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有利于深入了解各自不同的文化,也有利于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类文化共性的作用,以及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不同民族常常会赋予某种颜色以相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热烈奔放,象征着喜庆和奋进;绿色是生命之色,显示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白色纯净素雅,蕴含着圣洁无瑕,纯朴自然之意;蓝色恬淡宁静,给人以意蕴深远,心旷神怡之感.......然而,尽管汉英民族对自然本色的认识和感受是大体一致的,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象征意义,蕴含的寓意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命名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其中积淀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壮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命名方式较多保留着“中心语十修饰语”特征.白丽珠译著《武鸣壮族民间故事》体现一种和谐语言生态观,但其将Gungqceih、Fouqnduk两个壮语人名分别译为“最公”Gungcei、“笨富”Old Filthy Rich欠生态性.基于壮方言土语材料及生态翻译学理论,重新考察认为,选择更具生态性的“修公”Gungqceih public servant、“狡富”Old CunninglyRich翻译,有助于准确再现壮族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文化共性的作用,以及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不同民族常常会赋予某种颜色以相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热烈奔放,象征着喜庆和奋进;绿色是生命之色,显示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白色纯净素雅,蕴含着圣洁无瑕,纯朴自然之意;蓝色恬淡宁静,给人以意蕴深远,心旷神怡之感.......然而,尽管汉英民族对自然本色的认识和感受是大体一致的,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象征意义,蕴含的寓意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汉英三原颜色词和文化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黄蓝是汉英三原颜色词 ,它聚焦了中西方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信仰、心理、审美等诸多领域的特点 ,折射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社会的文明差异。在跨文化研究中 ,该词系涉及到文化认同性和文化非同性。因而对之进行深入研究 ,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