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与施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不受地形条件以及总体线路线型的限制,其较连拱隧道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较低的特点,愈来愈受到工程界的青眯。但小净距隧中间岩柱体厚度远小于普通分离式隧道,具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较为复杂。本文结合小净距隧道转岩的受力,变形特点,对小净距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与施工步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隧道浅埋段岩体位移与应力动态过程,针对小净距隧道浅埋段的工程特点,对某隧道的岩体位移、支护压力进行了监测,在分析了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围岩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浅埋段中夹岩柱岩体总是向开挖侧洞室发生形变且同一断面双线间支护压力区别较大,先行洞支护压力较后行洞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同时,结合紫坪铺隧道小净距段现场实测爆破振动数据,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中后行隧道爆破对先行隧道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岩墙加固措施、不同施工方案及不同支护体系等情况下,小净距隧道中后行隧道爆破开挖对先行隧道的影响.得出先行隧道迎爆侧及开挖掌子面前后1B范围是影响较大部位,应加强监控量测的结论.提出了岩墙加固宜采用注浆加固、先行隧道初期支护宜及时封闭、掏槽眼宜远离中岩墙以及开挖进尺不宜大于净距的1/3等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的控爆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净距隧道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内力,并进行该隧道变形性状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及围岩均处于稳定状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是指导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手段,为同类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宝(鸡)天(水)高速公路上有三座隧道是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公路隧道,其双洞轴线间距为20.5~22.9m,本文以这三座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设计支护的特点、中夹岩柱加固的方法和施工技术的要点,为同类隧道设计与施工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群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隧道开挖及爆破振动的影响规律,以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为依托工程,以B5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隧道开挖数值模型,研究后行隧道B5爆破开挖对隧道及周围隧道B4、B3、B2、B1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小净距隧道群施工中,先行隧道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爆破振动影响随距离的增大呈非线性方式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在爆破地震扰动作用下会在支护结构顶部和底部出现应力集中; B5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直面承受爆破动荷载,受扰动最大。其结果为指导小净距隧道群爆破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开挖方式下的力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某公路隧道出口端隧道间距较小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软岩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开挖方式下达到稳定后围岩和复合衬砌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不同净距对中夹岩墙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小净距隧道应慎重选择后继施工隧道的开挖方式;后继隧道施工的开挖方式直接对先行既有隧道锚杆、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应力状态产生很大影响;中夹岩墙塑性区大小与净距紧密相关,同时,隧道埋深和围岩类别也是影响塑性区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Ⅴ类围岩下的相同埋深、支护的条件下的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进行模拟研究。根据2种类型隧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在不同工况下的对比分布规律,证实小净距隧道在位移和应力方面均优于连拱隧道,从而为隧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学贵  刘伟  靳晓光 《广东科技》2012,21(9):103-104
数值仿真模拟研究的关键是数值模型的建立和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以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为例,结合现行规范和有关文献,对Ⅳ级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细化和分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以研究围岩物性参数对小净距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对小净距隧道稳定性分析、施工和支护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净距隧道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小净距隧道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分析,获得了Ⅳ级围岩最终状态下的位移、受力分布图,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初衬及临时支护受力特征进行力学行为研究表明:设计中采用的CD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隧道围岩位移,充分发挥了初衬材料的受力性能,二衬结构处于安全性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土江冲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复合式曲中强连拱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特征、锚杆的轴力、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应力状态,分析了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特征,对该隧道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具有浅埋、偏压、近距离不对称重叠于下部既有小净距隧道等特征的雅山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偏压近接重叠条件下连拱隧道正洞采用"先深后浅"及"先浅后深"两种开挖工序下的施工力学形态.通过比较两工序中连拱隧道围岩和既有小净距隧道衬砌的变形情况、中隔墙变位和受力情况,可知两开挖工序中,连拱隧道围岩变形基本一致,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值分别以右侧深埋正洞拱顶和浅埋左侧正洞与中导洞相交处为最大,其值分别达到3.19 mm和1.17 mm;浅埋偏压条件下,中隔墙自浇筑成型即处于小偏心受压,但其初始倾斜变位因正洞的开挖而逐步得到拨正;连拱隧道岩体开挖将导致既有小净距隧道内侧拱肩-拱腰区域衬砌出现朝向开挖区的变形,且"先深后浅"工序较"先浅后深"工序偏大0.01~0.02 mm.  相似文献   

13.
小净距隧道作为一种新型隧道型式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掌握爆破开挖过程中对邻近隧道的影响规律对小净距的安全可靠性十分重要。文章以莞惠城际GZ H-7标段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研究开挖过程中邻近隧道各特征位置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值、速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等,得到了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规律,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上下重叠盾构隧道施工扰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杭州市环城北路地下通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上下重叠盾构隧道的施工扰动进行了研究。通过ABAQUS 6.13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开挖顺序工况下周围土体的变形特点,地表沉降的变化,以及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衬砌的变形和应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开挖会引起明显的地表沉降,约3.0cm;后建隧道的施工会引起先建隧道的内外侧应力相应地减小;不同施工顺序对这两者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已建隧道的衬砌位移。先上后下工况时,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表现为加剧衬砌沉降,而在先下后上工况时,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衬砌顶部位移有保护的作用,累计减弱下沉0.46 cm。因此推荐采用先开挖下行隧道,再开挖上行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15.
小净距隧道在京福高速公路上的实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的一种结构形式,工程应用中它有以下特点:其造价和施工工艺同普通双洞隧道基本相似;与连拱隧道相比它的造价要低、施工工艺要简单;双洞间净距比较小,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线型优化。基于上述因素,该结构形式很适合在短隧道的建设中。由于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的厚度远比普通双洞隧道要小,隧道的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受力要比普通分离式隧道要复杂,所以需要从设计、施工、监理、监控量测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施工和营运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研究小净距隧道围岩的变形机制,从而能够在隧道合适的位置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隧道建设的成本,提高隧道建设的效率.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在陡倾结构面存在的情况下,掌子面间隔距离的差异、隧道净距以及开挖方式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的变形影响.主要分析了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  相似文献   

17.
浅谈矿山法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 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小净距隧道方案不仅能很好地满足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而且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线型优化,能较好地解决连拱隧道存在的缺点,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小净距隧道断面设计与结构设计以及施工中开挖、钻爆作业、中间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进而得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最后,就目前技术法规条件下,对小净距隧道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汪惠文  李华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2):147-148,182
本论述分析了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砂层富水地段采用传统的矿山法设计,即隧道衬砌型式为两次模筑混凝土衬砌,初期支护按主要承载结构设计,采用较厚的一次模筑混凝土衬砌型式,二次衬砌采用30~45cm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详细阐述了隧道进出口段施工方案及设计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隐伏岩溶区小净距隧道开挖及爆破振动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规律,以贵州省里平II号隧道工程为依托,以隐伏岩溶区小净距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LS-DYNA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得到了爆破振动效应下围岩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情况,总结了隧道爆破地震波沿隧道轴向及衬砌环向的速度衰减规律,分析了振动速度峰值随溶洞直径大小及溶洞隧道距离大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洞直径一定时,围岩竖向位移、隧道拱顶监测点振动速度峰值随着溶洞与隧道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溶洞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一定时,围岩竖向位移、隧道拱顶监测点振动速度峰值随溶洞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里平II号隧道中溶洞直径为2m且溶洞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为3m时,先行洞初衬最大主应力超出了混凝土抗拉强度,故爆破开挖前应对该位置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安全。可见,其分析结果可为指导隐伏岩溶区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三线隧道开挖的合理施工顺序,以大连地铁河口站站后折返线隧道与高河区间地铁正线隧道小净距三线并行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小净距三线隧道地表沉降规律,提出了CR D工法与优化的施工工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施工顺序,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能够实现小净距隧道群安全快速施工.CRD法在大连地铁河口站折返线三线隧道开挖的成功实施,可为大连地区及类似条件下的隧道建设提供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