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赏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渠道,文章从简介古代诗歌美的特征,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赏析,驶遣想象,感受意境,熏陶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写赏析文字,培养审美理性认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文亚 《科技资讯》2006,(17):180-180
诗歌是情感的外化世界,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造成了诗歌破译的感应化.情绪化特点,使得这种鉴赏活动常常处于无序和无常状态,让学生陷入不着要领的茫然和困惑。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都透露了这种无奈。笔者试着从审美过程入手,浅析古代诗歌的鉴赏。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 ,应该有适合学生的艺术欣赏 ,不能一味强调机械背诵。艺术欣赏的途径主要是 :一、以感知为基础 ,以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方式 ,去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理解语言材料。二、调动审美主体———学生的生活体验 ,将诗歌的元素化为自身情感活动的基础 ,步入诗歌的境界。三、加大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入 ,调动全部感情蓄积 ,实现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5.
李雯 《科技咨询导报》2009,(10):171-17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本文就审美情感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爱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194-194,151
诗歌是人类流动不息的生命之河.学习诗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体会诗情画意,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哲理,升华审美情感.本文通过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智慧的感悟中启示人生,从生命存在形式的感悟中启示人生,从自然规律的感悟中启示人生,来达到升华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雨晨 《科技信息》2010,(8):147-147
英文诗歌是英美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英文诗歌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音乐美,领会诗歌中表达的深刻意境。本文通过对英文辞格的分析,分别从美学和修辞的角度对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包括音美、意美和力美,进行了简要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孔子“观”诗说的内涵井不限于诗歌的社会功用而首先是接受主体为诗歌所感发而引起的审美愉悦乃至审美自得。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尤其讲究含蓄空灵,这就需要接受主体全身心,全灵魂的投入才能彻悟诗之美并获得审美自得。  相似文献   

9.
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校园课堂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提出自己的诗词教学观即视诗词作品为传统文化心理与情感的语言艺术“载体”,诗词教学为文化审美活动的“激发”过程,从而将之纳入现代审美文化建构的视域当中。基于此观念,对相关的问题做出初步的阐述,并提出自己对古典诗歌教学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魅力主要来自它的语言,读者在细细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体味领悟诗中所隐含的思想、情感。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英诗中修辞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审美的区别。意象的审美特征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的滋养与发展;具体与抽象之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艺术审美的多边性;象征价值的诞生。没有意象的发现、经营和创构,就没有真正的诗歌审美,也没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性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属性。因而也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属性。审美在儿童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健康情趣、爱美情感的陶冶和审美意识的开发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审美不同于美育,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要从儿童出发,激活儿童的审美器官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
意象派的情感表现观是建立在对浪漫主义表现说积极扬弃的基础上的。它否定了浪漫派视诗歌为诗人自我情感的载体的理论, 提出诗歌创作是诗人从情感抒发的心理需求出发, 对个人情感进行一系列组织驾驭, 使之转化为具有激发普遍化审美情感功能的审美启示物的动态过程; 而诗歌欣赏则是读者在观照作为审美对象的诗歌文本中获得某种审美情感的过程。这样, 意象派诗论就在承认情感价值的前提下, 将形式上升为诗歌的本体, 从而把理论立足点真正从道德转到艺术, 从庸俗社会学转到美学。本文试图对意象派的上述观点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和剖析, 并通过与浪漫派、象征派和唯美派的比较, 指出其理论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5.
陈红英 《科技信息》2012,(21):330-330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去学习、去拼搏.  相似文献   

16.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不断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7.
苍向鹏 《广东科技》2013,(22):209-209,150
高中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在教学上有较多的缺陷,在要面对高考的情况下,诗歌教学更看重的是鉴赏水平的培养。个人的不同理解被淡化,学生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欣赏,诗歌的解读走人了“死胡同”。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有端正的鉴赏态度,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好情境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歌的色彩运用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不但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明丽的缤纷画卷,而且还再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方式和内心情感。从色彩的运用角度分析,杜甫诗歌的写作手法颇值得探究,从语法语用的角度看,它不但精当而且艺术。  相似文献   

20.
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具有特珠价值,它是沟通广告与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之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激发消费动机;二是营造优美意境,引发受众的审美愉悦;三是沟通物性与人性,变商业化为人情化。广告所传递的审美情感主要表现在人性、人文关怀、暧昧的怀旧情结、亲情爱情友情、恋家思乡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