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T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患者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按实验分组分别用16例健康对照组血清,38例 SAP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ntion,CBP)治疗前、治疗6h、治疗20h血清体外干预脐静脉内皮细胞5h.transwell小室观察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F actin应力微丝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SAP患者 CBP治疗前内皮细胞通透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BP治疗6h、治疗20h后通透性均降低(P<0.05),但治疗20h组与治疗6h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BP治疗前 SAP患者内皮细胞 F actin应力微丝的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加,CBP治疗6h后,F actin应力微丝形成减少,治疗20h后减少更加显著.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CBP治疗可以显著降低 SAP患者内皮细胞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 F actin应力微丝形成与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甲状腺肿块的CT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诊断18例甲状腺肿块与手术病理符合率的情况:(1)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诊断符合率71%(5/7);(2)甲状腺腺瘤8例,诊断符合率63%(5/8);(3)甲状腺癌3例,诊断符合率67%(2/3)。结论CT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虽然有很大价值,但是部分甲状腺肿块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A组)、SAP引流组(B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观察术后12、24h大鼠死亡率,各时相点腹水量。分别予术后的第6、12、24h采集血液、腹水、肠液、肠组织、胰腺标本,冻存以备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及腹水淀粉酶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IL-6、TNF—a浓度,胰腺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肠液sIgA水平,肠组织作CIM+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别于术后6、12、24h,通过各项指标的检测,有以下发现:①术后同时相点A、B两组大鼠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大鼠水平,且术后同时相点A、B两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及出血坏死程度均较C组大鼠显著加重。②对肠液sIgA的检测发现,术后各时相点A、B两组大鼠均显著低于C组大鼠水平。且A、B两组大鼠肠组织中CIM+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均显著低于C组。③术后同时相点B组大鼠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6、TNBa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大鼠水平;B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及出血坏死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④术后同时相点B组肠液sIgA水平显著高于A组水平;且B组肠组织中CIM+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显著增加。结论SAP发病早期,通过腹腔置管引流将富含诸如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腹水引流出体外,对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0.5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痛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倒;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CT诊断原发性上腹部癌肿转移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啬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上腹部转移的原发性癌肿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上腹部癌肿转移的CT征象,主要有上腹部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的侵犯及血道转移等。结论CT对原发性上腹部癌肿转移有很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TXA2及PGI2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AN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于24小时后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并评分,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介(IL-1β)、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计算TXA2/PGI2值。结果 ANP组、APD组与SHAM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ANP组比较,APD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改善ANP大鼠模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失调,并减轻胰腺损伤程度和全身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8.
火星磁层中尾向磁场对O+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地球对比的基础上,采用LB磁场模型,根据由动力学方程求解得到的分布函数,研究了火星磁层中不同尾向磁场条件下来自电离层的O+离子沿磁力线的分布。结果发现火星磁尾区O+离子通量密度受火星与太阳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感应型尾向磁场的影响:(i) 火星磁尾O+离子通量密度随尾向磁场的增强而增大,当尾向磁场由5 nT增大到20 nT时,磁尾2.8 Rm (Rm为火星半径)处O+离子通量密度可增大3倍左右;(ii)火星磁尾O+离子通量密度随内禀磁矩的增大而减小,当内禀磁矩增大半个量级时,磁尾2.8 Rm处O+离子通量密度可减小到25%左右. 根据实际观测得到的O+在不同火星磁层区的数据和本文的理论曲线,推测得火星的内禀磁矩约为2×1017 T·cm3,这与美国最新的火星探测飞船MGS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传热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其现象及机理的认识仍不充分,本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sCO2)池式传热.实验以长度为22 mm和直径为70 μm铂丝为加热和测温元件,容器压力为8~10 MPa,加热丝热流密度范围为0~1800 kW/m2,显著高于文献中的参数范围.采用变物性层流模型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加热丝附近采用了多尺度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发现传热系数h随热流密度qw的变化呈S形曲线,将h-qw曲线划分成三个区域.在类临界温度前,因瑞利数Ra随qw增大而增大,h随qw增大而增大;当铂丝温度开始超过类临界温度后,由于超临界流体回流效应增强,h继续增大直到获得最大值.随后,由于近壁区类气膜热阻增大,h随qw增大而减小直到获得极小值.在超过h极小值点后,由于高温下超临界流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增大而增大,随qw增大h回复到增大趋势.本文获得了全参数范围内传热系数与热流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离体组织过程中焦域处空化、沸腾与回声强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同的声功率(50 W、100W、150 W、200 W、250W)辐照新鲜离体牛肝组织5s,辐照深度30 mm.在辐照过程中,使用热电偶组成的测温系统对焦域处的温升进行实时采集.5 MHz接收换能器和Labview软件组成的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对焦域处空化信号进行采集,在Labview平台上对空化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观察空化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计算累积空化剂量.对比HIFU辐照前后的B超图像,计算焦域处的灰度差值.结果 声功率为50 W和100 W的HIFU辐照时,空化和沸腾均未发生,B超图像上未出现回声变化;声功率150W的HIFU辐照时,空化发生(1/2分谐波和宽带噪声)但无沸腾,累积空化剂量和靶区灰度差值增大,辐照后即刻出现弱回声;声功率200 W的HIFU辐照时,空化和沸腾均发生,累积空化剂量和靶区灰度差值继续增大,辐照后即刻观察到强回声出现;声功率250W的HIFU辐照时,空化和沸腾均发生,累积空化剂量和靶区灰度差值略有增大,观察到“明亮”的强回声出现.除声功率为50 W的HIFU辐照后未见凝固性坏死产生,其余各声功率组均产生了凝固性坏死.结论 空化在HIFU辐照后即刻回声的出现中有贡献,但强回声的出现来自于沸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