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现有职工1937人,其中在职职工1031人,离退休职工90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省特级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8人,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人次,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相似文献   

2.
广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所依托的研究基地“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实验室”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26人。学科带头人周福霖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广东省“千百十”第二层次人选1人。  相似文献   

3.
吴中如,江苏宜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工结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和建筑学部常委、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高校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模、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4.
陈学庚院士     
<正>陈学庚,汉族,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新疆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农林科技先进工作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三届西部突出贡献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新疆  相似文献   

5.
叶青 《广东科技》2014,(13):14-16
2013年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颁发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计亮年。领奖后,计亮年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35年前,1979年广东省科学大会授予了我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我已经80岁了,还能荣幸地获得这个意义重大的奖项,说明我植根广东42年,一心一意地从事教育和化学事业,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心中的感激和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6.
陈克复 院士     
陈克复,男。汉族,广东海丰人.1942年10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复旦是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9年被轻工部援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晋升为教授.并从该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3年至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闵乃本,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兼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留校任教48年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多次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优秀图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了《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专著。  相似文献   

8.
《天津科技》2003,30(6):15-15
侯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天津市劳动模范。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等科技奖励17项。  相似文献   

9.
广州大学应用数学学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和广州市重点学科,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有一支治学严谨、研究领域广泛、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汇集了数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支博士生群体和企业家群体正在回国留学人员中崛起,逐步成为上海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到2000年底,全市共吸收海外留学人员2.4万多名。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7个国家首席科学家的职位全部由留学人员担任;上海人选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留学人员有73人,占总量的1/2以上;留学人员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有125人,占全市获同类称号总人数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导师范立础教授简介范立础,1935年5月牛,浙江宁波人。1955年毕业干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留校任教。曾任桥梁教研室主任、同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等职。1988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国家级专家"称号。现为桥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  相似文献   

12.
群星灿烂     
《科技潮》1996,(3)
匡廷云匡廷云,女,1934年12月29日生,四川省资中县人。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秘书长、北京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与生命科学组组长、国家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植物时报》副主编、《ChineseJ.Batony》副主编,博士生导师。1982年被美国密执安州大学授予"卓越的研究访问学者"证书,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3.
蔺津玲 《科技潮》2006,(9):58-60
王学谦教授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市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连续获得天津市“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当选天津市河西区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2005年被选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3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抗SARS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实验室 三峡大学防灾减灾实验室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包括博士后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高等院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该实验室已初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团结进取、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水平高、研究成果有一定影响力、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稳定的学术队伍。美国R.E.Goodman教授,瑞典井兰茹博士,法国邵建富教授,陈厚群院士、龙驭球院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先后应邀来实验室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实验室充分利用三峡库区和清江流域等地区优势,与许多重要的工程设计单位有着广泛的密切联系。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1)地质灾害物理模拟;(2)地质灾害数值  相似文献   

15.
蔺津玲 《科技潮》2007,(5):63-65
王学谦教授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下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6月批复开放,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毛伟敏教授担任。聘请浙江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郑树森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协和肿瘤医院赫捷教授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无机比学》是我校化学系一门重点基础骨干课程。1994年被学校列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995年9月经省教委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列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并投资一万元予以资助。该课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四川省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教授夏津吉同志负责组织实施。课程组共五人,其中副教授三人,讲师一人、创理工程师一人;省级优秀教师一人,省级青年优秀教师一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教师二人。1991年无视实验室被省教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先后六次在全国重点大学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8.
广州大学数学学科点建设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7年招收硕士生,2007年招收博士生.现有教授26人,博士4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首届国家教  相似文献   

19.
专家简介
  蒋庆,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系主任,2009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为广东省首批领军人才、广东省首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主持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带领团队成员围绕骨关节工程、靶向输药与药物控制释放技术和医疗仪器设备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在中山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建设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便携式普及型先进实用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生物医疗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正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环境实验室、自然资源研究室、地图遥感与GIS实验室,经设计整合和不断建设,2007年4月被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2016年获批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实验室总面积为2 500m2,共有仪器设备1 400台(套),设备总价值915万元.现有固定人员31人,其中教授17人,有博士学位人员2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