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15万年前,地球上曾出现了大规模的冰河期,而当时地中海的情形与今天的情形十分相似。目前据观察,地中海海水盐度正在日益增加。 罗伯特·约翰逊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对冰原的研究。他认为,冰原的成长和扩张并不仅仅取决于低温,还与湿度及大量降雪有关。当他将促成冰原成长  相似文献   

2.
一从电动探测飞车上向下俯瞰,年轻的驾驶员罗米佳发现,木卫二地表淡灰色的冰原上类似道路和线条状痕迹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极容易使人误认为曾有无数大小车辆行驶过。冰原上的线条大多是浅色的,但也有一些深褐色的。另外,在线条之间还夹杂着一些像蒙古包一样颜色深浅不一的大小冰瘤子。冰原的外观十分奇特,很难使人相信这是在远离地球7亿多千米、零下160多摄氏度的死寂星球的景观,谁也无法判断这样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当飞车降低高度时,可以看出那些线条其实是一些宽窄、深浅不一的沟壑……继续向前,冰原上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黑点,看上去,它…  相似文献   

3.
新知短信     
科学家乘潜艇、携机器人找寻古人类足迹大约25000年前,经过艰难跋涉,人类首次从亚洲来到北美洲(这片大陆当时被巨大的冰原和冰川覆盖,这些勇敢的先行者可能是乘船或是沿着海岸迁移的)这样更容易找到食物和藏身之处。然而对考古学家而言,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广袤的南极冰原中心地带,在4000米厚的冰层之下,隐藏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湖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鉴于两极冰川的迅速减少,多数科学家相信,北极很可能会在50年内消失,而不是过去估计的100年。北极动物大多会在冰原消失前消失,尤其是北极熊。近半个世纪以来它们的数量已经锐减了30%。而且不断有人亲眼看到它们因浮冰的减少而溺亡。可能是惺惺相惜的缘故,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它们。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北极熊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大约25000年前,经过艰难跋涉,人类首次从亚洲来到北美洲(这片大陆当时被巨大的冰原和冰川覆盖,这些勇敢的先行者可能是乘船或是沿着海岸迁移的)这样更容易找到食物和藏身之处。然而对考古学家而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淹没了这些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蛛丝马迹。如今,考古学家正和海洋地质学家一道.在墨西哥湾的水下寻找着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7.
在沃斯托克科考站以北冰原的正下方有一个面积约为1400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为650米的巨型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8.
宇宙动态     
越来越“冷酷”的火星;存在尘埃粒子的木星环;火星发现类似南极洲冰原地形;木星大气出现第三个“红斑”;外太空发现最小行星。  相似文献   

9.
冰原:陆地上其厚度不足以掩盖冰下地形之起伏的毯状冰体,规模次于大陆冰盖。冰缘:原指冰川边缘地区,现已泛指不被冰川覆盖的气候寒冷地区,大体与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相当,所以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相似文献   

10.
借助现代交通技术的帮助,人们越来越有希望到一些极端环境中去旅游,比如很多人就希望到冰冷的南极去看看那里的企鹅、海豹和大冰原。近年来,冰车、冰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一睹南极美景。  相似文献   

11.
冰的世界     
冰川在积雪终年不化的严寒地区、两极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山上,只要坡度不十分陡(小于40°),雪就容易堆积起来,越积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先是成为冰原,当雪堆再也渗不进水时就形成了冰川。  相似文献   

12.
过去六年是研究冰层的黄金时期。剑桥英国南极考察队大卫·沃恩(DavidVaughan)是冰冻圈章节的首席作者,他说:“根据我们对海冰、积雪层、冰原和海平面升高的预测,两极地区正发生飞速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绿色世界的人们,如今不能不把目光投向遥远的白色世界. 冰雪覆盖的南极冰原,冰海茫茫的产冰洋.耸立云端的珠穆玛的雪岭冰峰,号称地球的"三极",由于气候酷寒,冰天雪地,这里形成了与人类生存繁衍的绿色世界迥然不同的白色世界.  相似文献   

14.
南极洲剪影     
1.冰海孤舟2.亘古不化的冰盖3.夏日消融的冰原4.乔治工岛的飞机场5.乔治王岛智利站的星级旅馆6.冰山倩影7.乔治王岛智利站新建的“星星村”8.南极洲科学站的悬空式建筑物  相似文献   

15.
从渤海结冰谈起 每当隆冬降临,站在渤海之滨极目远眺,眼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茫茫冰原.诗人们常以"千里冰封"来形容渤海结冰之雄伟,不过这是一种艺术夸张.实际上渤海冬季的结冰,从来没有达到"千里"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8,(6):133-133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日前宣称,在火星表面上发现一处大冰原地形,它非常类似于地球上的南极洲。火星高纬地区表面上存在着浅碎裂结构,这是由于冻融作用使表面呈现出多边形形状。据悉,这项发现是美国宇航员“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在2.75亿km航程中使用高清晰摄像仪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17.
借助现代交通技术的帮助,人们越来越有希望到一些极端环境中去旅游,比如很多人希望到冰冷的南极去看看那里的企鹅、海豹和大冰原。近年来,冰车、冰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一睹南极美景。据科学家介绍,这些新式交通工具还有望在将来的外星旅游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8.
两极的诱惑     
正圣地向我们铺展。漫漫冰原之上,皑皑白雪之间,涌动着生命的热烈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那个从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那个极寒之地依然有温泉流淌的地方,那个地球上最后的宝库,那个充满诱惑的星球两端。看似寒冷、遥远的两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面对它时,危机与希望一同升起。  相似文献   

19.
碎裂的卫星     
《大自然探索》2011,(3):7-7
在右面这幅最近发布的由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轨道器拍摄的图像上,诡异的“卷须”仿佛正爬上土星的卫星狄俄涅(土卫四)的表面。20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率先拍摄下了狄俄涅的丝缕状地貌。后来,由“卡西尼号”拍摄的图像揭示这些明亮的脉线其实是冰原地貌上相对年轻的裂缝。  相似文献   

20.
三位探险家,在西伯利亚的严寒下裹紧了衣服,沿着贝加尔湖冰封的湖面开始了迈长的旅程。一路上,他们不时眺望冰原的尽头,那儿就是安加拉河的河源。他们也许并未意识到,眼下看到的是酝酿了三、四百年的大自然奇观。在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形成时,Rembrandt还在作画,满清皇朝还在统治中国,伽利略正在观察天上的星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