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Bragg-Williams-Gorsky近似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计算CsCl型有序相在有序-无序转变时的自由能变化的简明模型,以使计算任一成份的bcc结构的固溶体在任一温度下的自由能成为可能。本文利用这一模型计算了与铝镍钴永磁合金有关的三元系的两相分解面(Miscibility gap);讨论了有序-无序转变及铁磁性转变对两相分解的影响;确定了两相分解面的形态学特征;明确了Fe-Ni-Al三元系中的两相分解面系起因于NiAl相的有序-无序转变。Meijering的理解论仅仅处理了顺磁无序态的自由能,因而不能用来定量分析两相分解行为。本文为后续三篇论文的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2.
作者们用多元扩散偶法测定了Fe-Ni-Co-Al四元系相图的850、900、950和1000℃的四个等温四面体。确认了α+α’两相分解面的存在及其与有序-无序转变曲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加入钴后对此两相分解面存在范围的影响。同时还测出了γ+α相区的边界,明确了钴在扩大γ+α相区并改变此相区形状上的作用。文中还对钴的上述作用做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通过物质在不同相态之间的亮度差别来识别物质相态的变化,冰、水和水合物之间较大的亮度对比使MRI成为监测水合物生成分解动态过程的有效工具.采用MRI原位监测了冰融化和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分解的微观过程,从微观角度对比研究了THF水合物分解与冰融化过程的异同.冰融化和THF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受传热程控,冰的融化和水合物的分解总是沿着固-液界面从外向内推进,消解速度持续加快.固相表面的"结构化水层"是冰和水合物立体结构瓦解的主要原因.THF水合物的分解过程与气体水合物不同,没有明显的"自保护效应".由于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异,液相产生自然对流,造成了水合物的分解及冰的融化过程中固-液界面运动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4.
狄尧民  张洁  魏海瑞 《中国科学(G辑)》2008,38(10):1322-1330
用逐次进行Cartan分解的方法,讨论了两Qutrit门对应的矩阵分解,并利用李群和李代数之间的关系将其写成指数形式,使其可能与实现该门的哈密顿和控制场相联系起来.最后具体地讨论了三进制SWAP门的分解.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两类聚合物溶液的相变,一类是单体相-溶胶相-凝胶相之间的相变;另一类是溶液中溶胶-凝胶之间的相变.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体系相变的阶和相变点依赖于每个子系(单体或溶剂分子)的态的简并度以及子系间的有效相互作用;态的简并度的对称性和均匀性对相变的阶和临界点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Cu30Ni25Fe合金,采用变形和热处理的方法获得了不同的晶粒度和失稳分解组织,研究了失稳分解相界对HallPetch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发生失稳分解后,其硬度和晶粒直径的关系仍符合HallPetch关系式·在各种晶粒度下失稳分解后的硬度均大于固溶态,但当分解后的两相尺寸与晶粒尺寸相比约小两个数量级时,失稳分解的相界强化作用消失·失稳分解组织的细晶硬化系数KHV值明显低于固溶态,且随失稳分解强化作用的增大而降低,这反映了失稳分解后合金的强度对晶粒大小的敏感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气液两相流试验装置上,对汽轮机空心静叶表面水膜缝隙抽吸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两相流动数值方法对水滴沉积的径向分布进行了探讨.试验条件为:叶栅进口空气湿度为7%,水滴直径分布在1.5~201μm之间,抽吸缝隙宽度为1 mm,缝隙角度为45°.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上的抽吸缝在相对弧长约为0.5处具有最大的抽水效率,而压力面的抽吸缝隙越靠近尾缘处抽水效率越高,且压力面的缝隙抽水性能比吸力面的好,增加气流速度会引起抽水效率降低,增大缝隙抽吸压差可以提高抽水效率.另外,抽水效率沿着叶高方向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对2091Al-Li合金时效过程中 δ′相的生长机制和相界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时效初期, 析出的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界面层, 这说明δ′相是通过调幅分解形成的. 在时效后期, 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表明δ′相粒子是以成核生长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连续传代方法分别从自制堆肥和几种自然发酵基质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两组混合菌复合系MC-A1和MC-N1,前者是通过高温摇瓶发酵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好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后者则是通过高温静止培养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兼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96 h内对天然纤维素材料麦秆粉的分解率分别达到42%和38%,分解速度最快时期均发生在48~96 h内,96 h以后麦秆粉分解率迅速减缓。麦秆粉发酵培养液先接种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A1摇瓶发酵96 h,再接种兼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N1静止培养96 h,麦秆粉的分解效率可以提高到47%,说明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非天然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对2091Al-Li合金时效过程中δ′相的生长机制和相界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时效初期, 析出的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界面层, 这说明δ′相是通过调幅分解形成的. 在时效后期, 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表明δ′相粒子是以成核生长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鉴于传统重力固体潮信号分析方法不能将重力固体潮信号所含谐波分量分解到与不同天体潮汐谐波系一致对应的缺点,根据重力固体潮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重力固体潮三维正交分解模型.三维正交分解模型中将重力固体潮分解为3个与不同天体潮汐效应相一致的正交信号分量.为了获得3个相互正交的信号分量,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处理重力固体潮信号.同时,以负熵作为目标函数,以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作为优化函数来获得更优的解混矩阵.通过实验分析及实验验证可知,此文算法可以将重力固体潮信号正交分解为与三维正交分解模型一致的信号分量,并且各分量所含频谱信息具有与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各谐波系理论值相对应的特点,实现了从产生机理上将重力固体潮信号所含谐波分量对应分解到各谐波系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质合金低温扩散焊接头的扩散过程,得出了界面两侧元素的扩散距离与接头剪切强度之间的关系,借助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硬质合金与镍中间层之间的扩散过程:镍与硬质合金中的钴之间发生了质量交换,产生对中间层的固溶强化;在过渡区内发生了W2C,η相和μ相的分解,对提高接头的剪切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二次李超三系的分解及唯一性问题,讨论了二次李超三系的唯一分解,得到了二次李超三系分解为非退化不可约阶化理想的分解定理,从而使李超三系与二次李超三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SPH方法在两相流动问题中的典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光滑粒子法(SPH)对具有间断面的不同介质的流动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在现有的SPH方法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修正,通过对密度近似方程进行正则化处理,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引入Van Der Waals修正项以及对物质点运动速度进行修正,模拟了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相流动问题,并且使用图解分析了两相交界面在模拟过程中的清晰程度.通过气(液)泡上升以及两相溃坝问题对SPH方法在两相流动问题模拟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修正后的SPH方法有效再现了两相流动的物理过程,并且能清晰分辨不同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从而说明SPH方法能有效对两相流动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信号分析方法中,存在故障信号特征遗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近似熵(Ap En)的两相接地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选取故障点处容易获取的相电压信号作为故障信号;然后对各相故障信号进行VMD分解得到其分量,进一步提取各相IMF分量的近似熵值并作为一个特征向量。通过分析各相特征向量的模值,最终诊断出输电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所在相。选取IEEE 5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验证;并与EMD-Ap En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VMD-Ap En方法准确可靠,避免了EMD分解时产生模态混叠的现象;更能有效地诊断出输电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所在相,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的流动因存在汽液两相流而较为复杂.本通过引入两相流区压力和比容之间的一阶近似式,获得该问题的一阶近似积分解.在常见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以制冷剂CFC-12、HFC-134a和HC-600a为工质,对该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平均偏差小于1%,与实验数据亦较好吻合;计算速度较分布参数模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考查了辛代数的分解,在此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辛代数、李三系、李代数的关系,建立了三者之间的根基关系,并由此证明了unital辛代数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绝热毛细管中制冷剂流动特性的-阶积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的流动因存在汽液两相流而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引入两相流区压力和比容之间的一阶近似式,获得该问题的一阶近似积分解.在常见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以制冷剂CFC-12、HFC-134a和HC-600a为工质,对该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平均偏差小于1%,与实验数据亦较好吻合;计算速度较分布参数模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信号分析方法中,存在故障信号特征遗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MD-ApEn的两相接地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选取故障点处容易获取的相电压信号作为故障信号,然后对各相故障信号进行VMD分解得到其IMF分量,进一步提取各相IMF分量的近似熵值并作为一个特征向量,通过分析各相特征向量的模值,最终诊断出输电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所在相。选取IEEE5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验证,并与EMD-ApEn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VMD-ApEn方法准确可靠,避免了EMD分解时产生模态混叠的现象,更能有效地诊断出输电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所在相,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全空间充满两种电介质,且介质分界面为一无限大平面的电象法基础上,详尽论述了全空间充满三种电介质其界面为两平行无限大分界面的电象法问题,并指出了全空间充满多层电介质且界面为平行无限大分界面的点电荷(系)或平行于界面的线电荷(系)静电问题仍可用电象法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