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音乐处方     
心绪不定时—《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心灵空虚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第六奏鸣曲》、《拉网小调》。忧郁时—《喜洋洋》、《春天来了》、《啊,莫愁》、莫扎特的《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疲劳时—《假如的海滩》、《锦上花》、《矫健的步伐》、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睡眠时—《二泉映月》、《平湖秋月》、《军港之夜》《银河会》、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食欲不佳时—《花好月圆》、《欢乐舞曲》、巴赫的音…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龙隐 《世界博览》2013,(11):83-83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各个文明地域当做春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都是蒙昧人的迷信。落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满怀希望的仙王奥伯龙命令小精灵把三色堇的汁液滴到仙后泰坦妮亚的眼睛上。这样,她就会疯狂地爱着他。"它的汁液在沉睡的眼睑涂抹/男人和女人就要疯狂地在爱河溺落/爱上他下一眼看见的生物。"现代人认为莎士比亚杜撰了三色堇的催欲功能。而《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一书讲述的,则是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5.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文学作品语言的共性。但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加上舞台表演的需要,使戏剧语言具有了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同样,戏剧翻译也应具有自身的特性。从戏剧语言的口语性、通俗性、动作性和人物性等方面,对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天边外》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说明戏剧语言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在戏剧翻译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6.
在戏剧中,语言可分为戏剧对话和非戏剧性语言。戏剧对话作为表演和阅读的符号,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而非戏剧性语言指的是如舞台提示以及角色外的丑角或剧作家自己直接用语言交待、叙述故事。显然,话剧对话是戏剧构成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对话便没有话剧。《雷雨》作为我国话剧艺术成熟的一个丰碑,摆脱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歌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得归功于它在话剧语言上所获得的成功。本文想要探讨的便是《雷雨》的戏剧对话。戏剧性的对话不同于一般性的对话,它的构成与发展是以潜在的冲突为动力的,它是有力的,包含着互相…  相似文献   

7.
论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戏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历来被视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之作,今人对<陶庵梦忆>中反映的戏剧思想论述较少.对<陶庵梦忆>中涉及的篇目的分析,展示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群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8.
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塑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展现思想和主题。 曹禺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精于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各种形式的矛盾冲突,精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物关系中具有戏剧性的因素;而他更善于通过精彩的戏剧语言使它们获得直观的体现。他的代表作《雷雨》,之所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大量梦的记载和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春秋时期一种特有的"梦"民俗文化。梦是一种无形心意民俗,它反映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方式。《左传》的鬼魂之梦,表达的是神对现实人生的指引;生死之梦,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心理转化;报应之梦,则是对现实人生的纠正。梦对社会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梦呈现了春秋时期民俗生活的百态,透射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约翰·厄普代克的新作《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又名《哈姆雷特》前传)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但是该小说与之莎翁的戏剧截然不同,尤其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完全地解构。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与原作(《哈姆雷特》)互文性的比较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关于"第二性"的全新文本。  相似文献   

11.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著名的现代戏剧。关于《毛猿》的艺术,评论界众说不一。或将它归于表现主义;或认为它兼有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二者之长;或称之是一部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戏剧。可见,在欧洲各种现代艺术新观念,新思潮纷纷涌入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美国剧坛的当时,《毛猿》受欧洲现代艺术之影响,特别是受刚崛起的表现主义戏剧之影响,是众所共认的。然而,所谓不同的分歧,我以为焦点乃是如何具体地认识剧作主人公扬克的性格艺术,而这正是剧作家奥尼尔在人物性格刻画艺术上,所表现的兼传统与现代戏剧艺术之长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易卜生为榜样,在戏剧中注重探讨重大社会问题。米勒在戏剧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登上悲剧的舞台。《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剧作,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界的不朽地位。此外,米勒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等都是美国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其中渗透着深刻的现代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伽利略的《对话》和《开普勒之梦》都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月亮是否和地球一样,也存在有生命的物种?但它们不同于此前一些哲学家们的纯思辨性讨论,而是力图从各自的月亮观测结果出发,做出合乎逻辑的设想和解释。望远镜的使用在这里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开普勒之梦》作为一本天文学著作中的"另类"之作,在后来某些时候被看作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14.
张小溪 《科技信息》2013,(8):191-191
本文认为,《赵氏孤儿》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史诗"结构。文章第一部分解释了亚氏所谓"戏剧"结构和"史诗"结构;第二部分从"三一律"、多重悲剧题材的叠加、演员叙述语言三方面进行了论证。由此出发,第三部分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悲剧之悲,更多的在于过程之悲,而不在结果之悲。  相似文献   

15.
大卫·林奇作为好莱坞体制内的鬼才导演,新世纪伊始拍摄了一部关于"梦"的电影——《穆赫兰道》。电影中碎片化的叙事顺序,错位的人物关系和富有深意的符号学指向共同建构出美国好莱坞之梦,表现出导演对精神分析学的深度理解与解构,并最终以影像语言投射出对社会忧思的集体焦虑。  相似文献   

16.
《社戏》作为《呐喊》的最后一篇,与一个多月后所作的《自序》相合在何处?重读借镜日本文章与五四戏剧改良的《社戏》,叙述者在对中国戏的文化建构中,呈现出和《自序》在“寂寞”的“梦”的“幻化”与“经验”的“反省”之间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白日梦包含小说中人物之梦、作者创作之梦以及评改者之梦三种类型,其产生与作者和评改者密切相关。白日梦的描写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重要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文英是南宋后期重要词人 ,其《梦窗词》幽邃丽密 ,号称“七宝楼台”,索解之难 ,这已为大家所公认。许多论者对此已作出过艰辛的探索 ,本文则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分析了其词在语言、结构、创作视角上的陌生表现手法 ,为进一步解读其词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提供了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部优秀剧作的语言是生动有力的,每个角色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性格,都能帮助剧作家突出自己的主题。而根据语域理论,由于交际情景不同,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变体,即语域。戏剧人物的性格通过台词在语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戏剧翻译中译者能否实现功能对等,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在译文中重塑同样个性化的戏剧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雷雨》及其英译进行对比语域分析来探讨戏剧翻译中功能对等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小时候读到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山东海滨的这团火球常在我的梦中闪现。今年金秋十月,我们借《华东科技》杂志社山东编委会之机,在山东呆了几天,真切地感受到在齐鲁上空燃烧的这个“火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