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咸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2014年8月,咸宁市共有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5项,涉及到9大类。本文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咸宁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打造通山民俗大观园;建立鄂南地方戏文化生态旅游区;发展工业生态园;加强综合开发;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2.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记忆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知识信息价值。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源丰富而多样,利用现代声像学影像技术记录、开发与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信息资源,建立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繁荣与发展大理民族民间文化事业,满足读者地方人文影像知识信息需求,建设发展馆藏特色文献资源,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的和谐并进。图书馆理应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事业的深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本文主要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研究名录的内在要求,得出彝族医药在参与名录过程中的特色与不足,从而探讨实现彝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多样,驰骋桂滇城乡。继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申报的壮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08年6月7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壮剧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研究壮剧,挖掘、整理壮剧,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壮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在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召开,中国申报的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阜阳传统武术的历史与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选定安徽省阜阳市作为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与现状的研究地,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的研究,发现阜阳传统武术与其他地方的传统武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也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面临着人亡拳息,人去艺绝的濒危现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加强对传统武术的保护力度;制定并实施对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命名、表彰,传承人认定工作;运用相应措施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珠算"申遗"成功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30项被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珠算就被列入了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月,"中国珠算"申报加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并未成功。此后,中国珠算协会数次修改申报材料,历经多年努力,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8.
四川阿坝州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包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3个领域多个项目,具有很大开发潜力;但现实保护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在调查、总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后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档案管理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极速锐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不佳、保护意识不强、后续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下来。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从档案管理视角来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川阿坝州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包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3个领域多个项目,具有很大开发潜力;但现实保护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在调查、总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后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三峡库区不仅具有璀璨悠久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存在着大量风采卓异、内涵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标准对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整理,并充分把握其呈现出的民族性、区域性、草根性和脆弱性等特征,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加强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兼具人文价值与资源价值;公法保护有利于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而私法保护则有利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应秉承人文价值至上的原则,以公法保护为主,同时兼顾资源价值,以私法保护为辅,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佐证,其文化信息空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信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多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这些资源的文献种类繁多,是图书馆建设自身特色文献的重要来源。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讨、分析和研究大理地方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更好地体现民族地方图书馆的重要价值,促进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边疆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和绩效,积淀馆藏特色文献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声像信息化记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建设、整合、利用和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文献资源.利用现代声像信息技术,原生态、客观、形象、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和拯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建设和利用大理这块丰富而多元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淀厚实的声像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的是与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自2000年以来,镇江市已被官方机构公布的包括人类和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1项,它们是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世代相传的活态生命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点。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是非遗项目级别认定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诸多制度、规范、标准并不完善,各地在非遗项目遴选和申报时缺乏完善的非遗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难以有效地保障非遗项目评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建构一套适宜的"申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对非遗项目的类别及构成、濒危状况、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从非遗的品质评估、价值评估、濒危度评估、保护评估四个维度构建了非遗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价结论分析各类非遗资源的申遗价值与重要级别,划分出不同性质非遗资源差异化保护的形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项目申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高校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育,应结合学校特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络化保护,搭建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宣传展示平台,加大互联网传播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研究本课题的宗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以VC++6.0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一个具有收录数据、修改数据、数据资料可视化、数据转换、数据共享等功能的管理系统,以实现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4):F0003-F0003
<正>5月31日,"第三届两岸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50多所科研院所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Q论坛聚焦两岸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文化共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制度化与社会化、鼓浪屿双遗保护等议题,并就两岸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如进行科学的转化和合理的开发,可以解决新疆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部分现实需求.通过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族、区域三个指标的数据梳理,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新疆非遗资源的存量和特点,进而分析出新疆非遗资源的优势所在,以及对应的优势转化与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