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立才 《大自然》2022,(5):58-59
<正>普通秋沙鸭在大连是冬候鸟,以市区的西山水库数量最多,2021年冬季更是创下新高,仅在一片没有封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水域就有三四百只,给冰冷的水库带来勃勃生机。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中体形最大的,其体长0.5~0.7米,体重约2千克,虹膜褐色,嘴暗红色,跗蹠红色。雄鸟头及背部黑褐色带绿色金属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胸部及下体乳白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颏白色,上体深灰色,下体浅灰色,枕部具短的棕褐色冠羽。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7,(5)
正喜鹊是我国的常见鸟。提及喜鹊,人人都能言之一二,或赞其玄衣素衿之美,或议其争强好胜之性,或传其成人美愿之意,似乎很少有听到负面的评价。喜鹊体形中等,体长40~50厘米,尾长21~27.5厘米,翅展19~23厘米。喜鹊雄鸟色彩清晰,极易识别:头、颈、胸、背、腰及尾上部均为黑色,在阳光下折射出蓝绿色的金属光泽;嘴、腿及脚为纯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在黑色羽毛的包围下,其白色的肩羽和腹羽格外显眼。喜鹊飞行时,双翅端部打开,颜色洁白如雪;肩部的白色羽毛在背部黑羽的映衬下,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的一羽虱新种,长尾雉长羽虱,新种,Lipeurus syrmaticus sp.nov,采自浙江省松阳县户养的白冠长尾雉羽上。新种与已知的长羽虱属的羽虱比较,体形较小,形态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又名亚洲钳嘴鹳、亚洲开嘴鹳,生活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缅甸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在我国首次记录到钳嘴鹳,之后曾见于我国云南、贵州等地。钳嘴鹳体型大,体长约81厘米;体羽白色至灰色,冬羽烟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喙呈淡棕色,较厚,下喙有凹陷,喙闭合时有明显缺口。钳嘴鹳是候鸟,喜欢在沼泽地  相似文献   

5.
姜雅风 《大自然》2015,(2):54-57
人们往往将白鹭与优雅、娴静等词汇联系起来,然而,若细心观察,你的美好印象也许会被它们捕食的场面颠覆哟。它们如何捕获小鱼小虾?争抢之态如何凶猛?养儿育女又是如何尽职尽责?也许大自然最本真的一面更令人感慨。很多人听说过白鹭,但对白鹭所指却不甚明了。通常,人们将羽毛均为白色的大白鹭、中白鹭和小白鹭都称为白鹭,而在动物分类学上,白鹭特指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它体长约60厘米,体形纤瘦;虽体羽为白色,但脸的裸露部分却是黄绿色,嘴为黑色,胫与脚部也是黑色,  相似文献   

6.
于凤琴 《大自然》2022,(1):50-57
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是一种大型涉禽,隶属于鹤形目鹤科.其通体蓝灰色,喉和前颈黑色,眼后有一簇极为醒目的白色耳羽飘在脑后,前颈至胸部一排黑色长羽依次悬垂,看起来飘逸而潇洒.虽然蓑羽鹤个体娇小,是全球15种鹤中体形最小的一种,却是飞得最高最远的鹤.凭借超强的迁徙本领,加上拥有高原、草地、沼泽及寒冷...  相似文献   

7.
八哥,亦称“鸲鹆”,“噹鹆”,属鸟纲,掠鸟科。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区平原和山林间,是我国南方原野里常见的留鸟。八哥全身羽毛呈黑色,有闪烁的光泽;头冠、后头和耳区的羽毛形状尖锐。嘴基部有一束长羽,一部分直竖成冠,另一部分向前倒下,形成鼻的覆羽。两翅上各有一大形白色横斑,由大覆羽的末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组成。尾羽除中央两枚外,均具白端;尾下覆羽尖端处亦呈白色。  相似文献   

8.
角嘴海雀     
《科技潮》2008,(7)
体型略大(32厘米)的暗污色海雀。嘴橘黄或黄色,头部具两道特征性白色条纹,脚黄色。上体具灰色横斑及杂斑。繁殖羽的明显特征为眼后的白色眉纹及眼下的白色髭纹。嘴及脚的橘黄色较浓,上颚基部具一小的浅色角状物,角嘴海雀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8,(7)
体型略大(32厘米)的暗污色海雀,嘴橘黄或黄色,头部具两道特征性白色条纹,脚黄色。上体具灰色横斑及杂斑。繁殖羽的明显特征为眼后的白色眉纹及眼下的白色髭纹。嘴及脚的橘黄色较浓,上颚基部具一小的浅色角状物,角嘴海雀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0.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1,(3):7-7
戴胜(Upupa epops)又名山和尚、咕咕翅、鸡冠鸟、骚姑姑等。它是中等体型(体长约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色,两翼及尾具黑白色相间的条纹;嘴黑色,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虹膜褐色;脚黑色;叫声为低柔的单音调“hoofr_hoop hoop”,同时有上下点头的动作;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的叫声。  相似文献   

11.
1990年秋季,笔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贡山县高黎贡山脉西坡从事鸟类调查时,在海拔2100米的独龙江乡木里哇山坡悬钩子灌丛中使用张网捕获两只鹛类,因其嘴很长,与其同时网获的还有一只剑嘴鹛,曾一度误认为系剑嘴鹛的幼鸟。后经认真检查鉴定,确认为这两只鸟为长嘴鹩鹛(Rimator mala-coptilus),系我国鸟类种的新记录。笔者所采获的长嘴鹩鹛,比麻雀略小,全长128毫米,上体淡黑褐色,各羽具浅棕色羽干纹,因此形成显著的纵纹。腰至尾上覆羽赭黄色,飞羽浅黑褐色,尾羽则呈暗橄榄褐色,颏、  相似文献   

12.
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在猛禽中当属体型娇小的一类,体长仅30厘米上下。黑翅鸢与大多数猛禽体羽多深沉色不同,它们的体羽色调甚浅,主要为淡灰色,站立时翅上由肩至肘部有一道抢眼的黑色条纹,再配上黑嘴和鲜黄色的爪,看上去煞是可爱。  相似文献   

13.
在场地信息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基于卡尔曼滤波技术和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一种地下水污染羽识别的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通过连续作用采样点更新综合污染羽与误差协方差矩阵,并结合误差协方差矩阵和不确定度的关系进行新采样点的选取;引入模糊集理论进行污染羽的模糊对比,以确定污染源的权重.算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污染羽识别算法,能够以尽可能少的采样点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并较为准确地达到识别污染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想要了解鸟类的飞行,你就应注意观察闯入你视线的鸟,比较它们的翅膀、体型和飞行方式,这样,你就容易了解鸟类飞行的奥秘了。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由于体表被羽而使身体具有一个光滑的表面。这种体形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小。大多数鸟类的翼很发达,因此能使鸟的身体克服地球的吸力而在空中飞行。  相似文献   

15.
荒漠走禽鸵鸟,亦称"非洲鸵鸟",属于鸟纲鸵鸟目鸵鸟科,是世界上现代生存的最大鸟类.雄鸟可高达2.75米,体重135公斤;雌鸟稍小.颈长而眼大,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尾羽蓬松而下垂,尾椎骨个个分离.脚极强大,腿一部分裸出,趾下面有肉垫,趾仅存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第三趾强大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有白色漂亮的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覆棕色绒羽.雌鸟羽毛呈乌灰色.就其总体  相似文献   

16.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是已知的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濒危水禽.1989年世界范围内种群数量在300只左右,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黑脸琵鹭体长740mm左右,嘴呈琵琶状,黑色,夏羽冠羽长而明显呈黄色,额部裸出并与嘴基相连,裸出部分(即脸)黑色.据资料记载,国  相似文献   

17.
世界的鹮类     
鹮类(亚科)属于鹳形目、鹮科,世界约有23种(有的学者把白鹮分为圣鹮、澳洲白鹮和白鹮3个种,计26种),大多是一些珍稀鸟类,比如巨黑鹮仅残留几只,亟待采取保护措施。 鹮类为中型涉禽,颈、嘴及脚、趾均长,尾短而隐于折叠的翅下。嘴向下弯曲,头和颈部通常裸露,趾基部具蹼,羽毛无副羽,初级飞羽11枚,尾羽12枚。气管无鸣管和鸣肌,鸣声单调。 鹮类体羽颜色,朱鹮、美洲白鹮为白色,彩鹮、隐鹮等11种为黑色,并有各种各样的金属光泽,美洲红鹮是红色,铅鹮为灰色,其余为褐色。鹮类雌雄同色,繁  相似文献   

18.
鸟羽根据其主要特征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正羽又包括飞羽,尾羽.本文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鸽子的飞羽,尾羽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飞翔功能的飞羽、尾羽主要是由有钩羽小枝、无钩羽小枝两种构成;而不具有飞翔功能的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构成.羽轴的表面盖为多边形的角质花纹,而髓质层则是由多孔的髓腔构成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采用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的方法。发现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共有藓类植物15科41属92种(包括1变种、1变型),其中青藓科、丛藓科、真藓科、羽藓科以及绢藓科5个科为优势科;青藓属、扭口藓属、绢藓属、羽藓属、牛舌藓属、真藓属6个属为优势属,同时具有较多的科中仅1属和属中仅1种的类群。该保护区区系的地理成分中,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东亚成分第二,中国特有分布位于第三。区系成分较为丰富,具备华北区藓类植物的典型特征,具有强烈的北温带性质,兼有多种成分。也体现出该区藓类植物区系南北过渡和东西交汇的特征。是陕西省境内一个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喜爱森林,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喜爱活跃于林间的鸟类和聆听它们发出的天籁之音。当你涉足我国西南山地、长江黄河流域和长白山脉的林中,经常会见到一种体形娇小的雀鸟。这种鸟长约10厘米,眼圈被白色绒状短羽环绕,头尾及上体为鲜明的草绿色,它们就是绣眼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