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堪称其中的典范,他的"自然之道"思想涉及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造成的。道家老子"自然之道"的内涵是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考察的问题。通过分析老子的"自然之道"理论,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当下社会发展仍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深邃的伦理道德观,具有许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道家重视自然,强调用自然来解释自然,“道法自然”,把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主流思想中强调“人为自然立法”的自然观,道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认为不仅自然万物之间,而且人与自然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本质,遵循着共同的法则,表现为一个共生共荣、同源同体的有机整体。“自然主义”和“道通为一”是道家思想通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不仅显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伴随着科技独大而带来的心灵失落,老子指斥人们在自然生命的纷驰上找到刺激找到麻醉。道家所推崇的自然、本真、中正的理念,弥补了当代教育中种种失衡现象。对于当今应试教育具有超现代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5.
顾城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才与生俱来,可谓"天然去雕饰"。"自然"在顾城的生命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论其诗学观还是其人生观都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理想。"自然"同样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顾城心倾道家,多次阐述了对道家自然观的理解,但他最终却走上了"背道而驰"的道路,让人们感叹深思。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伦理化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较之于道家追求的物化境界,更加彰显了意境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营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之“境”。在审美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伦理化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较之于道家追求的物化境界,更加彰显了意境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营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之"境".在审美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伦理化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较之于道家追求的物化境界,更加彰显了意境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营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之“境”。在审美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然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它以马克思关于自然的概念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涵义的实践解读,深刻揭示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所要坚持的一般原则。因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道家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宇宙观认为,人处于宇宙系统中,“道”是天地万物之祖宗,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由“道”产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人出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于统一生态系统。《道德经》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日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相似文献   

12.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康德哲学的巨大历史课题。自然合目的论作为康德哲学——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独特的理解。康德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目的论自然观,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给予了深刻反思,具有当代和谐自然观的意蕴,对当代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融合而成的,道家尤其有这种色彩.曾任周史官的老子一方面精通周礼、娴熟于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浸染有楚文化的内蕴.这使他在批判周礼时能毫不留情,又能直指其要害.老子以哲学本体论的"道"批判西周的宗教之天,扬弃了西周的宗法宗教传统.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丢弃了西周的尚德精神,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观点.这使道家的楚文化背景发生影响.荆楚文化崇尚巫风和多神体系,而巫术是一种工具化的宗教思维.道家之所以能后启道教正是这种巫术思维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本文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作了现代诠释,并探讨了其辩证法思想的特点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凝结着道家哲学的精髓,包含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典籍.<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贵柔,主要涉及"道"的本质,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与认识论思想.<老子>哲学对于指导当代政治和现代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人与自然和社会辨证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不仅对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及相应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合理的阐述,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矛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道家思想中有着系统的体现。先秦道家把人与天地万物进行整体性的考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提出了“天地父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珍贵思想,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这些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传统自然观的自我诠释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在导演生涯里,宫崎骏一直在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呼吁人类社会重归自然,并以独特的动画语言加以呈现。他对以"万物有灵"和"人与自然共生"为核心思想的日本传统自然观的思考与呈现,主要可分为对立中的共生、毁灭后的再生、和谐共生三个阶段,分别以1984年的《风之谷》、1997年的《幽灵公主》、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3部动画电影作品为代表。从人与自然的冲突到自然的毁灭再生,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宫崎骏从其第一部动画电影作品开始,历时近30年,一直向观众倾诉着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史学界对怎样评价庄子及其哲学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先秦道家的思想演变来探讨庄子的哲学性质.一、道家思想由老子创始由庄子集大成我们后人要追寻道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历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不过,最后还不能不找到老子,肯定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第一个把“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并把“道”看成世界万物的总根源而给以系统的哲学论证.所以在分析道家思想时,就以老子为始点,以庄子为终点,从先秦道家的思想发展中,看清庄子在那时所居的重要地位.道家学说到庄子才集大成,正如儒家学说到荀子才集大成,法家学说到韩非子才集大成一样,乃是战国末期封建政治经济统一趋势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道家从老子到庄子还有其中间环节,根据《庄子·天下》记载,道家内部似乎有宋钘、尹文和田骈、慎到以及环渊、老聃三派之分,而最后才为庄子.庄子俨然以直接继承老聃即他所向往的“古之博大真人”①自命.可见,宋钘、尹文和田骈、慎到两派在思想上是对庄子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西方“自然主义”的器物化自然观,道家美学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神秘的、诗意的。道家将神秘的“道”视为“自然”的本质,以诗的直观标举自然的光辉和尊严,它所倡导的“天放之心”和“朴素之性”的生存理念对当今社会种种意识形态的僭妄和流弊有着巨大的警示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