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给出三种新的计算就业乘数的方法,并以1995年中国6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新旧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熊浩  鄢慧丽 《系统工程》2015,(2):105-109
目前,由于相关数据缺乏,大多文献都直接利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替代物流业进行物流业经济效应研究。然而,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仓储业从内涵到外延都具有较大的区别,简单利用交通运输仓储业代替物流业进行的投入产出分析难免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提出了物流业调整系数的概念进行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的挖掘。首先,研究物流业内涵,找出与物流业增加值构成要素对应的投入产出表中的产品部门;然后,利用物流增加值数据和投入产出表相关产品部门的数据计算出物流业调整系数;接着,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构建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模型;最后,根据新的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测算出我国物流业2002年和2007年的物流业乘数。  相似文献   

3.
地区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对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进一步解释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考察了这三种乘数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关于它们的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统一以最终使用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文章最后对中国与同中国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9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了简单的测度.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投资乘数能够直观地反映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无法体现投资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国民经济产生的灸面影响.通过对四部门凯恩斯投资乘数的绿色调整,初步阐明投资乘数绿色化的思想;考虑到四部门凯恩斯投资乘数忽略了投资本身的派生能力,导致投资乘数的计算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故将派生投资补入总需求增量,建立总需求乘数,再以总需求乘数为基础,设计了更逼近现实情况的绿色总需求乘数,并进行了实例测算.研究表明:核算绿色总需求乘数能够引导政府避免将资金过多地投放于经济效益、环境成本双高的地区,中期绿色总需求乘数的变动趋势可以为调整地区投资结构、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Leontief逆矩阵是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 常用以计算部门间拉动关系以及最终需求变动的影响. 经典的Leontief逆矩阵完全没有考虑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但由于部门内部生产周期和部门间流通周期的存在, 使其在有限期间内对部门间拉动效应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 本文研究部门内部存在生产时滞时, 部门间需求拉动的水平与传导规律, 即Leontief逆矩阵的形式. 以生产周期作为生产时滞的度量指标, 并建立生产周期特征矩阵对部门分类. 按照给定时段实现的需求系数和诱发的需求系数间的转换关系进行上下时序间变量的迭代, 得到各时段的完全需求系数. 迭代变量包括: ① 实现的需求系数; ② 完全需求系数; ③ 诱发的需求系数. 模型应用的效果在于合理的生产周期的设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六部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中国六部门静态投入产出表及中国统计年鉴实际数据构造出中国六部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给出平衡增长轨道上价格、利润率、增长率、产出结构等的计算公式 .该模型的特殊情况即为众所周知的列昂惕夫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及相应计算公式 .本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是线性投入产出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 ( CGE)模型的统一 .它既克服了线性投入产出模型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缺点 ,又克服了 CGE模型理论上只能求静态平衡点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范金 《系统工程学报》2007,22(3):239-247,322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SAM)乘数理论和中国细化社会核算矩阵,本文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测算了按不同收入分组的中国城乡居民关于七类商品的账户乘数效应和固定价格乘数效应.并对账户乘数效应和固定价格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揭示了其消费需求结构特征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消费潜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方法的供应链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对供应链的投入产出效能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和简单定量计算的情况,把供应链看作一个具有输入输出的系统,以供应链不同阶段的投入为输入指标,以客户对供应链的满意度为输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了供应链投入产出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以企业内部供应链为例,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改进供应链效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价格影响模型, 以北京市为例, 分析水价单独变化与联动变化对其它经济部门产品或服务价格和水费率的影响, 为制定有效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水价政策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计算结果显示: 假设各类供水部门价格相互独立、不受其它部门价格的影响, 各类水价提高对非供水部门的影响较弱, 主要对居民、行政事业及部分高用水服务业的价格影响相对较大, 影响最大的是教育事业. 在独立供水部门水价变动的影响中, 工商业水价变动对各部门水费影响最大; 污水处理业价格上涨对使用再生水行业水费率影响相对明显. 各类水价同时提高一倍, 除居民水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略高于1%外, 非供水部门的水费率仍低于0.5%. 以居民承受能力最低限水费率2%为目标, 若各部门用水总量保持不变, 水价至少还应有3倍以上的上涨空间, 水价提升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大的波动. 大力进行水价改革, 是节约用水的必要和迫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投入产出模型-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中国内资企业和 外资企业在生产技术、消耗结构等方面的重大差异,以及出口中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差异,将国民经济细分为6个部分. 在编制完成的中国2007年42部门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基础上,文章分别测算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能源效率与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杰文斯悖论",鉴于此,需要从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研究视角(Thelifestyle and social-behavioral,LSB)研究排放问题。构建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以2001~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为样本,核算个人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并分析其结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个人消费支出高于10000元拐点时,总的ECF排放强度将会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享受型排放强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生存型和发展型排放强度会下降;中国正走向一条高碳消费的道路,结构性排放强度仍有上升的空间。基于以上分析,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为减缓碳排放,应加大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所建立的2002年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细化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的基础上,通过SAM乘数的分解,从不同商品及服务消费和不同收入分组两方面对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净开放效应进行分析,并将账户乘数和固定价格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居住、食品和交通通讯是目前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但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重视程度不足;第二,除最高收入户外,江苏各收入阶层对家庭设备及服务具有较大的消费欲望,消费潜力巨大;第三,中低收入及以下收入阶层对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欲望非常强烈,政府应该在相关福利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以促进这两类消费的良性发展;最后,为继续保持江苏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的发展,政府仍然有必要加强农村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变居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结构的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会引起水资源消耗结构的改变. 如能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间接实现水资源消耗的减少,才是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体现,也是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理论中的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出发,构建了“结构偏差系数”指标,用于测算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结构的关联关系,尝试从水资源消耗角度为测度经济-生态效益的偏差提供有效方法. 实证分析中,本文利用北京市产业经济、水资源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水资源消耗结构的演变及现状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三大产业间的结构偏差系数;并根据实证测算结果,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水资源消耗角度进行了定性评估及评判.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law in the following: (a) return on work is used in consumption and (b) return on fixed assets is used in investment. It indicates that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law holds water when the planned object on the optimal economic growth path meets certain condition, and also discusses the design about tax policy making use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law.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 one-sector model and a multi-sector nonlinear input-output model, respectively,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tax income to GNP.  相似文献   

15.
最终需求对经济拉动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发现2002年到2007年最终需求对中国GDP的拉动效率有所下降,为分析其下降的原因,文章针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 该方法将列昂惕夫逆矩阵分解为替代效应和制造效应,并分解出了各个区域对拉动效率下降的贡献. 研究发现内资企业国内品增加值率下降和最终使用结构变化是最终需求对GDP拉动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外资企业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则有利于提高最终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管道输油投入产出模型佟仁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王万才,郭爱林(东北输油管理局,沈阳110031)AnInput-OutPutModelforOilPipingTongRencheng(InstituteofSystemsSc...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分析了消费、投资和出口扩张对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扩大投资和出口,扩大消费需求不仅对提高收入水平有显著作用,而且对缩小收入差距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