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开发单元增油量是聚合物驱产油量与水驱基础产量之差额 ,如何确定聚合物驱产油量是增油效果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关键 .采用数模预测方法计算聚合物驱产油量与实际生产结果有一定差距 ,且调整起来费时费力 .通过比较多种方法 ,提出了“三阶段”预测聚合物驱产油量的模型方法 ,即产量上升阶段、峰值稳定阶段和产量递减阶段预测模型 .此方法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在河南油田 3个不同聚合物驱区块增油效果预测中符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原油黏度覆盖范围广、实施聚合物驱时机早晚不一的问题,需对预测水驱产油量的水驱特征曲线方法进行适应性分析,以便筛选合适的增油量评价方法。根据渤海海域某稠油油田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考虑不同聚合物驱时机和不同原油黏度情况下,分别用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不同含水阶段下水驱产油量,从而得到相应的聚驱增油量,与数模计算结果对比,计算其平均误差和标准差,从而筛选出合适的增油量评价方法。根据适应性分析结果,对渤海某聚合物驱试验区进行增油量分析,与数值模拟跟踪评价结果对比其结果误差较小,准确性高。为准确计算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增油量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后续水驱阶段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增油时期,该阶段工作制度及相关技术对策研究尤其重要。胜坨油田经过聚驱开发后,油层开采程度得到了较大提高,但聚驱后油田仍存在较大生产潜力,为了寻求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切实可行的有效挖潜方法,利用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胜坨油田后续水驱开采阶段行之有效的挖潜措施,应用于现场试验后,取得了较好增油降水效果,为有效指导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聚驱油井压裂效果的确定是聚驱开发预测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历年油井实际压裂效果及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注聚时含水、压裂时含水、压裂时单井日产、压裂层段有效厚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并在研究聚合物驱压裂增油机理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聚驱压裂增油量和有效期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在95%以上。在油田生产中,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聚驱油井压裂的增油量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5.
聚驱油井压裂效果的确定是聚驱开发预测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历年油井实际压裂效果及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注聚时含水、压裂时含水、压裂时单井日产、压裂层段有效厚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并在研究聚合物驱压裂增油机理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聚驱压裂增油量和有效期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在95%以上。在油田生产中,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聚驱油井压裂的增油量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上油田不同时机聚合物驱油效果,使用渤海油田的油藏数据,采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在波及面积、无水采油期和驱替前缘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为兼顾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增油及降水效果,定义综合换油率来表征不同时机聚合物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与中后期聚合物驱比较,早期聚合物驱前缘推进均匀,注入水突破时间延迟,波及效率高,油藏驱替效果得到改善。注聚合物时机较早,开发早期综合换油率较高,早期聚合物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增油和降水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对于受开发时间限制及要求高速高效开发的海上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技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工业化应用程度最高的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方法,注入溶液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增油效果,聚合物溶液的降解和防护已引起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对聚合物驱油可能引起的机械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如何做好聚合物溶液降解的防护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措施,在胜利油田应用后取得了预期的聚合物粘度保护效果,这对我国高含水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广泛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三次采油评价困难的问题,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物理模拟高含水期油藏后期聚驱和复合驱驱油过程基础上,对聚合物驱不同段塞大小、不同段塞浓度的聚驱效果进行了模拟评价,得出:随聚合物注入PV数的增加,聚合物驱油效率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变小;随注入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其增大幅度逐渐变小。在此基础上,对辽河油田SH高含水油藏进行了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可行性评价,对比和分析了聚合物驱、聚合物-表活剂驱、聚合物-碱驱以及聚合物-表活剂-碱驱驱油效果,认为聚合物驱为该油藏最优的开发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多段塞微生物驱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条件不同,微生物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和油藏适应性也有所差别,需要合理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注入参数,在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考虑微生物降低原油黏度以及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客观因素,建立一种将油井产能和含水变化规律结合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微生物驱开发指标。微生物驱油实验表明,多段塞微生物驱较单一段塞微生物驱采收率可提高9.24%,见水时间能延长40.10%~40.14%,无水采收率提高18.44%;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微生物吞吐开井后的产油量、增油量、产液量和含水率,单井预测误差小于10%,区块总体产液量和产油量预测误差均小于3%,含水率仅为0.25%。矿场试验采用五级段塞交替注入调剖用微生物与驱油用微生物,试验区含水上升率由8.1%下降至-4.3%,综合递减率由13.3%下降到4.4%,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由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研究的“稠油油藏自生CO2与化学降黏复合吞吐技术”在羊三木油田羊7-13-2井上进行矿场试验,取得重要阶段成果.该井在不改变油井驱替方式、不改变施工前后工作制度的情况下产油量由试验前4.13t/d增加到7.96t/d,最高达到10.09t/d,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在气测渗透率为1.5μm2的均质岩心中,利用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5.5%,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4.4个百分点;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的非均质岩心中,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2.7%,在聚合物驱后再利用交联聚合物驱油,还能提高采收率3.7个百分点。在非均质岩心中,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是:该溶液先在大孔道中吸附和滞留,以提高流动阻力,然后逐步发生液流改向,使后续注入流体转向低渗透层,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调驱增油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驱后增油效果预测是调驱措施决策和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室内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参数,分析了调驱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物理模拟参数为学习样本的调驱效果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此方法对于渤海南堡35-2油田A21和B17井预测结果与实际调驱增油量统计数据间误差分别为9.89%和7.22%.由此可见,基于物理模拟参数为学习样本的调驱效果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切实可行,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粘弹性聚合物驱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粘弹性聚合物驱油规律,建立了粘弹性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从弹性效应和粘性效应两个方面描述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弹性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粘性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该模型能够模拟聚合物驱油具有的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和流度控制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一系列物化现象。利用该模型拟合了实验室聚合物岩心驱油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岩心驱油过程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进行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实际应用可行性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交联调剖驱油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聚合物交联调剖驱油方案,预测驱油效果,建立了描述聚合物交联调剖驱油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水相粘度和渗透率下降系数的变化模拟调剖驱油机理。水相粘度和渗透率下降系数表述为交联剂浓度、聚合物浓度、pH值和成胶时间的函数。该模型能够模拟调剖驱油具有的流度控制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一系列物化现象。进行了调剖驱油典型算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调剖驱油机理模拟正确,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辅助进行聚合物交联调剖驱油的机理研究、实际应用可行性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5.
首次针对多重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油藏数值模拟问题,开展了渗流数学理论研究.运用室内物理模拟结果和质量、动量守恒原理,建立起了完备的多重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组分模型.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理论,研制了适合于多重交联的三维两相水、油、聚合物、总阴离子、二价阳离子、瞬时交联剂、缓交联剂共7个组分的组分模型模拟器.从而为多重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油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工具.利用该模拟器可以对各种交联聚合物防窜/聚合物驱油、堵水、调剖试验进行模拟和研究,准确地提出适合于实验区的堵水、调剖、瞬时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缓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聚合物驱油的开发方案,并对开发历史进行拟合.在实验区可以进行多井多种防窜、堵水、调剖方式的组合、交叉模拟以筛选适合于不同区域的最佳驱油方案.还可以对驱油过程中的各种反应过程,即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和静、动态渗流场的变化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显示和预测.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还对多重交联、缓交联聚合物防窜/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延长油田L井区经过注水开发后,出现受效井数少、单井产量低,部分井水淹严重等问题,于是对部分井组实施了空气泡沫驱。以研究区典型井组为研究对象,对比空气泡沫驱前后产油量、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评价受益井以及受益程度。结果显示,实施空气泡沫驱后油井降水效果非常明显,增油略有成效。这表明空气泡沫驱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是水驱之后的一种选择,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孤岛油田注聚区块地层情况,优选出了适于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阳离子聚合物,研究了其驱油机理、在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均质岩心聚合物驱后水驱不同倍数时的驱油效果;研究了非均质地层聚合物驱后进行调剖或不调剖的驱油效果,并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聚驱后注入的阳离子聚合物通过吸附、絮凝等作用可使后续水驱波及体积进一步增加,聚驱后转水驱阶段越早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其驱油效果越好,非均质地层聚驱后对高渗层进行适当的封堵再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可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CB油田具有埋藏浅、胶结疏松、地下原油黏度大、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高孔高渗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地层非均质性加剧、注水波及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油水关系日趋复杂,开发效果亟待改善。开展聚合物驱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优选适合CB油田特征的抗盐聚合物体系,实现封堵高渗流通道、改善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波及体积,达到深度调驱、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在油田4个井组应用聚合物复合弱凝胶实施聚合物驱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复合弱凝胶有较强的适应性,注聚施工后井组平均日产油量增加了21. 7 t,平均含水下降了7. 7%,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超过2×104t。建议在该油田针对不同区块的地质油藏特点精选注聚井组,通过推广应用逐步扩大注聚规模、形成集中效应,不断提升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爱香  刘利安 《科技资讯》2006,(36):168-169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六块井组蒸汽驱后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特征分析,对段塞驱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数值模拟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历史拟合和注汽参数三方面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段塞驱相关参数,利用“经济产油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段塞驱最优方案。并结合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油汽比由汽驱前平均油汽比0.38上升到0.80,上升了0.42,阶段采注比达到2.08。段塞驱技术能有效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是治理蒸汽汽窜,增大蒸汽波及面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单家寺油田今后的主导开发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抗盐、增粘性能更好的抗盐聚合物是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攻关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大量的岩心实验,测定了抗盐聚合物驱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相渗曲线,并与普通聚合物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抗盐聚合物驱与普通聚合物驱的相渗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随聚合物溶液浓度、岩心渗透率的增加,残余油饱和度明显减少;但等渗点下含水饱和度有所增大(向右移动),油水两相跨度增大。由于抗盐聚合物在分子链上引入了功能性单体,在低渗透岩心上的驱油效果要好于普通聚合物,并不是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驱油效果越好,还与聚合物的分子构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