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斯是秦国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年轻时曾刻苦钻研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以其过人的谋虑和智慧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同时对中国汉字和货币的统一,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李斯又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妒贤嫉能,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学韩非;并伙同赵高篡改了始皇的遗嘱,扶二世继位,最终逃不了被腰斩的命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斯的功与过,是与非作一简要分析,并对李斯悲剧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所建立的某些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有些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考察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窥视秦始皇的“成功”,以及他所建立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简论秦始皇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所建立的某些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有些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考察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窥视秦始皇的“成功”,以及他所建立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蓝牙(Bluetooth)”一词,取自古丹麦一个开国君王Harald Bluetooth的名字。该国王生于公元908年,在他权力高峰期曾统一过丹麦和挪威,建立过Danes王朝,势力远达美洲、北非和俄国。而且蓝牙国王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宗教,是一个类似于我国秦始皇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纵观李斯的一生,文章开头从一件生活琐事上集中反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从观鼠悟出的人生哲学,伴随他一生的浮沉成败。以秦始皇驾崩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李斯"仓中鼠"的人生哲学观也终酿苦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李斯一生的悲剧或喜剧都是他自己亲手导演的。  相似文献   

6.
蒋晓莉 《科技信息》2009,(4):102-102
纵观李斯的一生,文章开头从一件生活琐事上集中反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从观鼠悟出的人生哲学,伴随他一生的浮沉成败。以秦始皇驾崩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李斯“仓中鼠”的人生哲学观也终酿苦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李斯一生的悲剧或喜剧都是他自己亲手导演的。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处在我国历史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急剧变革时期。他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胆革新了旧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运用法令的权威,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的合法化,进一步促进了封建经济基础的发展。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决打击反动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活动,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复古守旧的反动分子,无不咒骂秦始皇。他们极力否定秦始皇的…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公元前二五九——二一○年)姓赢名政。“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维护其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公元前二四七年赢政继秦国王位。公元前二三八年开始亲理国家大事,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秦王朝。赢政自称始皇帝,故称秦始皇。统一的秦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时代诸候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勇于革新,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在我国历史上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两千多年来,不少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仅竭力抹煞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甚至疯狂咒骂秦始皇。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也歪曲历史,借攻击秦始皇来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围绕着秦始皇问题的争论,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归根到底表现着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对秦始皇的历史作用作出正确…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集功过于一身。他的集权管理思想、巩固政权的管理思想和社会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他的集权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政治集权思想,统一度量衡的经济集权思想,统一思想的文化集权思想;他的巩固政权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通过巡游督察天下;他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追求全面统一,注重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集功过于一身.他的集权管理思想、巩固政权的管理思想和社会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他的集权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政治集权思想,统一度量衡的经济集权思想.统一思想的文化集权思想;他的巩固政权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通过巡游督察天下;他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追求全面统一,注重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秦统一之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风俗习惯,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亡国旧贵族、心怀叵测的政治野心家,无时无刻不在伺机发难,颠覆赢秦政权。王绾、淳于越主张师古法周,封建子弟功臣,利用宗法贵族的血缘凝聚力,捍卫赢氏江山。鉴于宗法分封制"后属疏远"的痼疾,晚周诸侯力争,兵燹连年的前车之鉴,李斯主张分郡邑,置守宰,确立专制君王的绝对权威。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分天下三十六郡,郡守、县令直接听命于皇帝,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诸侯分权为特征的宗法分封制度,遂为以郡辖县、以皇帝集权为特质的郡县制度所取代。不过,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仍然存在,郡县制也没有达到秦政、李斯"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除吕缪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秦王朝建立后,他励精图治,制定一系列措施发展封建经济,巩固政权。他勤于政务,废寝忘食,为秦王朝的强盛,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中国,与他重视发挥“智囊”的作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秦始皇的“智囊”在中国统一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战国末叶,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已基本完成。但是如同任何新旧社会更替阶段的情况一样,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奴隶制的复辟随时都可能出现。革命与复辟,新兴地主阶级与腐朽反动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十分剧烈。在政治思想领域中,反映这两个阶级斗争的,是代表前者的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与代表后者的保守倒退的儒家路线的斗争。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到秦始皇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任务。统一六国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复辟的斗争,儒家和法家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如何巩固刚刚统一起来的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与分裂势力,是当时最大的课题。秦始皇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以国都成阳为中心的交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措施一样,交通系统的建立,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发展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秦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却短命而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秦始皇的为政观,以及他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透视秦帝国速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经过春秋战国的大震荡,中国社会出现了统一的趋势,李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他从自已的人生哲学出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聚合了荀子的儒家思想和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儒法结合思想,付之实践,对秦朝社会和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过春秋战国的大震荡,中国社会出现了统一的趋势,李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他从自己的人生哲学出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聚合了荀子的儒家思想和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儒法结合思想,付之实践,对秦朝社会和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度量衡史,统一是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度量衡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统一:第一次是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国以后;第二次是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以后;第三次是在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后.这三次统一度量衡,其目的都是相同的,但三次统一前的时代背景不同;政治形式不同;度量衡混乱情况也不相同.这三次统一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极其巧妙方法,却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能不让人叹服和钦佩,也成为世界度量衡史上的典范.通过这三次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度量衡演变与发展,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斯把法家思想作为秦统一后的统治思想是秦国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家思想的彩和遭到了儒家的反对,李斯为贯彻法家思想,提出了焚书之议,此后在作始皇又有坑儒之举,但焚书坑儒并没有灭绝古学,也不是造成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根本原因。李斯法家思想的来源,主要是荀子、韩非子、吕不韦和商鞅。桴斯工没有真正掌握法家思想的精髓。他歪曲了法家的本意,最终造成秦的速亡,使法家思想蒙受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