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2.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加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园、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园、安徽大学科  相似文献   

3.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科技部、教育部1999年12月批准的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2001年5月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属"多校一园"模式,主要依托省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吸引高校师生和海归人才入园创  相似文献   

4.
正国大众创空间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运营主体为合肥国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及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国大众创空间"。国大众创空间以包河区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高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孟辉 《安徽科技》2005,(3):17-18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坐落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3.67公顷,由创业孵化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产业园、安徽大学产业园4部分组成。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根据“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园建设、创新分开、创业集中、  相似文献   

6.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坐落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3.67公顷,由创业孵化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产业园、安徽大学产业园4部分组成.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根据"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园建设、创新分开、创业集中、产业分流"的方式组织实施建设,依托安徽省雄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人才培养.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成为向社会辐射高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孟辉 《安徽科技》2003,(11):16-17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坐落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3.67公顷,由创业孵化中心、中国科技大学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产业园、安徽大学产业园4部分组成.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作主体的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系由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等6家股东单位联合投资1800万元成立的.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融资、人员培训等各类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最新一轮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估结果公布后,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为总结建设经验,扬长避短,布局未来,本文根据绩效评估情况,指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与建议.为推动大学园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于1990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大学科技园,世界大学科技园协会中的首家中国会员.2001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22家单位之一,是全国15家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合肥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科教城之一,属百万人口的中小型城市,辖区内拥有23所高校和194家科研院所。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53家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技术创新区域工程试点高新开发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首期征地64公顷,与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园、合肥软件园、合肥留学生创业园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为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宽阔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月18日,由浙江省大学科技园联盟、瓯海区科技局、温州肯恩大学主办,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温青汇众创空间承办的新时期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研讨会在温州肯恩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科技园联盟代表以及众创空间运营单位负责人根据自身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战略,通过不同的思想碰撞,致力于探讨新时期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的孵化服务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发  相似文献   

12.
<正>一构建"1238"创新平台体系规划建设西区科技创新城,提升衢州国家高新园区和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能级,推进衢州海创园、上海张江高科孵化园、大学科技园(慧谷科技园)等三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推进氟硅、高端智能装备、特种纸、智能电网输变电装备、电子化学品、新能源(光伏)、动力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北航科技园")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标志工程之一.几年来,北航科技园按照科技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贯彻和落实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精神,紧紧围绕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在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发展创意产业等方面开展了较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1-2002年5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先后批准认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3所高校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配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宣传。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本刊将陆续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宣传报道。——编者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6,(3):12-12
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在合肥市包河区建设省级包河民营科技园。这是继合肥国家民营科技园后合肥市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6.
十年磨一剑,改制转轨路上新征程记者:2001年北大科技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年来北大科技园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你怎样评价北大科技园这十年的发展?陈庚:1992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科学园”是目前北大科技园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发展的最初探索.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北大科技园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被科技部和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01年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这10年里,北大科技园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试点。2001年5月30日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认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授牌。上海交大科技园由交大与徐汇区、浦东张江、闵行区、长宁区分别共同建设慧谷科技园、张江科技园、敏谷科技园、新华科技园四部分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从“科教兴国”的角度看,大学科技园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可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能够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科技创…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大学是列入全国"211"工程、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上海大学科技园区现为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上大明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  相似文献   

20.
《杭州科技》2004,(3):46-47
浙大科技园于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2001年被正式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首批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正式运行3年来,浙大科技园充分发挥浙大人才和科技的综合优势,引进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高新技术孵化和创新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业化,目前已有入园企业220余家,注册资金8.5亿元。2002年入园企业产值达5.5亿元,利税6000万元。目前已有浙大中控、浙大图灵、杭州国芯、杭州科特光电、浙大数码纺织和浙大生物医药等12家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毕业出园”,有的已成为浙大海纳、浙大网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