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星尘号”项目的首批研究结果一经发布,就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在怀尔德-2”彗星上存在橄榄石等高温生成物质,这意味着彗星曾有过“冰火相容”的历史。这石破天惊的发现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彗星,更对“星尘号”项目的关键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说服力——“星尘号”回家已经好几个月了,惊人的发现不断传来。除有橄榄石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捕获的彗星尘埃中含有钙、铝、钛等金属晶体,它们只有在高温下才能生成。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布朗利认为,橄榄石等晶体表明,构成彗星的是从低温到高温下…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烯和环己烷θ溶剂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成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现象(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医学诊断上已广泛使用,但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潜力则远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由于有机高分于材料中含有大缓的质子,使得对质子最灵敏的MRI有了用武之地.对所研究物体的无损害性和极其丰富的内各使MRI日益成为不可取代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2019年5月16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  相似文献   

4.
崔文元 《科学通报》1982,27(1):50-50
一、前言在我国东北莱河村的变质铁矿中发现大量高铁铁橄榄石(即莱河矿)后,对该矿物的矿物学研究和结构分析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莱河村的高铁铁橄榄石具有与铁橄榄石相近的负离子堆积方式与晶胞参数,但与铁橄榄  相似文献   

5.
铁尖晶橄榄石中的次近邻效应和占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科学通报》1997,42(1):72-75
橄榄石是地壳和上地幔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地球过渡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它可以转变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尖晶橄榄石.以往曾对尖晶橄榄石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早期的研究表明,尖晶橄榄石γ-Fe_2SiO_4和Ni_2SiO_4以及Co_2SiO_4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有少量Si原子(2%~8%)占据左八面体位置上.后来,傅平秋等使用X射线衍射和M(?)ssbauer效应方法发现,27.5%的Si原子占据在所测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尖晶橄榄石的八面体位置上.我们使用M(?)ssbauer效应方法,对5个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尖品橄榄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铁尖晶橄榄石中次近邻效应的存在,并给出了Fe和Si离子在铁尖晶橄榄石中的占位.  相似文献   

6.
王振杰 《科学通报》1991,36(8):609-609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橄榄石和具橄榄石结构的锗酸盐在高压下的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为数不多的具橄榄石结构的磷酸盐似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们在高压下的行为迄今未见报道。根据晶体化学基本原理,我们推测这类磷酸盐在高压下可能具有变尖晶石或尖晶石结构。我们选择了磷锰锂矿为实验对象,第一次在磷酸盐中发现由橄榄石结构转变为变尖晶石结构。本文报道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民乾 《科学通报》1979,24(1):19-19
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PIXE)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元素分析工具。它的特点是以几兆电子伏质子束激发X射线,并以Si(Li)半导体探测器进行X射线能谱测量。 由于质子激发X射线的截面较高,而其韧致辐射又很低,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Si(Li)探测器有较好的能量分辨率和较高的探测效率,因此PIXE可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分析。所以,PIXE能发展为一种快速、灵敏和多元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育浦 《科学通报》1981,26(1):36-36
1976年在我国辽宁省太古代变质铁矿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铁硅酸盐,被命名为莱河矿。许多作者对它进行过研究。本文作者在河北省变质岩中发现了另一种在化学成分上与莱河矿有差异的高铁铁橄榄石,它产在一种特殊的石英铁榴易溶岩中,后者主要由易溶石和铁铝榴石组成,还含有少量石英、磁铁矿和单斜辉石,局部富含高铁铁橄榄石、石墨和黑云母。这种岩石作为夹层产在太古代迁西群变质岩中,上下围岩分别为蓝晶石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和二辉石麻粒岩。  相似文献   

9.
溶液中竹红菌甲素的结构异构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8,33(22):1757-1757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其结构之一已被确定为HAb。在HA的~1H NMR中酚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为16ppm左右,母环上质子化学位移在6.6ppm左右,介于芳香型质子和醌型质子,如  相似文献   

10.
陈鑫阳 《科学通报》1992,37(1):67-67
自从在动物及植物中发现Ca~(2+)的受体——钙调素(CaM)之后,钙与钙调素作为第二信使系统受到极为广泛的重视。在动物方面,由于它比cAMP调节更多的酶和细胞功能,甚至调节着cAMP信使本身,其重要性已在cAMP之上;而在植物中,可以认为它是目前唯一已被确认的第二信使系统。对CaM结构功能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植物中CaM在  相似文献   

11.
对1994年陨落在安徽省境内的庐江陨石的陨落情况、矿物相组成、球粒、冲击变质现象及其氧化现象等进行了介绍. 组成该陨石的矿物有:橄榄石、古铜辉石、透辉石、斜顽辉石、斜长石、白云母、金云母、白磷钙矿、铁纹石、镍纹石、陨硫铁、铬铁矿、钛铁矿和铁的氧化物等. 根据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初步确定该陨石化学岩石类型为LL6.  相似文献   

12.
天然放射现象是由于原子核里面力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从根本上说来,核是由组成核的质子和中子间吸引的强力所束缚在一起的。然而,在质子间有一个排斥的静电力,它最终地限制核能够是多大。足够重的核,诸如具有很多质子的核,是以逐出荷电粒子而衰变的。这个现象是近一百年前为贝克勒耳所发现;逐出的粒子叫做α粒子,后来发现是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束团,也就是氦~4原子的核。质子必定以束团的形式逐出,因为没有足够的能量把一个质子从与它最靠近的近邻撕开。在另一类衰变即核的裂变中,重核能够偶然地被分成两个接近相  相似文献   

13.
一、奇异原子X射线的产生和特性当低能(1~2MeV)质子入射到靶物质中时,会激发出特征X射线.利用这种射线对元素进行分析,叫做质子激发X 射线荧光分析.由于轻元素激发所放出的X 射线的能量太低,所以用这种方法不能对轻元素进行分析.与质子激发X 射线荧光分析相类似,当一些负的“基本”粒子,如负μ介子(μ~-)、负π介子(π~-)、负K 介子(K~-)等入射到物质中时,  相似文献   

14.
山东方城玄武岩(125 Ma)中发现罕见的具有明显环带结构的橄榄石. 橄榄石中心部分的组成(Mg# = 87.2~90.7)类似于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组成, 其边缘部分(Mg# = 76.8~ 83.9)接近于玄武岩中斑晶橄榄石的组成(75.7~79.0). 橄榄石的这种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浑圆的晶体形态和较小的颗粒(300~800 μm)皆说明这些橄榄石是地幔矿物捕虏晶, 即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 其中心部分能够代表地幔橄榄岩的组成. 橄榄石的环带结构是橄榄石捕虏晶与寄主玄武岩快速反应造成的. 这种橄榄石与玄武质岩浆的相互反应可能在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普遍存在, 即为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的重要方式. 从而使古生代主量元素亏损的高镁橄榄岩转变为中生代晚期的主量元素饱满同位素富集的低镁橄榄岩, 造成古老岩石圈地幔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王尔康 《科学通报》1993,38(13):1207-1207
在人类已知的3000多种矿物中有为数极少的几种,它们具有重大标型意义而其发现又历经曲折,尖晶橄榄石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早在1931年,Goldshmidt 就指出 Mg_2GeO_4的矿物结构可以表现为橄榄石与尖晶石两种多型,在此基础上1936年 Bernal 大胆设想地幔中地震波速的迅速增大就是由橄榄石转变为密度较大的尖晶石型结构所造成.1956年 Ringwood 根据对热动力平衡体系的研究计算出1500℃时,相当于地幔中500km 深度的压力下橄榄石可转变为尖晶石型结构.1966年他本人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实验在175×10~8Pa 与900℃条件下实现了橄榄石—尖晶石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正>深部碳循环对于探索地球内部演化、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战略勘探等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地壳再循环作用可以将大量地球表层碳带到地球深部,所以地壳再循环在地球深部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源于上地幔或者更深处的碱性玄武岩可以记录地球深部地质演化的重要信息.橄榄石斑晶所捕获的熔体包裹体可以有效地记录原始岩浆的物理化学信息.对山东杨庄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内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吉林省高铁铁橄榄石(莱河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良超 《科学通报》1982,27(12):744-744
一、前言一九七八年作者在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工作时,在中更新统和全新统霓辉粗面岩与浮岩中发现一种晶形完好,与铁橄榄石极为相似的亮黑色矿物。经初步鉴定,其物理化学性质与高铁铁橄榄石(莱河矿)相同。进一步研究证明,它确系晶形完好,产状迴异的高铁铁橄榄石。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对高能粒子辐射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强  肖佐  邹鸿  张东和 《科学通报》2006,51(21):2542-2547
利用资源卫星上搭载的星内粒子探测器累计5 年左右的资料, 总结了在太阳同步轨道780 km高度上高能粒子通量的一般分布特征, 作为首次对卫星内部高能辐射环境的连续监测, 资料分析对比确认了卫星内外高能粒子辐射经过换算后的一致性, 测量到的通量变化与太阳活动和质子事件有直接的关联. 外辐射带高能电子辐射强度与Dst指数的变化对应很好, 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一般有3 d左右的延时, 而大的磁暴造成的高能粒子的注入则通常发生得很快, 与Dst指数变化可在同一天发生. 另外, 在宁静时极盖区很少出现高能电子和质子, 上述几年数据的统计表明, 只当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 高能质子和电子才出现在极盖区.  相似文献   

19.
阿霉素对大鼠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树哲 《科学通报》1993,38(16):1524-1524
阿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具有严重的心脏毒性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系统包括钙摄取和钙释放两部分,线粒体钙运输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氧化磷酸化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有关阿霉素对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的影响目前国外仅限于心肌线粒体钙摄取方面的体外试验资料。有关阿霉素对心肌线粒体钙摄取、钙释放、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总钙的体内作用观察,国内外尚鲜见文献报道。本工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Fura 2AM荧光指示剂分别测定了不同药物处理下大鼠心肌线粒体钙摄取、钙释放、游离钙、总钙。观察了阿霉素对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的影响以及与心肌线粒体游离钙和心肌线粒体总钙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同时在固体煤中质子间存在有强的自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使T_2值变小,并且导致谱线增宽,因此限制了成象的分辨率。目前有关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的文献报道的很少。Dieckman等人通过使用多脉冲质子去偶技术和投影重建核磁共振成象方法,获得了几个干燥煤样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象,并区分了他们的基本微观结构。空间分辨率约为200μm。我们用吡啶饱和蒸气处理了抚顺西露天长焰煤和老虎台气煤等几种煤,通过质子密度成象,观察了进入煤样中的溶剂的分布情况,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