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国家的社会和谐与发展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稳定,研究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促进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社会学视角下探讨甘肃民族地区的地缘特点和社会发展背景,分析梳理甘肃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对积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桑植是白族散杂居分布的重要区域,境内分布有十多万白族人民。在桑植白族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对白族文化在当地的扎根、壮大产生了明显影响,对文化的内涵、发展进程、特色等方面有塑造作用,乃至于对民族生存方式的选择、民族关系的格局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国家发展关系密切.文章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边疆安宁和维护祖国统一、构建地区和谐民族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等方面论述了西部社会稳定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有效地协调发展地区经济,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减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直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及其重要的问题,也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和政府作用向导 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把人口众多、区域宽广、家底薄弱的落后大国,建成繁荣昌盛的国家,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调整和发展,这是  相似文献   

5.
鉴于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研究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不能忽视地理环境的影响。“山”是贵州地理环境的最大特征,它对贵州过去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又该如何发挥其“比较优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地区通常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区域,也是航天和国防基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开发重点向西北部地区的转移,民族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切重大建设项目都必须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论证.同时,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大多数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尽早开展民族地区战略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基础做了简要回顾,并以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现状以及在民族地区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强调通过科学的论证和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保护和弘扬民族地区文化,实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乌鲁木齐市各民族间交往的增多和民族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不断加强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构建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乌鲁木齐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和继承发展,为新疆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做好民族工作,不断提高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关中农村地区产业集群的萌芽状况,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战略。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和城镇化等相关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产业集群已经在关中农村地区初步萌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以产业集群为关中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突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研究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对预测和判断经济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宁夏为例,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差异,长期以来,陕西省各主要区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三种方法,对陕西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在反复波动后有逐步减小的趋势;区位熵方法测度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关中地区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陕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缓减陕西省各主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最后,结合陕西省各主要区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情况,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对石漠化地区开发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区域空间管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利用限制性系数评价和社会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IDW空间插值法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9种主要影响空间开发的生态因子和社会区域经济状况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盘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区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上呈现出翰林街道、红果街道、两河街道和亦资街道最高,并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降低; 2)受限制性因子的影响,盘州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主要以Ⅳ级最不适宜为主,面积为2 531. 7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2. 42%,主要分布在盘州市东部,Ⅰ级最适宜和Ⅱ级较适宜面积为973. 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4. 00%,主要分布在盘州市南部与西部; 3)盘州市空间开发协调性高的乡镇有6个,协调性一般有17个,协调性低有4个,协调性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盘州中部及北部,协调性低的乡镇是北部的乌蒙镇、中部的双凤镇、南部的大山镇和普田镇。石漠化地区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推进石漠化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一个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文化及其行政管理职能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根据贵州省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实际情况,对各级地方少数民族的政府职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资源与投入、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发展水平与潜力、产业科技竞争力形成的综合区域竞争优势体现。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是衡量科学技术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的地区管理体制、区域发展的指导原则、地区发展重点、投资的地区分配等,部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六五”已经过去,“七五”也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区域政策的转化已经对各地区以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中国长期的集中统一传统和区域政策及其研究的薄弱状况,本文探讨的区域政策不仅指狭义上国家针对区域问题制定的方针、计划和行动计划,而且包括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正确认识这一转化,探讨现行区域政策效应及其发展趋势,对制定“八五”计划、长远发展规划和系统的中国区域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本研究基于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2003年)和2007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1604份问卷调研数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基本相等、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民族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以及发展范围的体现,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差异。从国外方面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形成了全国范围产业大分工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些国家形成了以都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形式。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则对其展开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学管理研究》2015,(5):17-20
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创新成为一个地区、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着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及质量。以201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索创新环境对创新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而根据其作用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各地区创新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流动差异角度探究其对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利用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对东部和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起阻碍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东部地区人口流入规模减小,人口流动对城镇化的影响由促进作用变为阻碍作用;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出持续扩大,但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弱;民族地区人口流入规模增大,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由阻碍作用变为促进作用。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东部地区依靠人口流入推动其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减弱,城镇化建设应更多注重本地区农村居民市民化和城镇化的质量上;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减小人口流出规模有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开放对于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局的战略性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应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