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史 ,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和学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 ;治学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并且对清代学者治学精神与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撰写了《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方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浩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75-76,79
梁启超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书中,对于清代学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力图客观地阐释各家学说,强调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吸纳西方有关思想,摆脱以往学案体的著述方式,开创了新的学术史著述模式,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通过清学对宋明理学的“反动”,提出了作者的学术史观和治学态度。粱启超在提到“学问的价值”时指出在于“善疑、求真、创获”,而其学术史观也体现出了这三个方面。笔者从善疑、求真、创获的角度以及其内在逻辑联系方面分析梁启超的学术史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潜心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钱穆与梁启超在有关清代学术等问题评论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梁启超论述清代学术的观点而发难是钱穆写作此书的主要缘由。此外,钱穆写作时正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夕,受国难忧患的激励,钱穆在书中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民族精神,表现了钱穆在民族危机时刻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潜心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钱穆与梁启超在有关清代学术等问题评论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梁启超论述清代学术的观点而发难是钱穆写作此书的主要缘由。此外,钱穆写作时正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夕,受国难忧患的激励,钱穆在书中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民族精神,表现了钱穆在民族危机时刻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清代经学繁盛,对整个清代的政治、文化、学术、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及钱穆同名作,按照近代人的观点,对包括经学在内的清代学术作了初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科学地总结这份文化遗产的工作,尚属空白。吴雁南教授数年前即已着手编写《清代经学史纲》,并作为历史系研究生、本科生选修课教材,多次使用,现又邀请何正清、罗永奎、陈奇、张恒平、陈茂昌、高申鹏等同志对该书作进一步修改,公开出版。全书计20万字,分五篇。第一篇《绪论》,介绍经学演变概略、清代经学的特点、研究清代经学的方法。第二、三、四篇分清代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依次介绍清代理学、汉学和今文经学。关于清代理学,作者没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证清代学者吴烺(1719-1771?)的生平,分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对清代学术的影响.方法 文献资料考证.结果 根据史料记载,修正了以前关于吴烺生平考证的疏漏,考察了吴烺学术思想的渊源.结论 吴烺的治学观点受到了当时清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他的工作对推动清代经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三定的《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以下简称《回瞻》),是从事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学术新作。学术史研究既是总结学术过去的得失,也是为学术研究开创未来。《回瞻》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既有对当代学术发展的概括和总结,又有对未来学术走向的高度关注。《回瞻》第一辑中以较大的篇幅对当代学术现象、学术流派、学科发展、学术争鸣作了宏观扫描及历时性跟踪的整体研究,对新时期二十多年学术发展的成就和特色进行了正确的估价和总结。著者没有采用传统体系化、系统化的撰史思路,历史地或逻辑地将新时期学术史归纳或编制…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是2003--2007年《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所发论文的汇集。一卷在手,读者不必再耗时费力查找,即可纵览近年学术史研究的代表观点。另外,它不仅仅是论文汇编,人选文章依据“学术史通论”、“学术现象”、“学者个案”、“学术批评”以及会议讨论等专题加以划分,除了便于阅读,更能让读者从具体文章以及专题分类来了解学术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所以,对有兴趣于学术史研究的人来说,它也堪作探索门径的专书。据主编余三定先生自言,此书的出版目的是“全面回顾‘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开办历程、系统检视该栏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深入地总结经验、教训,更好推动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树民以考证为基础,对清代学术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编校整理了一些清代学者的文集,撰写了多篇有关清代学者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此外,王树民纵论清代学术发展之大势,他认为清代学术是以经学为主而以史学为从的经史之学,肯定了乾嘉学者的研究方法。王树民还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晚清今文学派在政治、学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诒让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大师,曾师从张之洞,与章太炎为忘年交,学术上为后者赞为"有醇无疵",是清代著名的朴学殿军.在金石文字学方面,孙诒让也是成就卓著,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独特的治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12.
刘沅为清代中期四川著名学者,著有《槐轩全书》。金石学作品主要为碑记、墓志铭,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这些金石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补正史之讹缺、保存史料、补地方史料之缺少、阐发学术旨趣,通过对这些金石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对四川地方史、学术史以及经济史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3.
刘沅为清代中期四川著名学者,著有《槐轩全书》。金石学作品主要为碑记、墓志铭,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这些金石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补正史之讹缺、保存史料、补地方史料之缺少、阐发学术旨趣,通过对这些金石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对四川地方史、学术史以及经济史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中期《仪礼》诠释史上,韦协梦《仪礼蠡测》17卷向以研究折衷众说而又不尚旁征博引、主张据《仪礼》本经推导阐发而著称,在当时的礼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对从《蠡测》一书具体诠释语料的剖析和解读,抽绎其间体现出来的《仪礼》诠释观、治学趣向、诠释体例、诠释方法、文献引证及诠释视角等众多方面情况,从诠释学角度发覆、审视和反思韦氏《仪礼》研究的特色与阙失,有助于促进当代学人加强韦氏《仪礼》学的深入研究,进而科学而合理地界定《蠡测》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专家。戴震治诗主要通过博考百家,识断精审,从而取得同位同声通义、假借等开创性的音韵成就,启发引导了后人的研究。戴震的学术追求成为一代学术思潮,同时他的治学方式也影响了清代学术走向。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4,(3):11-15
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得益于自身勤学不辍的内在因素外,亦与师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许瀚作为王筠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助王筠研治《说文》近三十年,对王筠《说文》著述不但有具体的校勘订补之实,而且在治学理念、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多有论辩启发之功,对王筠研治《说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漆永祥先生整理的《江藩集》所收资料详实,校点审慎,是研究江藩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著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江藩集·江子屏先生年谱》尚存在些许问题。今就年谱的校勘问题提出商榷,希冀有助于是书之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在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对一部词学著作如此“关怀”尚属罕见.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的研究成果丰硕,适时总结其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学术动向,进行学术创新;梳理《人间词话》的研究史,可以窥探学术史发展之一隅.对于已然处于研究“末期”的《人间词话》而言,要想取得新进展必须寻求新的研究理路.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材料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之研究视域的转变,《人间词话》的研究尚有一片空间.《人间词话》百年反思将从版本、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入手,探索版本的衍生过程,评估学术论文的理论价值,关注未来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19.
侯外庐先生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表现出对现实斗争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探索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