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油污泥微生物堆制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生物堆制法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以除油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调理剂及堆制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堆制时间与接种量,除油率提高.经过35 d堆制处理,YC-1菌与YC-13菌的除油率分别达43.41%和54.02%.YC-1菌采用土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40.01%,优于采用土+荞麦皮的19.05%,而YC-3菌采用土+荞麦皮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32.55%,略优于采用土作为调理剂的25.38%.  相似文献   

2.
粉粒较小的孔隙体积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限制了细菌在土体中的迁移,影响到了微生物固化技术处理粉质砂土的效果.在原有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利用超声波将细菌破碎后再进行土体的加固处理.开展了尿素水解细菌的破胞、破胞酶液的活性测定、穿透试验、粉质砂土处理试验等一系列试验.证明了破胞后溶液的脲酶活性发生了显著的提升,按照1∶3的常用体积比,破胞酶液在48 h内即可将0.5 mol/L的尿素完全反应,破胞酶液用于固化处理是可行的.对于15%粉粒含量的粉质砂土,破胞酶液相比于原细菌有着更强的穿透性和更均匀的处理效果,可以处理更深层的土体.微生物破胞酶液在粉质砂土土体改良、砂土地基防液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油的提取和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葡萄籽油提取和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葡萄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石油醚为浸提剂,葡萄籽粒度60目、含水量7.0%、料液比1 g∶7 mL、温度70℃、浸提时间4h.葡萄籽油精炼工艺条件是:碱炼初温45℃,碱液浓度9.50%,超碱用量0.3%;水化加水量2%,水化时间分别为1.0、0.5 h;二次脱色工艺为活性脱色白土,加量第1次1%,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0℃,第2次加量1%,脱色时间15 min,温度85℃,真空度0.08 MPa;在真空度0.08 MPa、温度180℃、脱臭时间1 h条件下可以脱除葡萄籽油中的臭味成分,保持葡萄籽的固有香味.  相似文献   

4.
三种洗涤剂淋洗落地原油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自制的腐植酸钠、碱水和商用的腐植酸作为洗涤剂,对落地原油中度污染的土样进行了淋洗.结果表明:3种洗涤剂对污染土样都有一定的洗涤效果,且除油率相差不大.在洗涤温度为60℃、洗涤次数为1次、洗涤时间为3 h、pH值都是9的条件下,碱水、商用腐植酸和自制的腐植酸钠的最大除油率分别是45.3%,30.5%和28.3%,对应洗涤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100,200 mg/L.由于自制的腐植酸钠成本低、易于加工,因此,它可以作为商用腐植酸或者碱水的替代品用于处理落地原油中度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压榨桐粕中残余桐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即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超声波辅助提取残油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分析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等4个主要因素对残油得率的影响成分。【结果】响应面法统计分析预测的超声波辅助低温提取残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4.77min,提取温度37.18℃,超声功率159.66 W,液固比(mL/g)3∶1,预测残油得率为6.30%,验证实验显示在较佳条件下残油得率为(6.45±0.2)%;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桐油与传统溶剂提取成分一致。【结论】响应面法实验设计统计分析能有效预测超声波辅助提取残余油脂的较佳工艺条件,也进一步证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桐油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铜带20辊冷轧机除油装置结构及存在的缺陷.通过技术改造后,带材表面残油减少,轧制速度提高到300~400 m/min,生产效率提高,带材合格率达98%,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气浮技术作为高效清洁的除油工艺,常用于密度相近的液-液两相流或水中悬浮颗粒的分离。作为微气泡的产生及微气泡与油滴等悬浮物质黏附的场所,气浮池接触区水利流动状态下的微气泡粒径及气含率分布对除油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实验表明,溶气压力0.34 MPa时微气泡尺寸更小;双释放头能显著提高气含率;接触区宽度较小时,湍动作用加强微气泡聚并严重;表面活性剂浓度能降低表面张力,有效抑制微气泡聚并;最佳浓度为0.5 mg/L时,平均尺寸维持在65~70μm。  相似文献   

8.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冰草、紫花苜蓿、冬小麦进行了为期63 d的实验室模拟,通过测定土壤脱氢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残油率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不同质量分数土壤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效果,以期为后期的现场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油烃质量分数为3%时,植物-微生物联合可使石油烃降解率达到84%~87%;3种植物的降油效果依次为紫花苜蓿冰草冬小麦,紫花苜蓿组最高石油降解率可达86.47%.在石油烃质量分数达到10%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明显阻碍,土壤脱氢酶活性也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受阻,植物表现为生长缓慢,植物茎叶变小、微黄.因此,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中,石油烃质量分数为3%时能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中脱氢酶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的降解,加速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高含水期油田预分水设施的局限性,对旋流、自溶气气浮、二级气浮、斜板聚结等技术进行集成研究,形成一体化预分水除油技术及装置。该装置取代了常规预分水除油工艺中的预分水器、除油罐、沉降罐等大型设备,具有预分水除油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投资低等优点,可用于集输系统的接转站和边缘油田就地预分水和污水处理。室内实验表明,在来液含水大于80%、含悬浮物300 mg/L 条件下,装置可预分出38%的污水,可将分出污水中的含油、含悬浮物指标分别控制在15mg/L、5 mg/L 以内,实现了预分水和除油功能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超声剥离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经旋涂和滴涂工艺制备成膜,再经一步还原获得石墨烯薄膜.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经一步和两步还原制备出石墨烯后再经旋涂成膜的工艺.同时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石墨烯的分散效果,分析了不同还原工艺对石墨烯薄膜方电阻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石墨烯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旋涂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更均匀、透光率更高;DMF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两步还原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的导电性能明显优于一步还原.  相似文献   

11.
油砂是沥青、砂、黏土和水的混合物,随着常规石油资源的减少,油砂这种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油砂含油率是评价油砂矿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新疆某油砂矿油砂为样品,分别以甲苯、二甲苯、石油醚、甲苯和二甲苯混合液为溶剂,采用Dean-Stark抽提法,考察油砂含油率测定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测定含油率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已合成的甜菜籽油、玉米胚油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衍生物多种新产品的表面活性、泡沫高度、乳化性能、粘度等进行了研究,为产品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SO—2000型刮油机油水分离系统以及测定油水液体的传感器设计,阐述了SO—2000型刮油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应用场合、主要特点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刮油机的使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入手,再通过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来优选微生物菌种,将优选菌种培育基液,对文南油田 8 口油井进行现场实验.通过加入微生物前后产状对比,来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可行性.经过8 口井加入微生物后.6 口井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现象.从而证明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文南油田具有明显的增油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6.
储油库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挥发的油气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进行油气控制是节能、环保、安全的综合体现。笔者就储油库的油气挥发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储油库油气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并对某千万吨级炼油厂储油库进行了油气挥发核算及经济效益估算。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三塘湖油田致密油注水吞吐轮次的增加,油水置换效率急剧降低。为研究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提高致密油渗吸采收率,通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并发明定量测量黏附油的渗吸实验装置,研究致密油岩心渗吸机理及表面活性剂吐温20、吐温80和仲烷基磺酸钠+椰子油二乙醇酰胺(WLW)溶液对致密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孔喉中的渗吸滞留和岩石表面黏附油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渗吸的进行毛管动力减弱,无法克服流动阻力;分散乳化油滴、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润湿性、降低黏附功降低因子,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渗吸动力或者提高渗吸的毛细管动力与阻力差值,提高油水置换效率,实现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收率的目的。研究结果为采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收率的深入研究及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油油泥经酸化提纯制取的酸化油及廉价非食用植物油为原料,加重油等石油油料勾兑,配制在常温下可直接供窑炉、锅炉使用的燃料油.并且报道了以酸化油、非食用植物油为原料,经酯交换、热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等加工工艺,生产柴油、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汽轮机组油系统漏油、渗油的查漏、消除方法和改进措施,同时介绍了油系统常用密封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电加热采油工艺应用效果 ,研究了常规抽油井及各类电加热井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 .通过对各类井筒温度分布曲线的综合分析得出 :在电加热工艺选井方面 ,对高凝、高含蜡油井 ,应选择液量在 4 0 m3/ d以下且含水较低的井 ;而对于稠油井应选择供液能力较好且含水较低的井 .在选择加热方式、加热功率及加热深度时 ,应根据油井工况综合分析 ,结合各类电加热方式的不同特点 ,依据井筒温度分布曲线 ,合理设计各类电加热井的工作参数 .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较好解决了稠油及高凝高含蜡油的开采问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