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赢得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或许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这一悲剧的实质,揭示它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与《圣经》之间存在知识、意象、观念三个范畴的明显联系。在这些联系中莎士比亚突出反映了麦克白的罪性、罪罚、罪灾以及由此遭受的种种内心痛苦和外部灾难。麦克白的悲剧首先是具有《圣经》基督教生命体验的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俄国形式主义关于文学性的定义出发,从语言文字、情节结构以及陌生化等角度对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艺术之美进行分析与论证,并指出《麦克白》的艺术之美和悲剧性与其文学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孙静 《科技信息》2010,(19):I0192-I0193
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只不过是一个执行的傀儡,其周围人物为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操控与左右着麦克白。女巫是真正的阴谋者,麦克白夫人是一个邪恶的教唆者,而班柯的纵容更是导致麦克白一步步走向了邪恶的悲剧深渊。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解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中的主人公理查三世的美学价值,其结论是:理查三世虽然是一个邪恶的人,但由于他具有强烈的悲剧抗争精神和超越自我的欲望,因此该形象显示出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以巨匠的手笔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刻画的手法,他无形为有形,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主人公麦克自这个减君篡位的野心家灵魂深处善与恶的激烈搏斗和痛苦的挣扎.使人感到麦克白是一个狠毒的,然而又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活人.从人性毁灭的深度,揭示了个人罪恶欲念恶性发展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开始,麦克日是一个正面人物。作为一个为保卫国家民族独立统一而建立广丰功伟绩的英雄,麦克白充分具备了大将风度和无所畏惧的里了汉气概。邓前王称赞地是“英勇的表弟,尊重的壮士”,给他加官晋爵,并认为一切报酬…  相似文献   

7.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度的小说,它描述了主人公亨利·汤森从黑人奴隶到奴隶主的经历。本文结合拉康的自我建构理论,分析亨利在其一生中追寻自我认同的历程,通过拉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以亨利为代表的边缘群体在奴隶制中自我建构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0.
两部不朽的名著《李尔王》与《高老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悲剧尽管悲剧模式相同,但是由于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如果考究一下两部作品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的话,却各有曲折,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朱秀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38-40,45
莎士比亚不仅有独到的社会观察力和剖析力,而且还有强大的艺术构建力。在悲剧《麦克白》中,莎翁以诗人的激情和想象,用确切的措辞、优奏的诗句以及生动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特的世赛。本文通过对《麦克白》语言的诗性特征分析,从音韵、比喻、意象、对照以及用典上向读者展示此剧的精妙和震撼。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带给读者的视觉感受,与古希腊绘画艺术“黑绘”及欧洲绘画艺术“黑绘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可以阐明歌德的“精神的特性就在于它永远在启发精神”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韩竹林 《科技信息》2007,(24):181-181
悲剧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生命力最强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以说在西方文学界首屈一指,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都可与之相媲美。东西方在悲剧创作上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环境与差异文化的影响,西方悲剧与东方悲剧在其各自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这种塑造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蕴上又凸显着各自的创作特色。最近由于某些原因,国人又掀起了一次"三国热",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麦克白》和《三国演义》中的麦克白和曹操的性格比较分析入手,在相互比较中探讨东西方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文化内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然而自问世以来,人们谈得最多地便是她的恶:是她怂恿丈夫弑君夺位成为千古罪人,而自己也成十恶不赦、心如蛇蝎的坏女人……然而本文,试图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研究该形象的恶与美,阐释麦克白夫人作为普通女性的真性情的一面,由此揭示这位有血有肉女人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在剧作《麦克白》中,通过对原编年纪事史的改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的社会罪恶,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麦克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展示了人物内心善与恶的交战、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冲突,揭示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实质,并出色地完成了这种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悲剧总是有一个悲剧主人公遭难、失败甚至死亡的悲剧性结局。其悲剧性结局的根源何在?这是一个与悲剧美的奥秘紧密相联的问题,因此,在人们不断地探索悲剧美之奥秘的同时,总是避不开这一问题。而由于美学观的差异,答案也不尽相同。古希腊的“命运观”认为,有一种不可理喻的、神秘的命运在支配着芸芸众生的生命运动,甚至就是神也不得不按照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深刻地阐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人性皆罪,可以自赎;更为精彩地是小说清晰地折射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其精神实质——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小说主人公古德曼人格思想中有着完美体现。本我、自我相互对抗,而超我最终酿造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解读,揭示其悲剧性之所在.复仇的主题奠定了<哈>剧的悲剧色彩,同时,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他本身优柔寡断的性格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注定了他是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一个悲情王子.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其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没落家庭的贫困,社会恶势力和反动宗教,以及维护它们的国家法律机器的社会、家庭原因,也有苔丝自身的悲剧性弱点等等都是其悲剧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安东尼与克莉奥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作罗马统帅之一)和本我(作为情人)之间的不断冲突,直至死亡,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是爱情的完美主义,对安东尼有极强的独占欲,这一切最终导致两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