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从二程理学到朱熹理学,有一个传承发展过程。在程门弟子中,福建人杨时、罗从彦是闽学的开创者,也是二程洛学和理学思想的传承者,他们全面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但无大发展。到了李侗,除了继承师说之外,又有新的发展。他把程颐的理本论和周敦颐的太极论糅合起来,用理深化了太极。朱熹是闽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二程洛学的发扬光大者。他系统化了程颐的理本论,完善了理在气先论,发展了格物致知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朱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宋代思想家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创立的理学(欧美学者称之为"新儒学"),成为影响中国古代七个世纪的官方哲学。如今,海外学界认为,中国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其原动力就在于新儒学的熏陶。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湖北黄陂自古以来是诗歌之乡,相传《木兰诗》就是从这里传唱开来的。二程祖孙三代在湖北黄陂生活了60余载,二程兄弟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也达十四五载。他们生平留下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至今传为美谈。而程颢的哲理诗《春日偶成》列为《千家诗》卷首后,成为蒙学诗教的开篇,更是家喻户晓,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撰写《理学双凤.程颢程颐》时发现:二程的理学精髓,不仅蕴含在其哲理诗中,也与其早期接受的诗教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公元960-1279年)360余年里外患频繁,烽烟不熄;人民流离,民生凋蔽;党同伐异,内优不已。但是,这个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却成为中国历史上哲学发展的光辉时代。其标志是理学的发生、发展和形成。《-)宋明理学的形成理学发生于北来,当时出现了五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程顺、程项、张载、邵雍。他们对理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称之为"北宋五号"。周敦颐讲学于赚溪,成立了"农学"学派;程预、程项讲学于洛阳,成立了"洛学"学派;张载讲学于关中,成立了"关学"学派;邵雍专治周易,发展了象数学…  相似文献   

4.
李绂是清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他主要通过编纂学术史的方式,以《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来奠定他的道统史观。同时,他还在一些散论中对其道统论进行了重要补充,建立了一个上起唐虞,下至王阳明的甚至包括程朱的庞大而复杂的道统体系。他将整个儒学史视为一部心学史,对于陆王心学的道统论作了最后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属于私人讲学性质的书院,历经千年而不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书院教育史以及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北宋二程理学的开创之地,对二程的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其后理学教育思想一直是它的中心教育内容。嵩阳书院在嵩山脚下,是整个嵩山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宋学,顾名思义,涵盖着宋代全部的思想、学术、文化,因此,考察家学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是就作为宋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学,在其形成时的一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即我认为,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重要的:超越经学和消化佛学。宋代儒学所面临的理论课题是,唐代以来佛老思想笼罩和五代残唐时伦理名教崩溃所带来的理论挑战和精神危机。宋初儒家学者深感失望的是,以章句训估为主要内容而义理薄弱的汉唐经学…  相似文献   

7.
"河汾道统"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指由隋代文中子王通开创的一种儒学道统,而"河东学派"则指明代北方理学的代表人物薛瑄及其后学的学术。常裕的《河汾道统——河东学派考论》一书对于隋代王通开创的"河汾道统"以及明代北方理学的"河东学派"作了详细的考证和分析。书中将王通的主要思想归纳为"中道",认为"中道"的思想开启了宋代理学的"穷理尽性"之学,并影响到后世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倾向。书中还探讨了明代北方理学代表人物薛瑄的河东学派,分析和总结了薛瑄理学思想的几大特点,客观评价了薛瑄对明代北方理学的贡献,书中认为薛瑄的"河东学派"与王通的"河汾道统"不但地域上接近,而且在学术上也有继承关系,前者属于后者的余脉。  相似文献   

8.
儒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接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接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5世纪:儒学传入,加速日本文明进程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传日本。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10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宁新昌著《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宋明新儒学就是通常所说的宋明理学,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不用来明理学而要用西方人发明的新儒学一词呢?主要的原因是,在宋明理学内部还有理学和心学之分,因而理学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使概念明晰起见,本书用了被西方人发明而又为我们接受的新儒学一词。新儒学到底要干什么?笔者从境界方面给予了说明,由于新儒学所说的本体属于境界范畴,也就是说,它的本体属于境界本体,故笔者便从本体──境界立论探讨了宋明新儒学的精神。宋明新儒学…  相似文献   

10.
程朱理学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官方哲学,直接为封建政治服务。王国维认为,把程朱理学定于一尊,严重地禁锢了学术的自由探讨,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为此,他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学术繁荣,反对尊孔读经和道统之说。他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中说;“孔子之一尊未定,道统之说未起,学者尚未有入主出奴之见也,故其学事易盛,其说易  相似文献   

11.
唐宋之际的儒学转型历来为学界所关注,但学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韩愈、李翱等著名学者身上,对宋初时期的"三先生"则一笔带过或较少提及,尤其是石介。生于这一时期的石介一方面继承韩愈等人的道统学说,宣扬儒家圣人之道,推崇《周礼》《春秋》,上接传统儒学;另一方面则在此基础上,对气、性等学说予以发展,启示后世理学,为唐宋之际的儒学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石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先驱.石介在其代表作《中国论》中斥佛、老,以捍卫儒家之道的正统地位.同时,该文也反映出了石介对华夏文化正统性的维护以及夷夏各处的民族思想.文中石介不仅表现出对“中国”的忧虑,更将排佛老上升到了“尊夏攘夷”的高度来论述.石介的民族思想在北宋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异常突出的特殊时期,对于维护王朝的统治、增强民族意识以及维护华夏正统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明钟 《开封大学学报》1997,11(1):53-54,68
一、序说朝鲜性理学可以分类为主理论,主气说,理气浑沦论,理气折衷论,道一元论,唯气说,理尊气卑说,唯理说和心即理说等九个论说,朝鲜性理学派如此多样.是其特色也。二、朝鲜性理学派1.生理论主理论者则是朝鲜切的郑道传、权近、赵光祖和中期的李彦迪、李汉等也。郑道传(天法,?-1392)云:"于⑤原理.在天地先,气由我(理)生,心亦余焉"("三门集"心气及自。理谕心气)此调儒家主理和道家主气而佛家由心之别类。权近(阳村1352-1409)又云:"天鸟一大.一者.以理言则无对.以行言则无息。大者.以体言则无外.以代言则无穷…  相似文献   

14.
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学术流派或学术思潮,以此为标志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儒学发展的每一段落,甚至包括其分化和遭到叛逆的段落,均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或推动,导致其时古代文学思潮、热潮或特定创作倾向的产生。这种情况可大致归纳为:孟、荀尚气劝学与宏辩文学思潮;两汉经学与大赋高潮;魏晋玄学与文学尚简嗜奇热潮;两宋理学与文学尚理倾向;明代理学发展与文学思潮的演变,具体为阳明心学与小说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世俗化倾向;乾嘉学风与小说炫耀才学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两个系统,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这种特定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论蕴涵。  相似文献   

15.
回回理学是明清之际我国的一批“经儒兼通”的回族知识分子在伊斯兰哲学的基础上,在儒家理学的全面影响下创立的一个理学体系,它是回汉文化长期而深入交流的产物,亦是回回穆斯林深深地融入我国社会的重要标志,它的创立意义重大。在继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回回理学体系的名称由来、基本内吝后,着重就其特征和意义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理学从二程开始就把"理"作为宇宙的普遍原理,把"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理本论,认为气的运动、变化完全是由于这个"理"来主宰支配。罗钦顺对程朱理本论进行了辩驳与修正,提出了气本论思想,开了明朝中叶气本论的先河。本文从罗钦顺的"气为万物之本原"、"气上认理"、"理一分殊新涵义"三个方面展开罗钦顺对程朱理学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曹端是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曹端的理学思想对明代有很大影响.拟从太极与理气论、心性论、主敬立诚的功夫论等三个方面,论述他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四箴亭     
四箴作者程颐(1033—1107),与其兄程颢,都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学生,同为北宋理学奠基人,他们的学说合称为“洛学”,后来又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四箴亭就是为纪念“二程”而建。相传宋代朱、张时就建有四箴亭,但无考。明嘉靖九年(公元  相似文献   

19.
韩愈(公元768—824)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捍卫儒学反对佛老、提倡散文反对骈体而闻名于时,对当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也产生重大影响。韩愈关于教育的专门论著不多,而《师说》是较重要的一篇,其中提出一些教育理论问题,对以后论述教师任务和师生关系,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千余年来,人们对《师说》不断地加以研究,不同的阶级,出于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对《师说》作不同的分析和评价,这是必然的。“四人帮”为了破坏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否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为名,把《师  相似文献   

20.
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后不同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是适合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需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理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真正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解决与历史上曾经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包括理学在内的儒学的关系问题,重视发掘和批判继承理学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