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美学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通过对在的意义阐发,导致哲学本体论的重大转折,使人们关注中心从在(存在)转向在本身。而海德格尔对人生存本真状态的关注,深入探究语言与此在之间的本质关系,从而为艺术赋予新的意义——建设诗意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李琳 《科技信息》2009,(20):132-133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促使了20世纪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语言哲学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而重点地解析了维特根斯坦解释哲学中的“语言游戏”概念,折射出了一个与现代解释哲学不同视角的阐释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与禅宗在语言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其对主客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后期的延续.也是非对象化运思在语言观上的表达。禅宗以得悟为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认为“语言文字,徒劳施设”。但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乃是存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达”这一观点与禅宗“心非相,非离语言,非不离语言”的观点存在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加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区别于以往的一切诠释学,它不是去发展一种关于理解的方法和程序,而是从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和时间性范畴出发,去探究理解以发生的条件,阐释了“既往、现在和将来”在“现在”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说明了理解是对生活世界或历史意义的相对把握;它还恢复了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学理论,论证了理解是以语言为普遍媒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言路上的相遇--海德格尔、庄子语言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与庄子,一个讲存在,讲存在的语言;一个讲道,讲道之语言。一个要求人们放弃形而上的立场,听凭语言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任其自行道说自己;一个要求人们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偏私立场,超越日常语言的羁绊,契合天地宇宙万物的真实言说。相似的哲学基础,最终促成了海德格尔与老庄在语言路上的相遇。  相似文献   

7.
诗与在     
曹金梅 《科技资讯》2006,(8):126-126
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人的存在角度来思考,诗-思-语言及其与存在的关系,是他美学语言论的思路。在当时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泛滥的历史条件下,海德格尔坚守人本主义立场,关心存在问题,为新的美学理论的构成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来解读“诗”与“在”的关系和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普通语言的超越》(骆小所、太琼娥,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是骆小所教授经过20余载冷峻思索后不断否定、创新、磨砺的学术成果。该著是其“知不足而探新”的答卷,也是其站在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起点上,从“语言双翼”对比中揭示艺术语言特征、辩证统一的指称系统、哲学思辨的发话与受话主体、对立统一的美学蕴藉、钩沉稽玄的哲学境界四个方面来探寻艺术语言的最新力作。  相似文献   

9.
纵观维特根斯坦哲学从前期到后期转变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逻辑探讨与伦理探讨相结合的发展线索。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坚持从语言的理想性走向日常性,从语词的形而上学用法到语词的日常用法,但这种理想性始终是后期哲学的一种言说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西方哲学中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的轨迹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所呈现的两条基本脉络——“逻辑建构”和“人文阐释”。进而,对这种转向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建构之于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剖析和阐发。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昭示人们,人类语言永远是人类世界的弥久而常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分别表明为早期的世界性、中期的历史性,以及晚期的语言性。在晚期思想中,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关注是通达存在的道路。在本性上,存在的问题成为了语言的问题。在这里,从存在何以规定思想及其言说方式,以及语言对存在的敞开等重要问题入手,揭示了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语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思想相互关切的生成游戏,这一生成游戏正是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本性所在,这也是一种不解的思想之谜。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哲学史上 ,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 ,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 ,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 ,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 ,即存在方式 ,离开了语言 ,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哲学的“真实存在”,最终归结为一种主观体验。在克尔凯郭尔那里,孤独个体最基本的存在状态就是“恐怖”;在雅斯贝尔斯那里,人只有在面临痛苦、危机的“临界处境”时才有真正的存在;在海德格尔那里,个人只有在恐惧、烦恼和面临死亡时才能  相似文献   

14.
占婧 《科技资讯》2005,(24):157-158
通行于世的技术观提出了技术的工具性规定,这没有揭示出技术的真正本质及人类与技术本质的关系。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海德格尔从存在原理出发,在对流俗技术观的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对技术本质进行追问,阐释了他独特的技术思想,认为“技术之本质即座架”。本文从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工具性规定批判、现代技术本质及技术与人类历史命运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海德格尔技术观的思想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外语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中,选取或发展一条适合中国外语教学的路径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学者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甄别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语言习得有效路径这一外语习得理论,发现其与日常语言分析学派在语言认识上存在许多关联,以此希望能从哲学上对外语教学与学习有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语言哲学的发展对整个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哲学是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领域,自20世纪初建立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也涌现了一大批的有影响的学者,形成了若干的语言哲学派别。他们各有独立的见解,对整个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集中对语言的思想痕迹,意义理论,现代语言哲学,从哲学的角度看语言的研究和发展等方面作一下评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以电影《活着》和《生之欲》为例,从“非本真生存”、“非本真向死而在”、“本真生存”和“本真向死而在”三个方面对张艺谋和黑泽明的电影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在生存论和死亡观上相同和相异的方面,进而指出两位电影艺术家在哲学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目的是进行诗与思的对话,归根结底还是探讨存在。诗与“在”的关系,是海氏诗学框架的核心内容,诗与“在”的关系又进一步引申为艺术与真理的关系,本从真理如何被遮蔽的问题入手,试图读解海德格尔诗学的内涵。艺术是无蔽的真理显明的一种方式,诗是危机的拯救,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海德格尔对诗与在的探讨最后又转入了对语言的探讨,无法走出语言的牢笼。只有在实践中,把艺术变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因素,才可以解放被传统理性压迫的力量,显现艺术的真理,确立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方语言哲学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分别对语言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虽然还存在着局限、不足、缺陷和偏颇之处,但是为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西方哲学中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的轨迹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所呈现的两条基本脉络——“逻辑建构”和“人文阐释”。进而,对这种转向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建构之于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剖析和阐发。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昭示人们,人类语言永远是人类世界的弥久而常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