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松嫩草原羊草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枯死过程中,植物含水率呈下降趋势,10月末达到此期的最低值,在30%;在枯草期,植物含水率变化不显著,在10%波动,雨后羊草可燃物含水率升高,但经过7-8h就恢复到雨前水平。另外,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雨后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蒙边境典型草原地区二连浩特市、东乌旗和新巴尔虎右旗草原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对典型地区草原可燃物燃烧性能进行对比,根据草原可燃物理化指标进行燃烧性排序并分析,为中蒙边境地区草原火灾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外业调查和室内燃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蒙边境地区试验点典型草原草本可燃物的粗脂肪、灰分、燃点、热值等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借助SPSS 18.0和Origin 2018等软件,对理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燃烧性排序。【结果】 中蒙边境典型地区草原可燃物粗脂肪含量大小顺序为:东乌旗>新巴尔虎右旗>二连浩特市。各试验点可燃物热值大小顺序为:新巴尔虎阿右旗>二连浩特市>东乌旗。各试验点可燃物燃点大小顺序为:新巴尔虎右旗>东乌旗>二连浩特市。各试验点可燃物灰分大小顺序为:二连浩特市>东乌旗>新巴尔虎右旗。根据燃烧性能综合得分结合可燃物理化特性,中蒙边境地区各试验点典型草原可燃物燃烧性大小顺序为:东乌旗>二连浩特市>新巴尔虎右旗。【结论】 中蒙边境典型草原区二连浩特市、东乌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中新巴尔虎右旗草原可燃物燃烧性最弱,火灾危险性最低,东乌旗由于可燃物性质和气象条件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此地区草原可燃物燃烧性最强,火灾危险性最高,需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3.
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可燃物的湿度变化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火灾的形成,所以可燃物湿度模型对研究可燃物湿度变化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建立可燃物湿度模型,来研究可燃物湿度的变化情况.在研究中充分考虑了气象因子对可燃物湿度的时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可燃物湿度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并随着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在对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在考虑气象因子的影响的情况下可燃物湿度模型基本可以预测1 h后可燃物湿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有机碳(DOC)和络合态铁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类型湿地土壤TOC含量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旬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土壤络合态铁含量变化规律与TOC变化相同;土壤DOC含量则表现为羊草草甸最高,芦苇-羊草草甸次之,芦苇沼泽最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湿地土壤TOC、DOC以及络合态铁含量都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从垂直动态变化看,土壤络合态铁与土壤TOC、DOC含量均有正相关关系;从季节变化看,络合态铁与TOC的季节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的土壤DOC含量与络合态铁含量季节变化趋势完全相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芦苇-羊草草甸的DOC含量与络合态铁含量的季节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十几年的数据 ,通过差异分析 ,研究了羊草草原退化群落及其围封 ( 1 983年 )恢复群落在年度内和年度之间的群落性状差异性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长期放牧的冷蒿退化群落其内部差异性很小 ,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 ;对其进行围封禁牧后 ,在最初的 8~ 9年时间内 ,恢复进程中的群落与退化群落的差异不大 ,而在 1 991年以后 ,群落性状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 ,已经恢复成以羊草和大针茅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 .此外 ,本项研究表明 ,群落性状的差异性分析可以作为一种群落演替规律的实验研究方法 .  相似文献   

6.
火烧后草原植物营养和热值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频次的草原火烧后,植物体内营养含量和热值的变化。表明,割草地火烧后当年羊草体内营养含量普遍高于割草未烧地,但随着生长季的推进,火烧地羊草体内N、Ca、C的含量逐渐低于未烧地,大针芭也表出出与间 草相似的变化规律,只是在生长季后期,未烧地大针茅体内粗纤维含量高于火烧地,火烧后翌年,烧地羊草体内除粗纤维外,未烧地大针茅体内粗纤维含量高于火烧地。火烧后翌年,火烧地羊草体内除粗纤维外,其  相似文献   

7.
森林可燃物湿度变化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森林火灾的形成,所以对可燃物湿度的研究对预防火灾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研究影响可燃物湿度变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并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时滞、拟合建立可燃物湿度变化模型,来对下一时刻的可燃物湿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证实,模型是基本适用的,预测误差小于0.05%,所以可以用这个可燃物的湿度预测模型来对未来的可燃物湿度进行预测,从而为预防可燃物达到着火点,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羊草作为典型的构件植物,在构件及无性系分化上形成许多生态适应特点.通过对不同尺度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构件的观察测定,发现羊草构件的可塑性变化十分明显:[1]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随着生境水分条件的改善,根茎缩短,茎节数减少,而节间距相对稳定;[2]在放牧梯度上,随着放牧加重、退化程度的增加,株高、叶片数、根茎长、茎节数、节间距、单株地上干重存在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未放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3]在人工模拟不同干扰的条件下,羊草的构件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模拟与自然环境中放牧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主要是由于实验室是盆栽种植,限制了根茎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9.
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可燃物的湿度变化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火灾的形成,所以建立可燃物湿度模型对研究可燃物湿度变化有很大的帮助,笔者通过建立可燃物湿度模型来研究可燃物湿度的变化情况。在研究中充分考虑了气象因子对可燃物湿度的影响,并且加入了时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可燃物湿度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并随着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在对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可燃物的湿度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与湿度气压呈正相关,建立的可燃物湿度模型在考虑气象因子的影响的情况下基本可以预测一小时后可燃物湿度的变化情况,希望对森林的防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退化羊草草原上耕翻播种羊草Leymuschinensis)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与群落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导,通过对1984~1995年野外实地观察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羊草人工草地经过13年的替群落丰富度(rich-ness)有所增加,种类组成出现差异,群落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都为中期较高的峰型变化规律,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后期有明显增加,羊草的重要值为前期迅速增加,中期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报道退化草场羊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分布动态以及羊草根际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关系的初步探讨。研究数据表明:围栏封育区内的各种处理试验区中的羊草根际土壤酶活性强度均比栏外退化草场对照区高,另外酶活性强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竞相类似。由此可以说明,在治理和改良退化羊草草场时采取围栏封育或翻耕补播或耙地补播羊草等人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并对加速退化草场的恢复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东北草地羊草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测了东北松嫩草原上羊草种群的资源生态宽度、生态位宽度季节变化,羊草与其它主要植物种群的资源生态位重叠,并在不同水平梯度上做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羊草种群水分生态位宽度主要取决于羊草的资源占据比例;光生态位宽度主要依赖于光能的利用强度;营养生态位宽度主要受生境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羊草生态位宽度存在着季节性变化;植物种群生态位的重叠值随土壤水分与碱化度梯度呈有规律变化,生态位重叠是该地域植物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枯草层在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生态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探讨了枯草层在盐碱植物演替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枯草层可改善盐碱土的理化性,为其它植物的侵入,定居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枯草层可改变盐碱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使盐碱植物群落逐渐演变成盐碱植物+羊草群落,最后形成羊草群落,在盐碱植物群落中人工建立枯草层,可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人工羊草草地产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羊草和苏丹草种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羊草和苏丹草种子的果皮、种皮、种子内含物、胚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苏丹草种子的果皮和种皮结构有明显差别;营养成分差别不大;胚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盾片的形态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放牧对吉林羊草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沼田真1969年提出的演替度计测公式,计测了羊草草地的放牧演替度,依此梯高时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应的均匀度计算公式,对放牧干扰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明确的关系。(2)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与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se),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与早熟禾(Poa annua)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高,说明它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能充分的利用资源。(3)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同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对环境的生存条件比较相似,所以它们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中的种群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六种聚类分析方法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划分为轻牧、适牧、重牧、过牧、极牧五个放牧演替阶段,并探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下植被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