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缝合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预防胰瘘的发生几率。方法对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及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对照分析采用传统胰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8例。结果胰空肠端端套入并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时间平均20 min,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与没有进行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相比,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胰瘘、腹腔出血、胃肠吻合口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空肠端端套入并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了胰肠吻合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胰腺外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外伤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前只有9例确诊,20例合并其它器官损伤,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头裂伤修补加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2例,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胰体尾脾切除7例、胰腺裂伤修补与外引流9例.术后并发胰瘘和胰腺假性囊肿6例,死亡5例.结论 胰腺外伤术前诊断率低,常合并多器官损伤,剖腹探查术是早期诊断最简单可靠的方法.腹部外伤中保持对胰腺外伤的警惕,并在剖腹探查术中常规探查胰腺是早期发现和避免漏诊胰腺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外伤的病例资料。结果2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前只有9例确诊,20例合并其它器官损伤,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头裂伤修补加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2例,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胰体尾脾切除7例、胰腺裂伤修补与外引流9例。术后并发胰瘘和胰腺假性囊肿6例,死亡5例。结论胰腺外伤术前诊断率低,常合并多器官损伤,剖腹探查术是早期诊断最简单可靠的方法。腹部外伤中保持对胰腺外伤的警惕,并在剖腹探查术中常规探查胰腺是早期发现和避免漏诊胰腺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外伤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前只有9例确诊,20例合并其它器官损伤,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头裂伤修补加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2例,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胰体尾脾切除7例、胰腺裂伤修补与外引流9例.术后并发胰瘘和胰腺假性囊肿6例,死亡5例.结论 胰腺外伤术前诊断率低,常合并多器官损伤,剖腹探查术是早期诊断最简单可靠的方法.腹部外伤中保持对胰腺外伤的警惕,并在剖腹探查术中常规探查胰腺是早期发现和避免漏诊胰腺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套入捆绑吻合和胃肠吻合后加输入段与输出段侧侧吻合的效果.方法:胰十二指肠整块切除,空肠后翻3cm与胰切缘周围缝合后翻空肠套入胰腺再周围缝合,套入空肠段用7号线捆绑2圈;胃肠吻合口下约20cm加输入与输出段侧侧吻合.结果:经术后证实捆绑胰肠吻合无胰漏,胃肠吻合口下方加吻合口更符合生理要求.结论:能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总结胰腺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37例胰腺外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根据胰腺损伤程度选择治疗的不同术式:清创引流、远端胰腺与脾切除、远端或近端胰腺空肠吻合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治愈34例(治愈率91.9%),死亡3例(死亡率8.1 %);胰漏发生8例(发生率21.2%),胰腺假性囊肿8例,胰周脓肿10例,应激性溃疡5例,出血坏死胰腺炎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8例.结论:胰腺外伤的诊断是否及时、胰腺损伤与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恰当与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在胰或十二指肠损伤中的运用.方法:我院1995年-2005年共收治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14例,其中应用Roux-en-Y吻合术处理的共8例,胰腺损伤3例,按OIS分度标准分类:Ⅱ级1例,Ⅲ级2例;十二指肠损伤5例,损伤口均大于肠周壁的1/2以上.结果:本组8例中7例治愈,1例死亡,死于十二指肠及结肠瘘、腹腔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于Ⅱ级胰腺损伤中虽无主胰管损伤,但为组织丢失较严重的胰挫裂伤、Ⅲ级胰腺损伤及十二指肠损伤且损伤口大于肠周壁1/2以上的患者采用Roux-en-Y吻合术处理取得满意疗效.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除术式的选择外,术中彻底清创、损伤肠管肠腔内彻底减压、细丝线缝合、术中及术后充分彻底的引流及术后常规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是保证胰或十二指肠损伤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切除术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常采取传统的胰体尾切除 脾切除术,但脾切除后增加了出现局部感染、败血症及免疫低下的可能性。我们从2002年至今采用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7例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切除后改良胆道重建术。方法 :分析8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 ,将左、右肝管汇合处纵向切开外翻 ,行Y形空肠臂或间置空肠套入吻合 ,再行肠肠吻合活瓣成形术。结果 :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胆总管囊肿8例 ,手术经过顺利7例 ,并发肺炎1例 ,经药物治愈 ,8例均经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7.8a。全部病例均无胆管炎发生。经B超检查未见肝内胆管扩张、结石、肝硬变及癌肿等并发症。经钡餐检查8例均未见消化性溃疡 ,亦无钡剂返流入胆道。结论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采用本术式 ,只要仔细操作 ,术后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张巍  李洁  石蕾 《科技信息》2012,(26):425-425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共17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例胰腺癌患者在住院或随访期间死于原发病,12例诊断为慢性胰腺炎,2例诊断为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其中5例经外科脾切除治疗,随访2-3年未再因出血就诊,4例在随访期间再次出血,有1例死亡,其余4例未再出血。结论:对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病史和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大及肝功能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以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术式等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9例(2例中转手术),手术治疗的术式主要以缝合+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18例)和碎肝组织清除+缝合修补(5例)为主,经治疗后33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Ⅱ级以上肝破裂应及时手术,小裂口做U形缝合,较大创口需结扎创缘胆道结构,清除碎肝组织,破碎严重者则行部分肝切除术,同时注意合并伤处理,术后应护肝、抗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近70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1例,8例痊愈,2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3例死亡。非手术治疗75例,73例痊愈,5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2例,2例死亡。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发展快,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性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特点。方法本组共63例,急诊手术25例,保守治疗38例(其中有9例保守治疗失败后中转手术)。手术方式:小骨窗开颅24例,颞肌下减压7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3例;术前根据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资料等初步确定出血位置及性质。结果按3月后GOS评分,良好46例(73.02%),中残8例(12.70%),重残0例(0%),植物生存1例(1.59%),死亡2例(3.17%)。结论单纯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指征可适当放宽,手术方式首选小骨窗开颅,可减少创伤,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病例13例,强调早期诊治的重要性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未合并横韧带断裂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合并横韧带断裂者应早期外科干预.结果保守治疗3~5个月可恢复,手术治疗可完全恢复.结论全面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早期可确诊,Aprofix内固定系统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且该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较好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病人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对我院11年间收治的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手术治疗112例,非手术治疗16例,其中6例病人确认DTICH时已进入脑疝晚期,临床死亡.手术治疗的112例DTICH病人,良好率为81.3%,致残率为8.9%,死亡率为9.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DTICH病人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结果: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 d左右(6~30 d)。均行非手术治疗,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18 d(14~39 d),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16~43 d)。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措施,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而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破裂术后血小板增多的过程和处理。方法对1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致520~790×109/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术后第二天血小板逐渐增多,术后1~2周达到高峰值。血小板>380×109/L时开始用药,用药约3周后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尽量采用保脾手术,脾切除术后血小板>380×109/L时应考虑使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33例外伤性小肠破裂延迟诊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外伤中小肠破裂被延迟诊治的原因,提高其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3月闭合性腹外伤中,被延迟诊治的33例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小肠破裂患者被延迟诊治最长为11d,最短为26h,平均延迟46h.结论:尽管小肠破裂早期腹部症状不典型,只要认真检查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反复超声监测,腹穿及X光检查,是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2例患者,探查无法切除8例,治愈出院196例,术后死亡6例,2例术后死于心脏骤停,4例死于呼吸衰竭,近期吻合口瘘8例,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8例。结论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如围手术期给予很好、恰当的处理,大部分病人可恢复如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胰管整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9年6月43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均行手术治疗,17例于术中对胰管行各类整形术。术后胰瘘1例,无死亡,随访未发现胰管结石复发。结论胰管结石的诊治需注意结石的多态性、合并胰腺癌的可能性及胰管的解剖学变异;手术中对胰管进行整形是必要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