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在阳光下,长在幸福中"--现在的儿童真是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想吃啥就吃啥,但即使这样,几乎所有的父母还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怕孩子长不高,长不壮,总是鼓励孩子多吃点、吃好点.然而,现在的儿童却存在着营养过剩的问题,而成长过快同样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往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受教育的环境和发展智力的条件。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图书,更是认为多多益善。可是,令人困惑的是,有时却事与愿违。有位年轻的爸爸告诉我:孩子看到小伙伴有电子琴,也吵着要,但买回来后才两三天,便丢在墙旮旯里了。孩子的屋里,玩具熊猫、积木、神奇画  相似文献   

3.
要使孩子的心身到得良好的发育,做父母的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孩子的心理需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每天都需要一个好的开端。父母最好把早点买回家与孩子一起吃,不要让孩子自己买早点,一边走一边吃;当孩子离家前,应该与孩子亲一亲,或说句鼓励的话,使孩子一大早  相似文献   

4.
时下为人父母者,喜欢给孩子买礼物,且礼物越贵重,似乎爱子之心越真切.因而小至电动汽车,大至电脑,虽掷重金而不惜,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不过,人们常常忽略赠给孩子另一件最贵重的礼物。一位外国富商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开生日party,孩子的好伙伴都来参加。晚会上富商手捧盒子要送给儿子一件价值昂贵的礼物。儿子接过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有一张写着字的纸条,儿子大声念道:"宝贝,我愿把每天中的一小时送给你,随你使用"。这位富商把自己的时间看作是赠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多么难能可贵。与之相比,如今一些父母只知道多花钱,让孩子吃得高档,穿得考究,玩得尽兴,活得潇洒,认为这样的礼物是最贵重的,也是最实惠的。丰农足食固然很好,但物欲饱和,是否精神充实呢?孩子  相似文献   

5.
假设你们是9岁和5岁两个孩子的父母,你们认为你们已尽了全力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智力。你在他们还是婴儿时就开始念书给他们听,你给他们买教学玩具,你还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学校里学得不错。 但是这应该归功于你吗?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看法,即使没有你的热诚努力,他们也会照样很好。举例而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戴维·罗在其所著《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坚决认为父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智力不产生影响。查尔士·莫利和已故的理查德·赫恩斯坦在《钟曲线》一书中声称,智力主要是遗传的,但由于种族不同而  相似文献   

6.
杨晓 《科学之友》1997,(5):38-39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作父母的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为了提高子女的智商,他们真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有的给买"脑黄金",有的给买钢琴……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适得其反。其原因除了操之过急之外,主要是对幼儿大脑神经成长发育的过程缺乏了解,没有抓住时机。另外,培养孩子哪些方面,培养的方式选择上也有一些问题。科学家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就有几千亿个叫作"神经元"的脑细胞。有些神经元在出生前即联接于其它细胞以调节生命的基础,如心跳和呼吸。另一些神  相似文献   

7.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父母?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几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知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  相似文献   

8.
8岁的汤姆·巴利特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他和家人一起住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他聪明出众,特别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备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同时他也是痴迷于变形玩具的高手,他灵巧的手指一会儿把火车变成机器人,一会儿把机器人变成火车。只要心爱的变形玩具不在身边,他就把自己当作是玩  相似文献   

9.
孩子去年上了小学一年级,上学以来,我从来没有给过孩子零花钱。我觉得,给孩子零花钱弊多利少。给孩子零花钱,除了孩子买东西方便以外,起码有以下三个弊端。一是极易强化孩子的金钱意识,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抵抗"金钱拜物教"的潜意识和能力。经常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天天与金钱打交道,  相似文献   

10.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寄希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古有口皆碑,人人称道。然而,本文所以提出疑问"可怜天下孩子心"的用意,是借表述孩子们在父母发生纠纷时作出的反应,说明孩子关心父母之心同样强烈。镜头一:放学铃响了,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叽叽喳喳,欢蹦乱跳地出了校门,唯有小毅满脸愁容,  相似文献   

11.
做父母的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有特殊才能。如果孩子喜欢玩带机械构造的玩具,就要把孩子培养成工程师。而如果学弹钢琴稍掌握得快一些,就要把孩子送到音乐学校,使他(她)将来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  相似文献   

12.
<正>刚刚成为"新杭州人"的小琛和妻子,和许多在外打拼的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这里扎了根,于是决定把父母和孩子都接到杭州一起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小琛和妻子真切地感受到当下生活的便利。如今一家团聚,"掌上"完美生活也即将开启。落户是老人和孩子初到杭州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小琛的儿子糖豆,已经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落户迫在眉睫。打开"浙里办"app,搜索"落户",就能轻松找到"市外老年父母投靠子女落户"办事项,需要准备的材料、费用、办理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玩具娃娃,孩童期保留下来的或是买给自己孩子的,日积月累,它们成了累赘,最后也许就放在杂物房,变成无人问津的"无用"之物。它们真的就只能这样一直黯淡下去吗?日本有一个专门的网站叫"Second Life Toys"(第二生命玩具),旨在赋予破旧玩具新的生命,给残破旧玩具装上四肢,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器官移植和捐赠的重要性。在这里会有两个分类,待手术的玩具和捐赠的玩具,将捐赠的玩具嫁接到受伤的玩具中,让它重新生动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以来,各位父母一直都在为应该在互联网上分享孩子的哪些内容而忧心。强大的新技术带来更加急迫的风险。在TikTok上有两派泾渭分明的父母:一派父母为了点赞会往孩子脑门上敲蛋,另一派父母孤注一掷地努力确保互联网不知晓他们的孩子。对于一位以科迪·埃莉丝(Kodye Elyse)之名发布内容的35岁TikTok明星来说,一次令她不适的网上经历使得她停止让她的三个孩子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她在2020年发布的一个小女儿跳舞视频吸引了数百万观看量和来自陌生男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评论。她要求《纽约时报》不要印出她的全名,因为她和孩子们过去遭到过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5.
<正>还记得上次带孩子去游乐园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承诺过孩子的一次假期旅游吗?孩子希望你带他去看世界,而你却在手机里遨游。还记得儿时许下的诺言,长大了要带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而如今,你的父母只能许久接到你的一通电话,而你却在手机的世界里"销声匿迹"。我们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放下平板电脑,和家人"一起真正生活"了。我们有多久没有离开电子屏幕,心平气和地专注做一件手头的事了——无论是看几页书,还是写几行字,或者,只是像个孩子一样,从头到尾听完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反毒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毒品对孩子的影响决不能低估。家庭、学校对此忧心忡忡。所有做父母的,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更担心自己的孩子沾染上毒品。父母能使孩子远离吸毒,只要他们知道怎么去引导。下面是父母预防孩子沾染毒品的7个措施。1.谆谆教导最近美国一机构对加州中学的2700名一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34%的人从父母那里知道药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流光溢彩的未来。为父母者应该看到,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本领。因此,父母对孩子应从小培养"强者气质"。须知,先天条件和环境并不能确保每个孩子成为"强者",孩子的智商、生活环境、受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大多数人会认为,父母的身高较高,孩子的身高就不会矮;父母的身高都不高,那么孩子受到遗传的影响,身高多半会与父母相似。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去测量自己的骨龄,预测未来身高,这种方式是否科学?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  相似文献   

19.
玉华 《科学之友》2005,(5):64-64
在美国,幼儿教育专家主张孩子一生下来就独自睡,理由是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性。父母亲在孩子出生前,就准备好一张漂亮的婴儿床和一间小屋,从孩子刚生下来起就让小孩单独在小屋睡觉,小孩卧室里的家具都是为小孩特制的,有的还有各种装饰和小孩的玩具。母亲生下孩子,就与孩子彻底分开了(不像中国母亲,与小孩同睡)。孩子能爬能走之后,父母也是让小孩自己爬和自己走。小孩长到两岁时,美国人称之为可怕的两岁。此时的孩子还没启蒙,他们不懂规矩,也正是学习规矩的时候。小孩被周围新奇的世界吸引,不断地探测自己的能力,这时孩子并不明白家长的劝说…  相似文献   

20.
心理信箱     
李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在校生,就叫我琳琳吧。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我现在很苦恼。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小、初、高,到现在的大学,一路走来虽然辛苦却也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