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深层搅拌法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上问题,通过对新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有关深层搅拌法复合地基处理有关规定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执行规范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大石桥地区的具体工程实际,进行了不同水泥掺入量、不同龄期以及现场搅拌水泥土的强度试验,并进行了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得出了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有关技术参数,为本地区地基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220-2002)(以下简称规范)对水闸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根据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在淤泥地基上新建的三座涵闸实施经验,从水闸地基承受竖向作用、水平作用及防渗等功能方面以及施工方面,探讨粉喷桩在水闸地基处理上应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王小明 《科技资讯》2009,(15):31-31
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附录A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中的若干问题,参考相关规范和文献,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白晓霞 《甘肃科技》2009,25(11):107-108
针对运用旋喷桩加固软弱地基,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结合工程实例,综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中相关旋喷桩的规范,从设计前的地质勘察、现场试验、情况调查、初步估算旋喷桩直径、确定单桩承载力、桩的布置、旋喷桩加固地基设计实例等方面,探讨了旋喷桩在加固软弱地基时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我校《地基》教学过程中,区域性地基部份的扩充教材。本文从归属年代、地质构造、分布、工程地质特性、常用的工程处理措施等方面,对攀西地区昔格达组土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复合土层压缩模量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复合地基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计算关系到复合地基的选型和建筑物变形计算,本文通过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及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土层模量计算式的分析,讨论界定规范公式的使用条件,可供工程界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攀西地区昔格土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系我校《地基》教学过程中,区域性地基部分的扩充教材,本文从归属年代、地质构造、分布、工程地质特性、常用工程处理措施等方面,对攀西地区昔格达组土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晓红 《甘肃科技》2011,(1):135-136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梁远森  周同和 《河南科学》2012,(10):1503-1506
微型桩复合地基以列入新修订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有关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设计参数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积累资料.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采用新规范计算微型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增强体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结果表明发挥系数与桩间距、桩径、垫层厚度、桩土相对刚度有关.满足新规范要求的一般设计条件下,λ可取0.9~0.95,对应β可取1.20~0.9.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东市某清真寺古建筑八字影壁墙由于建造时工艺所限、黄土湿陷性和年代失修等因素,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倾斜;根据该工程《地勘报告》和古建筑现状及病害成因,对墙体地基设计了加固方案,采用坑式静压桩、石灰桩和基础托换相结合法进行了纠偏和地基处理,阐述了地基加固及基础托换技术;经过为期一年的沉降变形观测,地基加固后上部墙体未出现沉降和倾斜。  相似文献   

11.
孙义刚 《科技信息》2009,(19):203-203
《地基与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对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介绍了自己在多年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毅 《科技信息》2010,(3):I0117-I0117,I0154
针对天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核心”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问题设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个性化的考核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式等方面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瑶瑶 《科技信息》2008,(11):171-171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从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渗透学科整合思想等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全面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性质、特点与要求,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手段,优化成绩考核机制。提出了一套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力图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课程,达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特点,寻找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础工程》教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工程》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提出了《基础工程》课的一些教改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岗位实际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标准,进行学习情景设计,重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理论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这些举措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通过教师的"教"来引导学生的"学",采用多种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近机类学生的机械专业背景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优化模块化大纲几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