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国有企业与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国有企业是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主体力量,改革国有企业是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便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奠定微观基础;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使其布局和结构发生转变,以便更好地找到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公有制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而为尽快改变国有企业低效率状况,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一、产权制度的涵义和功能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时至今日,已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逐年向好,时做为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却举步为艰,陷入困境。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从1978年开始的企业改革,至今已有19年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6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向企业“放权让利”,从  相似文献   

5.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现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王陇华 《甘肃科技》2014,30(24):118-12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健环节。国有企业效益不佳不等于国有企业没有希望,国有企业搞股份制改造并非搞私有化,建立以"政企分开、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目前,国有企业已进入一个新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企业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两种新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已被公有制接纳并吸收,特别是在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是我国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随着我国改革的发展,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形式,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在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提出应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主张股份制可以大胆使用等。这些理论上的新突破,必将大大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转变经营机制、增强活力,进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相适应的改革,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公有制观,首先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若干含义及相互关系,其次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的法权占有与劳动占有,区别劳动占有与劳动人民占有,马克思的公有制是劳动占有的公有制(劳动公有制)。基于这一理论前提,作者讨论了若干热点问题: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与生产力水平,重建个人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个体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与计划市场,马克思的“失误”,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当前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振国有企业之路。第三代领导集体殚精竭虑,运筹谋划,倾注了很大心血。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而产权变革也被推上了新一轮改革风暴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产权改革,其实质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重新安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和强调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十五大报告又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使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就告诉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寻找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从某种角度看,是不断明晰和界定国有企业产权、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经济实体地位的过程.然而明晰产权只是搞好国有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产权并不等于竞争力本身.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私有化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途径,而90年代末在英国兴起的超产权论为实现国有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情况下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上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十五大精神为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企业间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进行着资本重组,在重组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国有企业转制清理评估这一重要环节。搞好资产评估是转制的关键一环,是产权管理与产权交易的基础,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评估是以资产论权益,资产评估值反映出资产以效用并以此作为取得收入和确定它在新的组织实体中权益的依据。因此在国有企业转制评估中,评估机构应按照独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质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实地考察一些国有企业基础上,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如下看法: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必须确立改革指导思想;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最后还探讨了实行公司制需解决好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析国企改革与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各种制度缺陷,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推行的一套改革办法.国有企业革从高端管理层上应该取消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委派制度;从基础职工层上应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国有企业应该广泛开展ISO 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