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琴芳 《科技信息》2009,(34):129-129
培养和发挥学生课内外学习英美文学的自主性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学生认为英美文学课程无用,导致兴趣不高;二是面对那浩瀚的学习内容,学生也不知该如何自主学习。对该课程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是导致这两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课程大纲,让学生明白课程教学目标的分层以及课堂教学的定位,体味文学课程的有用和趣味,进而明白课内外该如何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形成性评价对于改善这些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形成行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侧重介绍了其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述英美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采用文化背景介绍、词汇含义介绍、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与赏析等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使文学学习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强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也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审美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读写研一体化训练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加以改进。旨在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巩固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地位,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欣赏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认知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理论要求打破以往僵化单一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施行全方位改革,构建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其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英美文学课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英美文学原著。目前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学方面存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本课题侧重于以下三方面研究:1)教学内容;2)教学手段、教学方法;3)考核办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建构方式和实施环节,为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提出了一种应对性的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教学既有助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获得预期的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混合学习把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多媒体在线学习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组合,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大延伸了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学习支持的能力和手段,并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方式的学习路径选择和灵活自主的学习活动.利用混合学习原理来改革和构建成人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运行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也可以避免单纯的远程教育造成的师生隔离等违背人才培养规律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成人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改革中要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建立和完善分级办学管理体系、着力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新形势下英美文学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讨论课程设计的四个主要方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及创建和谐、合作、互动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思维培养如何落实到具体课程建设中是文学教育中亟需解决的教研课题。英美文学类课程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密切相关,应用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培养方法,以能力产出为导向,可以解决该课程的现实教学困境,使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研究能力、人文视野等共同发展。具体应用上,批判性思维培养可以采取或显或隐的方式融入英美文学的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中,通过设问、讨论、比较分析、课程思政等途径开展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1.
杨月梅 《科技信息》2013,(2):284-284
英美文学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英美文学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英美文学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文学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导入三个方面提出了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思路,并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燕 《科技信息》2012,(33):478+484-I0006,I0012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对于英美文学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指导意识和能力,提供英美文学课堂环境与资料环境,组建英美文学自主学习中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主要包括环境、教师和学生的三维一体大学生英美文学教育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应把带领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固有的情感体验和时代主题作为重点。发挥文学阅读在塑造人格、培养学生情感智慧、人文素质中应有的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都应体现文学是对人的教育这一理念,将人文精神内化到英美文学课堂,使学生在天长日久的熏陶中获得从"自在"过度到"自为"的能力,以及对外在世界的正确把握,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14.
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文学又被称作"人学"。然而长期以来,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和高中时候没有太大的区别。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英美文学课得不到重视的原因,阐释了开设英美文学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教学一般包含文化史和文学作家作品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包含量大而广的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老师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关联理论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指出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运用关联理论进行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注重运用多媒体,能使各模态均具有最佳关联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的多模态认知,改变英美文学教学中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现象,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异质文化中的"平行文本"和日常教学实践,梳理中华诗词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融入模式,旨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中的价值,阐明本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可以帮助中国学生加深对目的语文本的审美感受和深入理解,又可提升其思辨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所以,以中华诗词为载体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不但有...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美育有其必要性。英美文学课教师应坚守 自己的阵地,充分利用英美文学作品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以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与 时俱进的美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一直以来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以分段式模块化教学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分段式模块化教学法”,包括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在内的其他方式为辅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在民族高校英美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强调先将教材内容合理地分为几大模块,再将每个模块内的教学分成几个重要阶段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消除学生因对作品的被动接受而产生的枯燥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行对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包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学科的教育以及加强对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修养,培养出一批厚基础、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以特色学科英美文学作为个案,分析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探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更新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创造素质教育的环境,渲染素质教育的氛围,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从而推进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贯穿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王育烽  陈智淦 《长春大学学报》2011,(11):134-136,147
英美文学课程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一些原因,英美文学在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逐渐走向边缘化地位。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广泛阅读多位同仁与前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前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文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