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硝基甲苯用Na2S还原生产对甲苯胺,产生大量废母液,对其治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治理工艺条件,应用于生产实际后,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石漠化分布现状和驱动因子,并利用GIS分析功能,进行多要素空间组合分析,实现了对信息的深挖掘,揭示了石漠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石漠化程度的不同进行石漠化治理分区研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模式.坡改梯、退耕还林、特色经营果林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生态修复等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目前的治理状况是与农村改革后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联系的。因此,要改变农村治理状况就需改变农村的经营体制,推进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最后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以欧洲足球五大联赛2017/18赛季经营状况为载体,从职业足球俱乐部内部经营和市场环境两方面讨论和研究治理做法和经验,从而指出五大联赛市场平稳有序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我国足球国情出发,结合五大联赛市场治理经验,探索中超联赛市场治理创新,研究认为:创新治理主体结构,形成“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明确中超治理主体责任;创新职业足球市场治理体制,提高中超市场自治能力和水平;创新职业俱乐部内部治理体系,创造职业足球俱乐部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创新治理价值体系,打造足球产业经营全产业链,创造中超市场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5.
法律介入公司治理正当性的法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公司与股东、经营、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之间关于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契约、化的制度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公司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矫正或弥补现代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威胁,使公司本身的自由与保障公司关系人的利益之问协调发展。公司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制的统一。基于权力制衡、公法私法化、减少组织成本、促进长期交易、弥补市场不足、调整利益冲突、促进经济主体之间合作等方面的需要,法律有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但法律在介入公司治理时必须为公司自治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合同、章程、市场、化等非正式性制度的作用,以弥补法律的局限,使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所有权与控制权彻底分离,由代理人经营企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由此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是公司制度必须克服的难题,公司治理制度就是因此而产生,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设计必要的控制程序,组织结构及激励机制,使不同的权力人之间权力处于分立和制衡状态。这就是公司内部机构的分权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产业化治理是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产业化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开展产业化治理中,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基地走规模化经营、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适度性对治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是否有效,而治理结构的有效与否,又取决于公司股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其中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是决定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就尤为重要。为此,文章以沪深两市13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综合评分法和相关性检验来分析股权集中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相关关系。该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在股东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以激发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长期治理效率的提高,同时,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对控制内部人控制和经理人的激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焕琴 《科技资讯》2006,(3):121-123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会计信启、失真的成因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因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治理是以治理理念为价值取向的各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协商合作、共同经营大学的机制、方法和活动.通过对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大学治理的历史演进的研究,对大学治理现代化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鉴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日益惨淡,笔者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入手,分析了传统国有独资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提出了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治理结构改革的几个思路,并提出了决定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新方法及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各种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媒体对企业的关注使企业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为公众所知晓,通过这种方式使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司的投资、经营、股利分配等行为和公司治理活动都产生了影响,媒体通过关注公司负面消息对于公司治理产生影响是现阶段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媒体通过关注公司负面消息影响公司治理的机理主要有声誉机制和政府机构介入机制两种类型,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优化高职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水平,对高职产业学院未来发展乃至产教融合实体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高职产业学院的内在特征,对优化高职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梳理高职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内涵,提出高职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组织、治理制度以及治理机制五个要素,并针对各要素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周笑飞 《山西科技》2007,(2):36-37,39
文章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委托-代理”链条中产权代理和经营代理的分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难以完善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进行产权改革与优化公司治理的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和关键。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解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公司治理是以产权为核心和纽带,而财务治理则是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构成的,财务治理做好了,公司治理便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欧洲公司丑闻表明:单一依赖内部监控是产生这些缺陷的根源。这为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变迁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应当建立内外监控为一体的公司治理模式。为此,我们应当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企业融资、制度建设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从全球视角来看,科技治理的是基于国际研发合作以及贸易这两方面的诉求产生.从国内视角来看,科技治理是源于国家使命地方化的以及地方利益区域化的诉求产生.根据不同的诉求,国际科技治理可以分为基于研发的科技治理模式与基于贸易的科技治理模式2种;国内科技治理可以分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纵向科技治理模式、地方间政府横向科技治理模式以及...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个评价企业的新指标,可以全面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或创造的价值,反映资本所增加的经济效益或收益,并以此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总结了公司治理结构中产生的问题,阐明了经济增加值---EVA的内涵,并论述了如何利用EVA优化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治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所依赖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企业财务治理的基本条件。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完善,则市场上普遍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高,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则有助于良好的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更接近社会机构,其经营状况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以至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其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应该体现出这种特殊性,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强调包括股东和存款人在内的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银行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宜利用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契机,通过采取股份化和股权分散化,以及引入非股东董事和非股东监事等措施,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维护银行业的持续稳健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