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归纳问题是归纳逻辑中的根基性问题,对它的解决经历了从整体辩护到局部策略,再向新的整体辩护复苏的思路转变。归纳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必须对之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才能推动问题的相对解决和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G.A.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了精心辩护,其辩护的思想动力可以归结为历史、方法论和情感三个方面.柯亨为马克思所做的辩护,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或两种策略,其一是生产力的首要性,即所谓的"技术决定论"辩护;其二是平等的价值追求,即规范的政治哲学辩护.所阐述的关键思想是:生产力的首要性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柯亨的辩护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贡献了比较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认知整合问题始于对广义具身认知的研究,在注重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其要义在于将认知过程作为一个由遍布大脑、身体和环境中的异质成分组成的动态整合系统。一定意义上讲,认知系统的具身-生成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能够被视为一种持续交互的情境性文化过程,进而可将涵括于人类系统发生历史中的生态位建构以及文化传承视为推动认知系统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视角,其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濡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控制论的"赛博"受到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并引发人们对"人类日益技术化"和"技术物日益人格化"高科技现象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使我们进入后人类主义。后人类主义科学观试图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范畴,并建立一个所有"中心主义"都崩塌的赛博世界:赛博是主客体共同建构的产物,并由此走向一种新本体论——我们在建构世界的同时,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在建构着我们,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共同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的兴起,激发了哲学家将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智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但是鲜有学者思考过,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够"认识它自己"。诊断这项阙漏的根源,为此提供正当性理由便是必要的。基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前景,表明人工智能原则上可以拥有关于自身信念、欲望和意图之类的命题态度的自我知识。从既有的关于人类自我知识的主流理论中,筛选出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类似于卡鲁瑟斯的阐释性感觉理论,它也体现了卡萨姆所说的"实质性自我知识"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人类增强"问题是20世纪末伴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凸显的具有较大伦理争议的社会问题,这种按照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改善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将无疑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巨大挑战。其道德和伦理蕴涵必然会影响到今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的整体道德伦理规范。因此对于"增强"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理性地思考与商讨,从而全方位地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既能达到促进增强技术积极面的发展又能合理预期其潜在的风险性,预防或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由于人类社会认知的不匹配,在伦理方面,就可能形成对人工智能的一种"伦理迷途",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慌或者盲目崇拜。荷兰学派的威伯·霍克斯和彼得·弗玛斯通过对于"功能偶发性失常"的分析,提出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失常是其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一个普遍现象,反对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或者盲目崇拜,进而对人工智能的功能认知提出了理论进路。即解决方案既要从技术人工物自身方面解决,也要从技术使用的不确定性等技术人工物的社会性方面去解决。  相似文献   

8.
"辩护"在传统知识论中是一个核心概念。以邦杰为代表的整体联贯主义者认为,一个信念的辩护取决于它所在的整个信念体系的联贯。而普兰丁格则认为,整体联贯主义必须预设元信念的辩护,即"元辩护"问题,故而是不能接受的。为此,普兰丁格从认知原则、义务论立场和元辩护问题等多个方面对邦杰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力主用"保证"来代替"辩护"。通过这场争辩,我们可以对知识论中的"辩护困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主要从哲学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现实应用,具有推进哲学研究领域拓展和内容深化的理论意义、引导人工智能相关科技伦理规范及人文约束的实践意义以及支持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历史意义。人工智能哲学研究需要重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等维度的问题,未来应当关注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评判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和社会变革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奇点突破及其评价、人工智能在社会认识论中的应用建构、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运用与社会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是理解涉身认知交互本质以及建构相应交互哲学的重要进路。当代美国哲学家肖恩.加拉格尔通过建设性地解读和利用现象学为我们探索交互认知和建构交互哲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加拉格尔从方法上廓清了一种建设性现象学的存在,建构了一种基于现象学的整体涉身性理论框架,尝试通过整体涉身性框架对认知科学研究进行了科学解释,并且透过交互主体性互动理论展示了一种可能的交互哲学。他的探索既具价值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