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智能天线技术是应用于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天线系统从接收信号中获取方向信息,通过DSP算法动态地产生波束,实时地跟踪移动用户的运动,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干部,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与传统的天线系统相比,智能天线能有效地消除邻近小区的干扰,简要介绍智能天线的概念,并提出一种新颖的用于智能天线系统的时空联合检测算法,同时给出该算法对于TD-SCDMA系统上行链路在室外环境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信道估计为基础的联合检测是TD_SCDMA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有效地消除多址干扰(MAI)和符号间干扰(ISI)从而提高系统容量.本文在分析TD_SCDMA系统下行链路基带离散时间传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下行链路信道估计的快速算法,并结合终端联合检测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提供同样信道估计性能的同时,计算量降低了近3阶.  相似文献   

3.
TD—SCDMA移动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基于TD-SCDMA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战略,提出TD-SCDMA移动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的研究。着重介绍了一致性测试的原理,TD-SCDMA移动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抽象测试集的生成。通过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可为TD-SCDMA移动终端设备提供标准的、实用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和工具,以解决接入网络时产生的协议非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W—CDMA,TD—SCDMA和TD—SCDMA等3G通信系统,分析了3G通信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TD-SCDMA系统下小区选择/重选的协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的仿真流程,得到了仿真统计的结果以及适合TD-SCDMA要求的门限值,该门限值直接影响到TD-SCDMA系统的性能以及无线资源管理与优化,对TD-SCDMA系统协议层的开发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TD—SCDMA相邻小区下行链路干扰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TD-SCDMA系统中相邻小区下行链路的干扰,给出了小区间下行干扰模型和传播损耗模型,并通信仿真得到不同时隙,不同小区业务负荷条件下来自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干扰数据变化曲线,对小区间干扰的分析与仿真为优化未来网络的空量以及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TD-SCDMA系统上行链路中的联合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各种信道环境下上行链路的性 能,并考查联合检测算法抗远近效应的能力,以及信道估计窗对联合检测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T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抑制多径衰落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高TDSCDMA系统的吞吐量。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多径干扰消除算法(MPIC),比较了该算法与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联合检测)的基本原理,对这2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进行了复杂度的比较,得出了多径干扰消除算法优于联合检测算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蜂窝通信技术TD—SCDMA系统的组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它的核心网是对第二代蜂窝移动系统的演进,依然可以看作是在使用第二代蜂窝系统的核心网,网络组建相对容易。而WIMAX系统作为新兴的技术,虽能单独组网,但是架构和第三代蜂窝通信技术TD—SCDMA系统不同,要想实现这两种技术的融合,就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服务的办法,以此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手机的双模(即TD-SCDMA和GSM两种模式)特点,在分析TD-SCDMA手机空闲模式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区重选控制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
多用户检测(MUD)是宽带CDMA通信系统中抗干扰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多址干扰,提高CDMA的系统容量。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MUD对CDMA系统容易的影响,并用ATLAB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恒模性质的新算法.分析了衰落信道下的等效离散接收信号模型,给出其矩阵表达式,进而推导出了接收端均衡器的权系数与等效扩频码矩阵间的关系.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理论正确,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13.
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架构实现了小区间的联合处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技术在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由于训练和反馈开销较大使得Massive MIMO难以应用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C-RAN架构下,考虑在不同小区之间引入联合空分复用(joint spatial division and multiplexing,JSDM)技术减少导频序列检测和信道信息反馈开销,在高酉条件不满足时,采用基于伪逆的方法来减少组间干扰,通过迫零(zero-forcing,ZF)滤波实现组内用户间干扰消除.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一阶预编码矩阵相对于块对角化(block diagonalization, BD)算法复杂度得到降低,其和速率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14.
联合检测(JD)技术是T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但是满码道工作时,信噪比恶化将导致系统性能降低.多步联合检测(MSJD)技术和迭代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迭代MUD技术时,经过3次迭代后,将接近单用户的性能,但运算量与码道数呈指数关系.采用MSJD时,当码道数较大时,运算量相对于迭代MUD少得多,但是K个码道的系统性能最好只能接近采用JD算法时K/2个码道的性能.同时考虑运算量和系统性能,将迭代MUD和MSJD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多步迭代MUD技术.根据仿真得出:相对于单纯的迭代MUD,运算量将大大减少;相对于单纯的MSJD,系统性能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应用FFT在频域与小波变换在时域的优势,设计搭建了基_4 FFT与Daub4小波变换结合的嵌入式电能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小波变换检测电压骤升、骤降等暂态问题,使用FFT分析稳态下电信号谐波。为验证系统的实际检测能力,分别对稳态、电压骤降、电压暂态干扰三种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测试和Matlab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嵌入式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在稳态时,检测基波幅值的误差为0.3%,满足公用电网GB/T 14549—93对谐波测量仪器的A级标准;同时,在电压骤降、电压暂态干扰状态下也能准确检测到电信号的突变时间,实际系统检测和软件仿真结果误差在1.6 ms内,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声信道可用通信带宽极其有限,如何实现对水下频谱资源的有效共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认知水声通信的提出为其指明了新的方向。考虑到水声信道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径效应等特殊性,将多信道联合频谱感知技术应用于认知水声通信中,研究了适用于水下的多信道联合感知的数学模型,并将此模型转换为以认知水声通信系统总吞吐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带约束优化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方法的多信道联合感知算法。仿真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干扰条件下,新算法比传统未使用优化而取一致判决门限的水下频谱感知方法能取得更高的系统总吞吐率。  相似文献   

17.
CDMA通信系统中,各个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导致了多址干扰。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或信号功率的增大,多址干扰就成为宽带CDMA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干扰。多用户检测(MUD)是宽带CDMA通信系统中抗干扰的关键技术,就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信息对单个用户的信号进行检测,有效地消除多址干扰。笔者从理论上分析了CDMA系统在不采用和采用MUD时用户容量的表达式,提出了利用MUD技术增加系统容量的多种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仿真来分析采用MUD对CDMA系统容量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得出结论:MUD效率越高,CDMA系统容量改善越好;同样的MUD效率下,数据速率越低,小区间干扰越小,比特能量功率谱密度之比低,CDMA系统容量的改善越好。  相似文献   

18.
光码分多址系统及其多用户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用户干扰是影响OCDMA系统性能和用户数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多用户干扰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在介绍了几种降低多用户干扰的常规方案及其性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用户检测技术OCDMA系统中的应用,并对泊松模型下利用干扰估计技术消除多用户干扰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抗阻塞干扰的低速率语音编码传输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在跳频信道上的语音传输需求,研究了一种抗阻塞干扰的"滑动窗"语音传输算法。将传输码流均匀地分成若干片段,用定长的"滑动窗"在码流上滑动并截取其中的一段连续片段作为某跳频点的数据。接收端比较连续若干跳的重叠部分,判断并恢复出"坏跳"数据。对每个片段进行差错控制保护,通过"联合最大后验概率译码"的方法抵抗更高误码率的影响。测试表明:在有阻塞干扰的跳频信道上,"滑动窗"算法的分段信噪比平均高出传统的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算法20dB。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各自存在的不足,提出并深入探讨了一种将安全扫描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引入了启发式分析和多模式匹配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