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江苏中部沿海近2000年来的海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达源 《科学通报》1991,36(20):1574-1574
近2000年来百年尺度的海面变化的研究,是地质时期万年-千年尺度与未来十年尺度海面变化系列研究中的中心环节,然而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江苏中部沿海地带,面向开阔的海洋,以西为宽广的全新世古潟湖——泛滥沉积超覆洼地及古砂堤带,由于有丰富泥沙物质的补给,在近2000年中该地海岸位置向海推进了约40km,所以我们选择该地进行2000年来海面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吉余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河口海岸这门边缘科学的研究。他创建了河口海岸研究所,突破了传统地貌学的范围,把地貌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河口海岸,密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配合水利、交通部门,为建港、航道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受到有关生产部门的欢迎。目前他老当益壮,正在领导开展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工作。我们预祝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就。本刊于最近特地去采访了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弧形海岸海滩地貌对台风大浪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子燊 《科学通报》1995,40(23):2168-2168
台风(或风暴)引起的狂风巨浪和风暴潮是造成海岸严重侵蚀的灾害性事件,国内外对此都十分关注.然而对于砂质弧形海岸在此突发件事件前后不同岸段海滩地貌的响应过程尚未见有研究报道.本文拟根据1986年16号台风对广东水东弧形海岸影响前后短时段岸滩蚀积变化的现场实测资料为例,对此加以分析.1 研究区海岸环境1.1 海岸形态与岸滩地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气温直减率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精云 《科学通报》1992,37(9):817-817
一、研究方法 1.海岸距离资料的采集 海陆分布是影响我国温度分布的基本自然要素之一。本研究使用气象台离海岸的最近距离作为海陆分布影响的尺度。考虑到印度洋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的高度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  吴超羽  许刘兵  韦惺  黄山 《科学通报》2011,56(4-5):342-353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 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 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 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 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 理论计算表明: 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 m; 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 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 m. 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 m以上, 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 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 年才有1 次, 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 因此, 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 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 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 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 还原海面下降幅度, 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表明: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m;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m.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m以上,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年才有1次,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因此,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还原海面下降幅度,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卡特里娜飓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给路易斯安那州周围的海岸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对海岸线进行连续观测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用于定量评估飓风对海岸的破坏,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飓风对海岸的破坏过程.本文选取新奥尔良西侧一段约180 km的海岸线为研究区,综合使用美国陆地卫星时间序列和验潮站的水位数据得到飓风前后的海岸线变化率.提取不同时期的海岸线,然后进行速率估算和变化检测.结果表明,飓风登陆前后,海岸线位置和变化速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卡特里娜飓风之前,研究区有39.42%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60.58%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海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2.53 m/a;而之后有26.73%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73.27%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海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3.58 m/a.卡特里娜飓风给海岸造成了很大破坏,86.57%的海岸在卡特里娜飓风中受到严重侵蚀,研究区海岸线向陆地平均移动14.91 m.计算结果表明遥感技术确实能够有效估算出飓风前后的海岸线变化.其结果可用于评估飓风对海岸的影响,为灾后重建提供基础信息,也可以用于研究飓风对海岸的破坏机理.本文显示了对地观测技术在灾害评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福建中段海岸晚全新世最高海滩岩的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又申 《科学通报》1984,29(19):1193-1193
在福建省莆田县笏石半岛后石井海岸高程为35.5米的龙虎山,其顶部、中部和海滩各残留一处海滩岩,分别称为高、中、低海滩岩。作者近年来对高海滩岩体(图1)的成因进行了研究,除确定其为含文石的海滩型海滩岩外,还研究了近几千年来龙虎山海岸强烈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10ka来海滩岩时空分布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仁  杨松 《科学通报》1996,41(8):723-727
海滩岩是热带海滩的砂砾和生物碎屑受碳酸盐迅速胶结形成的岩石组合。海滩岩的形成与特定的气候条件、海面条件、海岸地形条件和物源条件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海滩岩的研究将为气候变化、海面变化与海岸变迁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谨就海滩岩形成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海滩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为 《科学通报》1993,38(3):258-258
1 海滩岩的位置、高程与年代贝澳湾是香港地区大濠岛(大屿山)南岸向西南开口的小海湾(图1(a)),宽约1km,湾内现代沙堤堤顶高4.5m。堤后潟湖大部分已干涸,现代沙堤之后约120m有一条平行的古沙堤,高程为7-6m。贝澳海滩岩埋藏于古沙堤东端及干潟湖之下(图1(b)),厚70-80cm。其中至少可分上、中、下三层,各层具斜层理或交错层理,主要成分为石英砂、砾及贝壳碎屑,层间  相似文献   

11.
一本流行的澳大利亚小说《最后的浪潮》设想了一次排山倒海的巨浪曾给悉尼周围的海岸带来死亡和毁灭。而今地理学家恰恰找到了这一事件的证据——约十万年前,夹40米高巨浪的一次海啸横扫了澳大利亚的南部海岸。他们的研究表明,巨浪在海岸侵蚀中的作用比一般认为的还要大。  相似文献   

12.
海岸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及海岸环境中的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系统调研,综述了近10年来国际上在海岸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完善高效准确的微塑料分析与鉴定方法,建立可靠的源解析技术和模型仍然是当前海岸环境微塑料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同时,基于洋流、潮汐等水动力模型揭示海岸环境微塑料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微塑料表面特性阐明微塑料与毒害污染物结合与释放机制,系统构建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的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学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在联系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海岸带污染特征,未来应重点加强海岸带微塑料污染状况的调查、监测、与其他新型污染物的复合机制、跨营养级生物传递与富集规律、以及管理体系等研究,以提升海岸带微塑料污染的研究水平和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海南昌江海尾海岸沙丘岩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正 《科学通报》1996,41(4):346-348
根据目前所知,在海南岛的北部、东北部和南部沿海,已发现了多处海岸沙丘岩.但在其最干旱的西部沿海,迄今却未见有海岸沙丘岩的报道.1991年夏,笔者在海南岛西部的东方、昌江等地沿海进行海岸沙丘调查时,曾在昌江县海尾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海岸沙丘岩体.现对该沙丘岩体作一初步报道. 1 沙丘岩的分布与沉积特征 1.1 分布状况 海岸沙丘岩体位于海南昌江县海尾镇的东北约1km处(图1),分布在离海岸约500m、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众多水库修建导致河流入海沉积物量的巨减,与气候变暖相伴的世纪性海平面上升,以及灾害性天气条件(台风、寒潮等)下极端海岸动力状态重现期缩短,使得海岸侵蚀(淹没性损失、剖面调整性侵蚀与极端动力条件造成的侵蚀等)问题日益严重,表现为原淤积型或稳定型海岸转变为侵蚀型海岸,原侵蚀型海岸受蚀加重等.在波浪作用为主的海岸,海滩成为遭受侵蚀最敏感而严重的单元.  相似文献   

15.
林观得 《科学通报》1980,25(24):1134-1134
一、福建海平面升降简况本文是作者自1931年到现在,从事研究福建海平面升降运动的回顾和总结。作者于1931年在平潭岛上见到小海湾、海积、海蚀阶地、洞穴等均有抬升,在四十年代一些地质工作者相继提出华南海岸上升的论点。作者认为福建海岸格局深受新华夏系断裂构造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北西和东西向构造的切割,这些断块有升有降,升降不等的断块,刻划了锐利破碎曲  相似文献   

16.
章大初 《科学通报》1985,30(1):57-57
海滩地形测量,特别是宽广平缓易陷的淤泥质海岸的海滩(亦称潮坪、潮滩——tidal flat),采用常规的陆地或水面测量方法相当困难。近二十年来,人们研究各种遥感测量技术试图圆满地解决这一测量学上的难题。本文以江苏省淤泥质海岸为例,介绍一种海滩地形的简易航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增温及热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不可避免。大量研究表明,到2025、2050和2100年时,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量分别为4.75~42cm、22.95~87cm和60—266cm。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对社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海岸地区被动淹没、海岸侵蚀、生态及生境变迁、海洋及大陆资源枯竭.、温湿地丧失、风暴潮及洪涝灾害、盐水侵入、环境污染、港口功能减弱、海岸抗灾能力降低、趋势性水位抬升等。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人类居住的地球的第二次突变.  相似文献   

18.
抑制海浪     
正巨浪来袭时,是灰色的混凝土护堤还是绿色的植被缓冲带更能保护后面的家园?2011年,当飓风"艾琳"袭击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岸时,2米高的巨浪开始对海岸造成冲击。位于北卡一座堰洲岛上的社区松丘海岸(Pine Knoll Shores)的两处房产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合适的研究对象。一位房主修筑了混凝土护岸,以保护他的院子免受海水的侵袭。但翻腾的海浪漫过护岸,掀  相似文献   

19.
新概念海战武器是指利用海洋、岛屿、海岸、江河入海口及相关环境中某些不稳定因素(如海风、巨浪、海啸等),同时借助于物理或化学方法,从这些不稳定因素中诱发出能"翻江倒海"的巨大能量,使敌方的舰船、舰载武器装备、海岸军事设施等失去效能的军事技术系统.新概念海战武器目前研究开发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兴盛起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就成了人们旅游的首选之地。然而,全球气候越来越恶劣,游客人数越来越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开始严重威胁世界遗产。英国“未来趋势”研究中心最新提供的报告称,越来越多的遗产景点将因气候变化和游客增多而被严重损毁。“未来趋势”研究中心在为英国的丘吉尔保险公司准备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10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美国佛罗里达的湿地、希腊的古雅典城遗址、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意大利的阿玛尔菲海岸、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在15年内,这些景点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