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门户网站正在逐步成为人们了解政府工作动态,查阅政府信息,指引公众办事,反映民情民意,实现网上办理事项等的重要服务“窗口”。因此,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好政府门户网站,是各级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不断推进政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于1999年正式建成以来,始终把网站作为省政府政务公开的一个窗口来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栏目,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功能,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和更新,使之较好地发挥了省政府推进政务公开的作用.在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协作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了解民情、听取民意、为民办事、为民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5年被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省级政府网站,并在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举办的“2005年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活动”中获得提名奖.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不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切实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目标。为此,省政府提出,要以政府门户网站为抓手,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电子政府。“中国浙江”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实施,自去年6月份启动建设,特别是今年5月份试运行以来,在了解民情、听取民意、为民办事、为民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政府网站以开设网络论坛的形式引导市民参政议政。通过“热点评论”这个在线论坛,公众就有关厦门发展、社会民生等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论坛不仅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而且对于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性、构建和谐的民意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前,"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www.shanghai.gov.cn)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上海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府走入全新发展空间。"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一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其栏目设置主要包括:政务信息、上海概览、政府公报、政策法规、投资指引、便民服务、办事指南、网上办事等八个栏目和54个二级栏目以及"市长之窗"、"统计之窗"等独立栏目。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可以在网上进行表格下载,直接政务受理、办事实时状态查询、咨询投诉等为民、便民服务。上海创建"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6.
县级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建设是服务基层民众,加强公众对政府监督的重要渠道。通过实地了解县级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的动态实施现状,从政府与社会公众两层面分析县级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从依申请公开与主动公开常设转换机制、简化依申请公开回应流程机制、回应性依申请公开大监管治理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回应性的依申请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部官方网站开设的一个供浏览者咨询问题的栏目"公众问答",近来出现很多与科技部工作职能无关的问题,诸如从狗生病如何医治到永动机专利如何申报,从孕前调理到中国足球有没有希望等,工作人员都耐心做出答复.对此,有网民评论,这是一个"很好很强大"的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8.
刘明建 《科技资讯》2007,(5):205-205
厦门市政府网站的“政策解答”栏目依托网络优势,以网络、电话为载体,为广大市民构筑答疑解惑的网络平台。“政策解答”栏目不仅加深市民对于政府各项政策法规和各职能部门的了解,而且为市民提供便捷广泛的信息服务,很好地体现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的栏目宗旨。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作为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伴随着各地政府网站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已经深入人心。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  相似文献   

10.
刘明建 《科技资讯》2006,(23):225-225
厦门市政府网站的“政策解答”栏目依托网络优势,以网络、电话为载体,为广大市民构筑答疑解惑的网络平台。“政策解答”栏目不仅加深市民对于政府各项政策法规和各职能部门的了解,而且为市民提供便捷广泛的信息服务,很好地体现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的栏目宗旨。  相似文献   

11.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的需要,重新设计与改造梧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系统.改造后的梧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栏目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服务、公众互动功能;方便搜索信息内容,形成一套完善的政府门户网站系统,能够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和公共服务的载体;是政府跟公众相互交流,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改造后的梧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应用上具有全面、合理、清晰、灵活,充分体现出"门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4,(10):38-41
平谷区“在线访谈”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新桥梁近期,平谷区京东绿谷信息网“在线访谈”栏目首次网上直播成功,率先在北京各郊区县政府网站实现了网上直播。此栏目的成功举办给政府与公众之间又搭建了一个新的桥梁,加强了政府部门和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在政府网站上举办“在线访谈”  相似文献   

13.
近日,洛阳市委、市政府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专业的网上答复、引导、回帖队伍,安排专人登录洛阳市政府网站"连线政府"栏目和洛阳信息港"洛阳城事"等  相似文献   

14.
看帖不回帖的论坛“潜水员”算是不受欢迎的人物之一,这种“潜水员”如果多了起来,论坛就会慢慢地失去活力。但在很多地方的政府网站上,这类“潜水员”却是多不胜数,这些网站上一般都有反馈和监督之类的栏目,但这些本应反映民情、上下沟通的地方,却象鸡肋一样,反馈及慢,甚至意见一去就没了音信。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站,是政府对外服务的窗口,它发挥着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政民互动的作用,在我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众所周知,政府网站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公民和企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是政府网站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为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北京市政务网站建立了统一访问量分析系统,为所有分站进行统一数据分析,实时掌握网站的访问量情况、网民关注的信息和服务情况、友情网站及搜索关键字等,为领导提供了决策支持,为网站建设提供了切实帮助."首都之窗"政府网站的做法科学、实用,在此基础上开设的栏目也得到了广大公民和企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其中选举式参与、代表式参与、协商式参与在政权层面和基层群众自治层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意识,政府在公民参与中掌握了民情,了解了民意,从而形成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应尊重和鼓励基层的创新实践,不断完善实体民主与网络民主的参与形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开启执政新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网络问政的一端是各级党政机关,另一端是近5亿网民,它的应运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话语权的下移让精英走下殿堂,让官员放下身段,让政府在百姓眼中不再遥远,其快速发展已呈不可逆转和锐不可当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公众成为了电子政府服务的核心。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不仅方便了公众,改善了服务,也解决了大量与群众日常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还实现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互助。本文主要从政府网站互动栏目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1.我国政府网站互动栏目发展情况1.1互动栏目呈现多元化发展网络媒体的互动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信息的传递方与信息接收方之间的双方互动沟通交流,如BBS电子论坛、网上调查、网络聊天室、留言板新闻跟帖、E-mail方式的读者交流等;二是指用户  相似文献   

19.
首都之窗从1998年建站起,长期不遗余力地推动广大公众的参与。首先推出了“市长信箱”;2003年又启动了“社情民意平台”,从政府议题发布、公众意见收集、数据分析、民意上传等环节形成了一条链条;2005年,又进一步推出了“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以下简称“热线”)。这条热线的建立使首都之窗的公众参与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政府与民众的直接交流,让民众感到了政府为民执政的服务精神。“热线”成为首都之窗的一个亮点栏目,也成为了公众参与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上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1999年 3月 8日,国际互联网杭州市政府同站(http://www.hangzhou.gov.cn )建成并开通。同年10月,杭州市政府网站全面改版。改版后的网站辟有杭州概览、工业企业、商贸旅游等主要栏目,新建了旅游文化、外国友人在杭州、金秋旅游节等体现杭州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专栏,还设有市长信箱、热门话题、政情民意等栏目,在页面设计上也作了较大改进,增加了每日动态发布杭州政务公众信息的窗口,初步树立了开放的、全新的政府网站新形象。今年1月,杭州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