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和美國賽跑 蘇聯工業重建的偉大五年計劃中,各種重工業是作為主要重心的。從烏拉爾山脈廣大的新冶鋼廠,直到北高加索及克里米亚遍布的新石油提煉廠,都是如此。這一次五年計劃主要的目的,是完成蘇聯工業化的過程,從而追上美国而成為舉世無雙的工业國家。  相似文献   

2.
第四個五年計劃史太林在他的競選演說裏,曾舉出一些材料,來說明以往蘇聯的生產發展情形。同時,他又縣起了今後的五年計劃的鵠的。根據史太林所說,一九一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年——俄羅斯的生産數字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蘇聯在緊接其世界性的偉大勝利之後,便立刻宣布了由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年為‘复兴与发展国民經濟’的新五年計劃了。這是一件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大事,它有如  相似文献   

4.
近年來,世界人士地於蘇聯的注意,主要是它的和平外交的發展。但是自從去年底紀德發表了從蘇聯歸來一書之後,蘇聯內政上的一切設施,也受到世界的廣泛注意了。從去年十二月起,蘇聯已有了一個世界最民主化的憲法。在最近,蘇聯又把第二屆五年計劃提早完成了;今年更是蘇聯革命成功的第二十週年。這樣,對於蘇聯内部的建設與文化上的發展,是值得我们特別注意一下了。這裏刊载兩篇文字:一篇是講一個偉大的運河工事的完成,另一篇是講一個民众教師對於工人教育的試驗:其中全是實際材料,没有空論,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最近蘇聯在建設戰线與文化戰线上的發展。——編者  相似文献   

5.
不久以前,紐約時報駐蘇聯記者愛金生曾經過火地批評蘇聯的文化工作。事實上,他並没有了解蘇聯文化政策的新動向。继愛金生之後去蘇聯的紐約時報記者米特爾顿,写了這篇通訊,說明蘇聯的新文化政策,是以配合新五年計划為中心的。這是一篇比較客觀的報道,值得我們參攷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生物學系動物学教研組根據原訂教學工作計劃,舉行了一次小型科學討論會。討論會的主要目的,是檢查半年來科學研究計劃的執行情况,推動科學研究工作,開展科學問題的集體討論。参加討論會的除該組全體成員外,尚有該系主任、黨支部代表、教務處、研究部工作同志及校外來賓。報告題目原定四篇:“中國兩棲綱動物”,“真假虎爪的辨  相似文献   

7.
蘇聯耗費了四年的光陰來擊潰德国的作戰機構,但是要使她重建德国在蘇聯境內所作的破壞,那又需要多少時间呢? 在這一代蘇聯人的生命之中,蘇聯的土地已經是第二次遭受到破壞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损失,其程度尤遠過於第一次大战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国軍隊,澈底或者部份地焚燬破壞了一千七百十个蘇联的城镇,七萬座村莊,使二千五百萬的人  相似文献   

8.
一巴黎五國外長會議之後,首先由孤立派的首領范登堡,接著由貝爾納斯和英國工黨内閣的貝文外長,發動了國際规模的神經戰。老調重弹,無非把國際間不能合作的责任,往蘇聯身上一推,然後呼籲國際反動势力要“團結一致”,部署一切。終於大資産階級的代言人李普曼警告說: “這種接近戰爭的措置,祇有在毫無疑問地准備進入戰爭的國家裏實行,才能發生效力,而美國人氏,還沒有准備就緒,也沒有打定主意進入戰爭,所以貝爾納斯的計劃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9.
一苏聯外交政策的基礎 蘇聯是當今世界最好和平,最澈底施行和平政策的社會主義国家。際此第二次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戰爭事實上已經開始的争日,苏聯的和平政策是在阻止戰爭、反對侵略、保衛世界和平,爭取集體安全的有力因素。但蘇聯之採用和平政策絕不是新近才開始的,远在二十一年前,就是十月革命胜利,俄国農工取得政權之第二天,蘇维埃政府在列寧领導之下,就已颁佈具有历史意义的和平指令,反對侵略戰爭,要求民主的、公正的和平。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一月七日,是蘇聯十月革命二十九週年紀念日。這一天蘇聯全國人民,在各地均舉行慶祝,莫斯科紅場上并有盛大的閱兵典礼,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团主席日丹諾夫,向全國民眾作了报告。日丹諾夫指出,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曾蒙受着最嚴重的损失,他說:‘在我們祖国的歷史上沒有一次戰爭像这一次战争那樣帶走了  相似文献   

11.
和平的障礙——‘欧洲軍’計劃最近舉行的柏林四國外長會議,重新打開了中斷五年的大國協商的道路,达成了关于召開有蘇、中、法、英、美五國外長參加的日內瓦會議的協議,並决定四国今后就裁軍問題或至少是大量縮减軍备问题交換意見。這次會議使國際关系有了進展,再一次說明今天任何國際爭端都可以和平解决。柏林會議是具有肯定的國際意義的。對於這次會議議程中最受注意的德國問題,四國外長沒有能够達成協議。但是,這次會議的討論過程仍然具有积极的意義。大家知道,德國問題是戰後国际關係中的基本問題之一,目前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也有赖于這一問題的解  相似文献   

12.
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始了苏联人民全面建設共产主义的大进軍。代表大会制訂的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經济計划,是这次大进軍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个計划向全世界宣布,它要在七年之內使苏联的工业产品总产量增加80%,电力生产增加一倍,化学工业的能力增加两倍,农产品增加70%;使工人和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40%;为劳动人民在城  相似文献   

13.
一转瞬即满廿四年了。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二十四周年。每年十一月七日,蘇联人民、乃至全世界同情苏联的广大人士,照例要举行一次热烈的庆祝,来纪念这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日子。自实施五年計劃以來,在每年的這一天,蘇联人民总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多的新成就。來举行他们狂热的庆祝。过去七八年來,在国际风云日益险恶的形势之下,蘇联總在每年的這一天,要拿和平政策的更大的新胜利,向全世界作一度忠誠的報道。  相似文献   

14.
美國和西歐十六國(以及中國)簽訂的雙邊協定,是馬歇爾計劃結晶化的文件。馬歇爾計劃經過美國國會辯論成立法案以後,歐洲復興計劃(ERP)成爲各國內政的一部份,以霍夫曼為主持人的經濟合作總署(ECA)成為各國政府的最高監督。各受援國在經濟上成為美國公司的分公司,在政治上成為託管殖民地。這些雙邊協定是以華爾街的利益爲總方針的。美國避免和各受援國簽訂互有義務的多邊協定,正是為了避免造成集體的反對。個別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点滴     
蘇聯名將鐵木辛柯第二次歐戰初期的蘇聯名将鐵木辛柯元帥(Semyon Timoshenko),久久沒有人提起了,最近忽然被任爲蘇聯驻阿比西尼亞大使。這相當引起了英美方面的注意,特別是英國人,認爲蘇聯可能要求義領東非伊里特利亞殖民地的託管權。伊里特利亞扼紅海声南端的門户;鐵木辛柯是著名的防衛戰略家,對於國際政治的門術,也是一名老手。一般人認爲蘇聯将積極注意中東,英國紳士要睡不着覺了。  相似文献   

16.
英國国民內閣擴軍的新計畫在英國人民中間引起了戰爭或和平的迫切問題如果這個計畫毫無阻礙的做去這就確定了戰爭天文數字一樣的軍費,现在已为公眾所熟知的了。 據第一次白皮書所稱,假定軍備欵以四萬萬鎊为最大的數目第二次白皮書却又出現了新數字假定未來五年中的軍備費總數为十五萬萬鎊。後來財務大臣又宣稱這十五萬萬鎊的數目也許還要無限地增加: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后记     
和平地区在巩固和扩大中。本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亞非三个和平中立的國家——印度、埃及和柬埔寨。陈翰笙同志的“印皮国民经济發展的計划”,就印度獲得独立后在經济上所面臨的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困难、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执行以及第二  相似文献   

18.
從「中東司令部」到美國政策的「新面貌」美帝國主義對中東地區一直表示十分「關懷」和「重視」.重要的戰略地位、豐富的石油資源,使中東被華爾街納入於它的計劃中的戰略體系之内,美國一意要在這個地區拼凑起一個侵略集團.「馬歇爾計劃」在西歐孵育出一個北大西洋侵略集團.美帝國主義在中東,也採取了並繼續採取着這樣一種辦法,爲拼湊中東地區的侵略集團製造條件.一九五一年上半年,美國與伊朗、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和黎巴嫩,分别簽訂了根據杜魯門「第四點計劃」的所謂「技術援助」協定;同年十月,美國國會又給中東各國撥款三億九千六百二十五萬美元供「軍事援助」之用.接着,由美、英、法、土耳其四國共同簽署的「聯合建議」就提出來了:要成立一個所謂「中東司令部」.根據這個「建議」,中東各國的武裝力量必须交出來,放在一個由美英將軍把持的「聯合司  相似文献   

19.
最近日本與蘇聯的关系,顯呈一種滑稽可笑的矛盾現象:一方面,日方統治層竭力宣傳兩國日趨親善;别方面,事實證明不但这些宣傳全是夢想,兩國间紧張局勢且反有增强的趨勢。首先,三月十日合衆社從巴黎發出了由上海轉來的“東京權威方面”消息,據說日本與苏联“正在談判互不侵犯協定”,並儼然若有其事,舉出一些“雙方提出的條件”。日本的是:(一)蘇聯中止援助中國国民政府;(二)中止援助中國共產黨軍隊;(三)承認满洲国;如果蘇聯答應,日本願以承認“蘇聯在新疆的勢力”來交換。這些正是日本片面夢想的自白,猶不足異。最荒謬絕伦的是據传蘇联“提出的條件”:“(一)要求承認外蒙獨立;(二)要求承認瓜分波蘭;(三)劃北滿为非武裝區域;(四)管理自滿邊至哈爾濱的鐵路!”它們荒謬到什程度,我們暂时且不討論它,只要指明完全是造谣生事者的夢囈。  相似文献   

20.
在‘鐵幕’發明家戈培爾博士死後,邱吉爾很快便檢他的牙慧,一再搬用‘鐵幕’這個名詞,以表示爵士們、財閥們、原子戰略家們對於蘇聯的猜疑。各國以反蘇為處世哲學的人們也很樂於沿用。似乎說,在封蘇聯和對東歐諸國的戒备线以至封鎖線之外,真有那麽一重看不透的鐵幕一般。然而美國的記者們竞把‘鐵幕’和美國自己的外交政策聯結地放在一道,這實在是嚴肅性的幽默。原來這兒產生了名記者皮爾遜所說明‘美國政治上的劃時代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