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苍穹中 ,李煜无疑是一颗硕大永恒的明星。国破家亡之变故 ,以及“薄命君王”的悲惨际遇 ,玉成了李煜彪炳史册的“绝代才人”地位。他以天生丽质、独标一格的绝妙好词 ,蔚为古今传诵的一大名家。李煜 ,生活于钟鸣鼎食的煌煌帝王家庭 ,二十五岁继位做了南唐国主 ,但他却不失赤子之心 ,而且聪颖好学 ,“精究六经 ,旁综百氏”,“洞晓音律 ,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尤精鉴赏 ,又笃信佛教。李煜既是一个感情丰盈的才子 ,更是一位艺术灵魂勃动的国主。艺术特别是词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甚至是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每当我沉…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3.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在词史上颇有影响的杰出词人,他的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宫殿的艳情,词风华靡,后期却是一个囚徒的哀吟,寄慨遥深.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本文从前期李煜是南唐的国君和后期他是赵宋的囚徒两个方面对比说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唐末五代,十国并峙,烽烟四起,混沌离乱。南唐国势最盛,定都金陵,共历先祖李昇、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世君王。先祖在时,笃信道家,奉道教为国教,孜孜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兴建道观,广纳天下道人;大炼丹药,服之以求长生,一时之间,庙堂之上,江湖之远,道袍飘飘,烟气缭绕。  相似文献   

5.
以二李(李璟、李煜)一冯(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贵族词,虽然仍以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为主要描写对象,系花间词的余绪,但却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成就.其一是继承与发展了以韦庄为代表的“花间别调“;其二为词人主体意识的介入,使词的感伤情调更为强烈;其三即“兴发寄譬“的类型特征与优雅清丽的艺术风貌.这些特点的存在,显示着南唐词于渐变中已向“士大夫词“的迈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索南唐后主李煜词中丰富的意象美,以及这些意象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政治上是个庸才,当了忘国之君,在文学艺术上,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却是个奇才,不失为“词国之王”。他的晚期的词,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直抒胸臆,感慨很深,意境开阔,灵活跳荡,不论言情咏物,既有很强的形象性,又有很高的概括性,在语言上自然流畅,清新朴素,施以白描,精炼准确,有民歌之风。他最擅于抒发愁恨之情,可谓神工巨匠。他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  相似文献   

8.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己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己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置此集中,殆非也。”据此可知陈氏当时所见冯延己词有二本:一为高邮崔公度跋之《阳春录》,其中无“风乍起”一首。别一本为长沙坊刻本,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十三岁的际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也有一首歌,歌名为《读你》。这里的“读”不只是“看”的意思,还应有“了解”的含义。初中、高中课本里都选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稍加  相似文献   

10.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南唐后主李煜与清代纳兰性德都擅长写愁恨词。可以说他们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对此共同的悲剧性体验,是他们愁恨词创作的生活基础,二人在词作内容、写作手法上既一脉相承,亦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南唐后主李煜词向来被归为纯情一娄,盖因其为人为词纯情任纵。李煜归宋以前,为词内容奢华,多写宫廷豪华生活或男女恋情,虽是亡国之音,但笔法自然,俊逸神飞,驳不掩玉,更多地体现出其纯真任纵的本质。围城及亡国归宋后词的内涵蕴藉、沧桑,更多地体现出失国之痛、人生之悲凉,但仍不失赤子真诚之心。综观其词,感情的真挚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白石道人诗说》为姜夔的诗法著作,但也可看成是其词论之作。从布置、精思、创新、对偶、用典、措辞和格意七个方面来看,《白石道人诗说》对白石词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以“诗法入词”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姜夔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5.
高俊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3):69-69,81
文章从南唐后主李煜生活环境、身份地位分析了李煜词风形成的原因,认为李煜的文学成就与其生活环境和身份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牵连。  相似文献   

16.
一、对孙词的评价问题谈到唐五代的词,有的人往往举温(庭筠)、韦(庄)两大家为代表;有的人则以温、李(煜)为其杰出代表。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唐五代词”这一章中说:“在唐五代词人中,无论从作品来看,或从词的发展意义上看,最有成就的当推李煜。”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况”中说:“温庭筠是词的创始者,李煜则是词的扩大者。”其实,孙光宪的词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家,他的词无论在数量上和  相似文献   

17.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张惠言、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两位代表。张氏标举风雅比兴、力矫浙派弊习,开派基于前;周氏起为再传、主寄托、创词统、纠偏失、阐幽微、发扬光大于后。然二家词论实同中存异,精粗有别。在其理论的三大支点,即“尊词体”、“崇比兴”、“区正变”上,张氏创说,然未免矫枉过正,容有未密;周氏取其精华,纠其偏颇,后出转精,但仍有值得商榷处。其理论核心“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不可视为唯一标准,其词统说与其理论亦有相矛盾处。但总体上看,二家词论各具真知,不乏灼见,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煜《虞美人》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一向被众多选家注为“美人”,本文作者根据考证认为“朱颜”应理解为词人自伤之词,指后主昔日红润的容颜变得憔悴,用以泛指人事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0.
自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世人皆以为士大夫词自李后主始。其实,士大夫词具有其自身独特文学特征,而且必须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以上条件是李煜词作所不具备的。真正的士大夫词从李煜到柳永,一直到欧阳修,必须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准备过程,才能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