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硅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中碳钢中,加入少量的硅、锰、铬合金元素,采用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砂型浇注.炉料由废钢、生铁、硅铁、锰铁、铬铁组成,浇注出的试样用箱式电阻炉加热到910℃,保温2h,于硝盐槽中进行等温淬火,分别为280℃保温1.5h,2h和2.5h.对热处理后的试样和铸态下的原始试样进行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发现,经过热处理后的试样硬度和冲击韧性性能均有明显提高,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发现热处理后的试样得到贝氏体与马氏体组织.试验表明:贝氏体与马氏体复相可以有效提高硬度和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最高为27.623J/mm2,洛氏硬度最高达到57.25. 相似文献
2.
以A3钢、硅铁、锰铁、铬铁及钼铁为原料,冶炼成无缺口的冲击试样.试样经过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分别测试了铸态及空冷处理后试样的洛氏硬度、冲击韧性,并在Olympu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了其组织形态与断口.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经920℃奥氏体化后空冷得到较好的硬度与冲击韧性的匹配,硬度为HRC31.0,冲击韧性为200.775J/cm^2,金相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含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3.
贝氏体组织具有高的强韧性和耐磨性,是一种很好的抗磨材料组织结构.本文综述了贝氏体相变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出现,人们对贝氏体相变与贝氏体组织基础理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表现在对贝氏体微观超精细结构的认识,即在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合金的下贝体组织中发现了超亚单元.以往贝氏体钢中添加Mo,Ni等贵重合金元素以及等温淬火工艺,才使贝氏体钢用作抗磨材料成为可能,基于贝氏体相变机理研究的长足进步,先后开发出奥氏体一贝氏体双相钢、马氏体-贝氏体双相钢、共晶体增强奥氏体一贝氏体钢(ABEG钢)等新型贝氏体抗磨钢。 相似文献
4.
5.
等淬球铁的贝氏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秋莲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2):178-181
利用100CXⅡ型透射电镜对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均为板条状铁素体,其间有奥氏体.随着等温转变、温度降低,板条变得细小密集,奥氏体量及其含碳量也减少.在上贝氏体中未检测到碳化物,但在下贝氏体中证实有碳化物析出在铁素体片内,排列成行并与贝氏体针长轴成55°角. 相似文献
6.
球墨铸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可得到基体中几乎没有残余奥氏体的全贝氏体球墨铸铁,本文介绍了测定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中残余奥氏体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工艺参数对化学成分(wt%)为0.40%C,1.2%Si,1.1%Mn, 0.9%Cr中碳低合金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光学显微组织、冲击韧性测试结果表明,试样在340~380℃范围内经等温淬火处理后,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且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形貌由板条状下贝氏体逐渐向上贝氏体转变,试样的硬度达到HRC44,冲击韧性ak≥120J/cm2.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通低合金钢颚板寿命短的问题,采用控制Mn、Mo含量的方法和空气淬火工艺,得到贝氏体钢.经现场试验表明,用空淬贝氏体钢浇注的颚板,其寿命是普通低合金钢颚板的两倍.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碳超高强贝氏体钢在不同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一阶段等温淬火工艺相比,两阶段工艺下组织中贝氏体量增加,马氏体量相对减少,致使实验钢的屈服强度高达1178MPa,提高58%,延伸率从7.7%升高到14.4%,单位冲击韧性达到66J/cm2,提升16%.对比研究不同等温淬火工艺下实验钢的强塑性匹配发现,两阶段工艺A3(240℃等温2h后再270℃等温1h)条件下实验钢的强塑积可达21888MPa·%.通过两阶段工艺,可消除实验钢中由于Mn元素偏析造成的马氏体带,获得相对均匀的贝氏体组织,从而使得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膨胀试验研究实验钢的等温转变动力学,采用盐浴等温淬火工艺制备超细贝氏体组织,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定量分析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钢室温组织由大量超细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间分布的薄膜状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构成,210℃等温淬火得到的贝氏体板条间距细化到约60 nm,硬度约为HBW610;实验钢的最终组织特征取决于发生贝氏体转变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等温温度越低时贝氏体转变完成需要的等温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比较高温形变热处理反常规热处理后的55SiMnVB 钢55碳钢的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构,本文得出了形变强化的原因:形变使位错密度增加及形成稳定的位错亚结构,改变了碳化物的析出和分布以及孪晶结构所处的位置。而形变织构及晶粒的细化,不是形变强化的主要原因。晶粒细化对材料的塑韧性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GDL-1型高强韧性贝氏体钢,在空冷状态下的回火冲击性能变化以及对应的显微组织和断口金相特征.结果表明,该钢经920 ℃加热空冷后获得条束状过渡形态的贝氏体加少量岛状贝氏体组织.在400 ℃~600 ℃的温度回火,分布于BF条束间的亚稳态残留奥氏体开始大量分解形成沿条束界连续分布的碳化物,在BF条内的高密度位错区也诱导析出碳化物,导致在条束界产生高应力集中而引发准解理和解理开裂,出现不可逆回火脆性,冲击能量显著降低.由于钢中的Si和Mn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抑制碳化物析出.在原奥氏体晶界未能沉淀出连续分布的碳化物,因此未见沿晶解理开裂特征,对应的断口金相呈条形准解理和解理的特征,其尺寸分别与BF条和束尺寸相吻合.该材料的不可逆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与大多数合金结构钢相比提高约200 ℃. 相似文献
15.
王克武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
研究了45#碳钢固相渗础工艺和配方,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研究渗硼组织结构。结果表明:45#钢渗硼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通过调整工艺改变渗硼层厚度可满足工件不同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35MnVN钢低温系列冲击韧性值测定,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形貌与二次裂纹扩展途径观察,初步揭示了其低温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尺寸及相对量、原奥氏体晶粒大小、珠光体团尺寸对低温冲击韧性值有较大影响;铁素体晶粒尺寸为较敏感因素;温度降低,晶界有弱化趋势。本文还讨论了改善低温冲击韧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残余奥氏体对300M超高强度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00M超高强度钢油淬和270度等温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AR)对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量越多,冲击疲劳裂纹起始寿命N,越低,裂纹扩展速率da/dN越低,AR作为软相,使板条间易于相对滑移,产生微裂纹,Ag对da/dN影响的主要机制是裂纹尖端塑性区内的应奕诱发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8.
茅兴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96,(2)
对20CrMnTi及45钢试棒进行车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正火状态下粗车,20CrMnTi钢表面粗糙度较大,.在精车时,明显减小;45及20CrMnTi钢分别在淬火+中温回火及淬火+低温国火的状态下精车,由于鳞刺明显减少,二者表面粗糙度均显著降低。45钢减少鳞刺,降低粗糙度,主要在于提高强度,20CrMnTi则是板条马氏体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19.
Zhu Weidong Yu Jie 《贵州科学》1995,(1)
This paper is a study by means of unnolched series impacting tests for some EP polyme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ealing with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composition on the impact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extreme value on impact strength against temperature. And the hard particles of the second phase can enhance the impact strength of brittle materials while they induce the fracture origin initiating. 相似文献
20.
王雪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碳钢上的钝化膜为不均匀膜,其稳定性比纯铁的钝化膜低,并随酸度的降低和钝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0.8V钝化一个半小时后,开路电位衰减曲线出现两个平台。采用方波迭加法模拟了电流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