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新西兰的阿瑟山口国家公园是新西兰南部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拥有独特的山地和河流景观、稀有的动植物区系,高山小屋林立于山间,方便了前来游览和徒步登山的游客。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一种专有的保护地类型,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是指大面积自然或近自然区域,用以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以及这一区域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同时提供与其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方面、科学方面、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2.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自然保护地平衡保护与利用,进而形成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家公园建设以及规避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部分,现有国家公园都是在整合原有多个不同保护地类型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然而不同保护地类型由于生态关注点不同,生态敏感性指标权重也各不相同.因此,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需要在参考原有保护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序关系分析法(G1),依据高程、坡度、土壤、植被覆盖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地形起伏度、表面水体缓冲区、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9个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呈西高东低的"高敏感区(17.43%)—较高敏感区(35.22%)—中敏感区(27.55%)—较低敏感区(15.63%)—低敏感区(4.17%)"结构.将生态敏感性区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现有4个功能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调整优化:1)深入推进闽赣2省联防联动,共建武夷山国家公园;2)严格高、中高生态敏感区监督监管制度,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精准定位中度生态敏感区生态管控,促进生态调节功能;4)健全中低敏感区保护机制,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5)控制低生态敏感区生活污染,正确引导社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分析提高社区居民支持度的措施,促进国家公园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毗邻的江西区域社区居民为实证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入户调查,运用SPSS和Mplus软件分析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正面认知、负面认知、管理认同度以及建设支持度等4个结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性,探讨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和看法。【结果】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正面认知有助于提高其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和建设支持度;负面认知显著降低其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但不影响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度;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管理的认同度有助于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持更积极的态度。【结论】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提高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度,提出武夷山国家公园应科学规划和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跨省统一保护管理,深入研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实相处路径,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围绕全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处理海量自然资源数据,全面分析广西设立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及其必要性,评估国家公园成为广西自然保护地体系主体的可能性,提出候选国家公园方案,为未来广西国家公园的建设发展和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青 《武夷科学》2023,(1):23-30
为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地区主要种群在群落中的关系及其相对地位,通过定量分析法,以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为指标,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探讨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相互功能关系以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等生态特点。结果表明,甜槠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具有最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为乔木林冠层的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Cih)在0.6以上的占了74.29%,表明该群落物种利用资源相似程度很大;生态位重叠指数Lih和Lhi大于0.5的种对分别有78和97对,分布比例分别为74.28%和92.38%,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群落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了国外国家公园体系规划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公益性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其他国家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方面的论述,得出公益性建设思路上的启示,从社会学、生态学的角度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从而改变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忽视公益性的现象,保障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和公民利益,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保护为主”和“全民公益性优先”理念,为自然保护地规制管理提供基本思路,为最终实现健康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旅游灾害概念探讨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例,对山岳型旅游灾害的基本类型、典型特征及防范对策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山岳型旅游灾害有其独有特点,以泰山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泰山旅游灾害的防治对策,以期能对山岳型旅游灾害防治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引导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以浙江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运用Arc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着眼于风景区的生态源地和自然本底条件,构建了“生态源地诊断-安全格局识别-理想景源提取-保护利用策略”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框架。【结果】通过对研究区雨洪安全、生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地质灾害4个方面安全格局的分析识别,完成风景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结合对理想景源具备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提取和叠加,最终在风景区已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提取了37处理想景源,包括32处自然景源和5处人文景源。【结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策略,可为山体环境相关的生态保护和风景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9月26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确立。钱江源地处我国东部人口稠密且生态安全重要性突出地区,因而备受关注。钱江源国家公园能否成为中国国家公园可持续利用的样板呢?保护地是因具有公认的自然、生态或文化价值而受到特殊保护的自然区域。国家公园是全球保护地系统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截至2006年,共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6 555个国家公园。国家公  相似文献   

10.
如何协调国家公园中传统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当前国家公园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传统用地的空间分布出发,尝试根据不同地域发展对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的需求,及其与土地现状的匹配关系,运用生态位理论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环境变量中,高程、道路距离、坡度是影响传统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程的重要性最高;神农架国家公园传统用地生态适宜开发性整体水平不高,用地量的压力主要在木鱼、坪堑两处,红花坪可作为木鱼镇的预留区域,板桥下谷为坪堑-大九湖预留区域.为定量分析国家公园传统用地的生态适宜性提供依据,为民生用地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旅游地理学及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理论,在分析山西省国家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国家公园开发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严格来讲,国家公园在山西尚属空白,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建设国家公园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探讨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原则、方法在山西省国家公园建设当中的应用,为山西省国家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自然遗产管理领域的热点——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将国外国家公园管理实践中采纳的管理模式分为4类,即:以树立国家认同为核心的中央政府管理模式、以自然游憩娱乐为驱动的协作共治共管模式、以自然保护运动为发端的属地自治管理模式和以自然生态旅游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按照管理模式的构建动力、实施路径和推进阻力这一三维分析框架对这4种代表性管理模式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阐述了国外的模式经验对构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公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地分类中的第二类便是国家公园。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于187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目前全球有超过6 000个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的国家公园。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将其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不仅是制度创新,更是社会治理和发展理念的伟大创新。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自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制度在100多年的发展史中逐步完善为成熟的管理体制,各国依据本国国情建立的不同国家公园体制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公园建设优秀管理制度,充分分析祁连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特色和生态价值,对解决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和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合理开发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经营理念等角度提出国家公园建设实践路径,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是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自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历经百年发展后日趋成熟完善,在这期间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应用。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资料分析,梳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脉络;清晰认知中国学者对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的研究;提炼出中国学者在中国国家公园概念、实施可行性、与国外对比和问题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思考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挑战,为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研究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草地资源在保障河西走廊整条通道安全和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资源调查研究和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区内草地资源分布及特点、利用中存在问题及持续利用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高效、可靠地提取土地覆盖动态变化信息对于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方案制定具有基础性数据支撑作用。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经济高效的遥感监测方法,提取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01—2017年的土地覆盖变化信息,评估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方法】首先定义研究区的土地覆盖分类体系(耕地、森林、草地、水体、人造地表和裸地),并利用增强型目视解译方法选取历史训练样本点;其次综合Landsat多季节复合数据的光谱波段、光谱指数、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执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生成土地覆盖数据集;最后建立土地覆盖转换规则从而识别主要的土地覆盖变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结果】独立样本集验证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2001年、2009年和2017年土地覆盖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3.12%、81.82%和87.35%。造林活动、耕地废弃和开发建设的变化信息体现出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结论】增强型目视解译能够高效、可靠地选取历史训练样本点,从而支持历史土地覆盖数据集构建。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变化检测技术可快速评估国家公园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发现生态脆弱地带,具有高效、经济及计算资源限制性少等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省气象局提供的1961—2020年武夷山国家基本气象站、1983—1986年4个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气象站以及2017—2020年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旬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21世纪10年代中期最低和最高旬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迟1~3旬出现;②1961—2018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35℃,趋势倾向率达到了0.229℃/10a,增温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③1961—2019年四季和年平均气温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夏季平均气温直减率最高,约为0.52℃/100m,冬季最低,约为0.46℃/100m;④各海拔高度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均降低,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均升高,且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郑州都市圈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转化矩阵对土地转化类型、程度进行分析,识别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分类,为核心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对生态空间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目标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及重力模型提取潜在廊道并筛选出重要廊道,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将生态安全格局分为低、中、高3级,进而定量地判断和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类型和程度,识别出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郑州都市圈核心区土地利用冲突分布特征显著,耕地生态冲突分布较为集中,以不冲突为主;建设用地生态冲突分布较为分散,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各个市域范围的主城区中部,一般严重冲突、极严重冲突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部;在耕地建设生态综合冲突中,各冲突等级面积大小为不冲突>一般严重冲突>极严重冲突,其中耕地生态冲突占主导。(2)郑州都市圈核心区2000—2020年区域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较高,分布不均衡,构成研究区生态空间的主要景观类型;耕地景观、草地景观的占比呈现部分的下降。【结论】郑州都市圈核心...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体制是一种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模式,具有国家主导性、公益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是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在回顾国家公园的理念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国现有保护地管理体系下,厘清国家公园的内涵与边界,明确产权归属和管理主体,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立与制衡,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亟待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并讨论了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